带有可滑动标志杆的体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58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可滑动标志杆的体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或诊断时用的人体立体定位装置,特别是对体部进行放射治疗时所使用的体部立体定位装置。
为了对人体体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需要对病人体部进行精确可重复的定位。现阶段已有的方案是采用一种立体定位框架,如专利文献WO94/28817所公开的立体定位装置包括一个U型的箱体,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一个负压定位袋,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的材料组成;箱体内侧装有定位标志杆,选择可以在CT或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象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材料制成,定位标志杆包括两组直杆,第一组长短不一,并与箱体底板平行,第二组互相平行,并与第一组成一定的角度;箱体外侧的长度方向上装有Z向坐标尺,箱体上部装有一弓形尺,该弓形尺与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Z向坐标尺可以移动,上面刻有X向坐标尺和Y向坐标尺。在使用时,让病人躺在箱体上,利用负压定位袋使病人相对于箱体固定,并一同去进行CT或MRI断层图象扫描;在图片上得到人体组织和两组标志点的图象,根据第一组标志点的数目及位置,第二组标志点与第一组标志点的距离,通过治疗计划系统用计算机确定出病灶在箱体坐标系中的箱体坐标(x,y,z)并给出治疗方案;将箱体安放在治疗床上,参照X向、Y向、Z向坐标尺来调整治疗床的位置,使靶点处于等中心点,然后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但这种方案有较大的缺陷,具体表现至少有二一是第二组标志杆(即斜向标志杆)数量太多,使方案复杂化;二是在CT或MRI成象时,可能存在标志杆的盲区即在两个斜向标志杆相邻的一小段区域中,有可能两个标志杆都不能在图象中产生标志点,这样就使定位目的无法实现。因为,病灶坐标值(x,y,z)的确定归根到底是要由标志杆在图象中产生标志点来实现的,在盲区中没有标志点,所以也就无法确定病灶的坐标。
虽然有人曾提出一种斜向标志杆可以改变位置的方案,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该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在该方案中,标志杆的移动是靠人为拆卸然后重新安装到另一位置而实现的,这样就使操作不便;更重要的是,人工固定难免引起固定误差,使定位精度大受影响;最后,该方案中标志杆可以移动的位置是有限的,标志杆不能移动到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更合理、使用更方便且不会出现标志杆盲区的人体体部定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是一种对人体体部实行立体定位的装置,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1,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并且不易变形的材料组成;一个负压定位袋2,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的材料组成;几根定位标志杆3、31,由可以在CT或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象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材料组成,其特征在于定位标志杆3、31按其在箱体1上的排列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定位标志杆3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即Z向(即平行于箱体1的方向,下同)平行,称为横向标志杆,第二种标志杆31是一根和上述标志杆3成一定角度的直杆,称为斜向标志杆31,该斜向标志杆31可以沿Z向滑动,从而改变位置;在Z向还设置有坐标尺,以记录滑动标志杆的在Z向的位置坐标。
由于采用了这种方案,斜向标志杆31可以沿Z向滑动,从而用一根标志杆31就可以起到现有技术中需要多根标志杆才能起到的作用,简化了设计。而且,由于斜向标志杆31可以滑动,从而在使用时,总可以将该标志杆31调到所期望的地方,这样就避免了盲区的出现。
由于斜向标志杆31的位置移动是通过滑动而不是人工更换位置,因此其位置的移动更方便且可以移动到任意位置,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固定精度的影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A-A剖视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2,所示为一种对人体体部实行立体定位的装置,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1,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并且不易变形的材料组成,具体地说,箱体1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外层为碳纤维,内层为泡沫材料,泡沫材料中间有碳纤维肋板,以增加其机械强度;一个负压定位袋2,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的材料组成,该负压袋是一种商品化的产品,内部充以颗粒状的填充物,该填充物为对射线吸收很小的高分子材料;几根定位标志杆3、31,由可以在CT或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象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材料组成,其特征在于定位标志杆3、31按其在箱体1上的排列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定位标志杆3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即Z向平行,称为横向标志杆,共四根,其中二根安装在箱体1的底部,另二根安装在箱体1的上部的支架32上(实际上是在支架32上的托板33上,见下文及
