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女用避孕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48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氨酯女用避孕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性传播疾病和避孕的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聚氨酯女用避孕套。
女用避孕套是尚处于发展中的一种新型屏障避孕方法,是联合国AIDS病规划署当前大力推广的防病技术。国外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女用避孕套在性交时,保护面广,不能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其它病原体穿透,较其它屏障避孕方法如男用避孕套、阴道隔膜、杀精剂等有更多优点。产品于1992年首先投入了欧洲(英、法、瑞典、瑞士)市埸,并于1993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进入美国市埸。美国专利4735621介绍了一种女用避孕套,其结构是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鞘套形套体,在开放端和封闭端分别连接和设置有弹性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感染和避孕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的聚氨酯女用避孕套。
本实用新型聚氨酯女用避孕套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端开放,另一端成半球形封闭的圆柱形套体,连接在套体开放端的弹性环,放置在套体封闭端内其外部形状与封闭端吻合的海绵体。其中,套体前部约3厘米处呈喇叭口扩大,以增大其覆盖面,使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套体采用轻薄、柔软、润滑、不易皱折,摩擦小,不能为精子和病原微生物渗透的,无毒、无害医用(二级)聚氨酯制成。喇叭口相连的弹性环直径一般约8厘米,套体长度一般为16.5~18厘米,直径约4~5厘米。套体开放端处的弹性环一般为实心环,实心环环径约2.5毫米,仍用聚氨酯材料制作,其功能除屏障作用外,性交时还能防止套体外口被带入阴道内。海绵体用软硬适度,压缩后能恢复原状,并能吸收液体的聚氨酯弹性发泡材料制成,其形状可为半球形、圆球形、马蹄形、帽形或其它形状,用作放入装置,开放阴道,在阴道内起支撑与固定作用,能吸附杀精剂、润滑剂甚至精液,从而减少精液外溢,提高避孕效果。
本实用新型聚氨酯女用避孕套的工作原理是,性交前用手压缩海绵体,放入阴道内,其开放端复盖外阴,防止男女生殖器皮肤及粘膜直接接触,进入阴道内的海绵体有贮藏杀精剂和吸附精液作用,性交后通过牵拉外环而取出。
本实用新型聚氨酯女用避孕套的优点在于易为使用者掌握和控制,使用更方便,性交时无不适感,无任何副作用,套体开放端的喇叭口增大了阴道口外的覆盖面,能在防止非意愿怀孕的同时,有效防止感染性疾病,特别是STD和艾滋病,海绵体较内环更柔软舒适,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聚氨酯女用避孕套包括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圆柱形套体1,套体1开放端前部呈喇叭口2扩大,设置在套体1开放端的弹性环3,以及放置在套体1封闭端内能将套体1支撑开的海绵体4。
权利要求1.一种聚氨酯女用避孕套,包括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套体,连接在套体开放端的弹性环,其特征在于套体呈圆柱形,开放端前部呈喇叭口扩大,封闭端呈半球形,封闭端内放置有其外部形状与封闭端形状吻合的海绵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防止性交感染和避孕的聚氨酯女用避孕套,包括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圆柱形套体,及连接在套体开放端的弹性环。套体开放端呈喇叭口扩大,封闭端呈半球形,其内放置有外部形状与封闭端吻合的海绵体。该女用避孕套更易为使用者掌握和控制,更舒适、安全、无副作用,能在防止非意愿怀孕同时有效防止疾病传播,特别是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文档编号A61F6/06GK2305969SQ97237438
公开日1999年2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9日
发明者张思霖, 申开智, 蒋龙, 宋韬 申请人:张思霖, 申开智, 蒋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