图1),第二种标志杆31是一根和上述标志杆3成一定角度的直杆,称为斜向标志杆,该斜向标志杆31可以沿Z向滑动,从而改变位置。在Z向还设置有坐标尺,以记录滑动标志杆的位置坐标。横向标志杆3和斜向标志杆31在底面上的投影形成一个N形,参见
图1。
在本实施例中,斜向标志杆31是安装于一个水平托板33上,所述托板33安装于支架32上。从
图1中还可以看到,有两根横向标志杆也安装在托板33上,因此这两根横向标志杆也可以随托板33和斜向标志杆31一起滑动,这样可以减小横向标志杆的长度。
其中定位标志杆3、31的材料选择可以有多种,对于CT成象,定位标志杆3、31可以选用工程塑料(PVC管),如ABS、玻璃钢等制成实心直杆,这样在CT图象上,标志点为亮点;或制成中空的直杆,这样在CT图象上,标志点为亮环。对于用MRI成象,定位标志杆3、31为内充CuSO4溶液等显象液体的有机玻璃管,这样,在MRI图象上,标志点为亮点。
斜向标志杆31的滑动是通过箱体1上的V形滑动导轨机构5实现的,见图2。滑动标志杆31的固定机构上有一个V形块53,而V形导轨机构5上面有一个V形定位面51,下面有一个支撑固定面52。由于V形导轨机构5的作用,可以保证标志杆在滑动过程中的定位精度,而且不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CT或MRI图象上,四根横向标志杆3的象点形成一个近似梯形的四边形,上面两个点的距离稍小,斜向标志杆31成象于梯形的短边上某处(从图2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样,根据五个标志点的相对位置可以计算有关坐标值。
使用时,先利用诊断胶片大致确定出病灶的位置,从而估算出滑动标志杆31应当所在的最佳位置,将滑动标志杆31移动到所期望的位置,然后做CT或MRI图象;如果发现滑动标志杆31的位置不当,可以再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只要记下滑动标志杆31的在Z向的初始位置坐标,滑动标志杆31的滑动就不会影响坐标值的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现有技术中可改变标志杆位置的方案是完全不同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实现标志杆的任意滑动而且在V形滑动导轨机构5的作用下使位置精度得到了较好的保证,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有了显著的进步性。
权利要求1.一种对人体体部实行立体定位的装置,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1),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并且不易变形的材料组成;一个负压定位袋(2),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的材料组成;几根定位标志杆(3)、(31),由可以在CT或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象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材料组成,其特征在于定位标志杆(3)、(31)按其在箱体(1)上的排列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定位标志杆(3)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即Z向平行,称为横向标志杆;第二种标志杆(31)是一根和所述横向标志杆(3)成一定角度的直杆,称为斜向标志杆,该斜向标志杆(31)可以沿Z向滑动,从而改变位置;在Z向还设置有坐标尺,以记录滑动标志杆的在Z向的位置坐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人体体部实行立体定位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上有一个V形滑动导轨(5),滑动标志杆(31)的固定机构上有一个V形块(53),而V形导轨(5)上面有一个V形定位面(51),下面有一个支撑固定平面(5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人体体部实行立体定位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斜向标志杆(31)安装于一个水平托板(33)上,所述托板(33)安装于支架(32)上;有两根横向标志杆(3)也安装在托板(33)上,从而这两根横向标志杆(3)也可以随托板(33)和斜向标志杆(31)一起滑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人体体部实行立体定位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标志杆(3)、(31)为中空的PVC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人体体部实行立体定位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标志杆(3)、(31)为中空的PVC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人体体部实行立体定位的装置,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一个负压定位袋,几根定位标志杆,其特征在于:定位标志杆按其在箱体上的排列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定位标志杆与箱体的长度方向即Z向平行,第二种标志杆是一根和所述横向标志杆成一定角度的直杆,它可以沿Z向滑动,从而改变位置。这样就可以用一根标志杆代替原来的多根,而且避免了盲点的出现。
文档编号A61N5/00GK2307539SQ97220090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6日
发明者卢志坚, 朱崇才, 曾鸣 申请人:深圳市奥沃光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