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囊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37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气囊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医疗用具,具体的是一种双气囊引流管。
在医疗外科胸、腹腔手术后,需要用引流管进行引流,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容易发生管周组织堵塞引流管导致引流不畅,引起胸、腹腔积液,感染;(2)引流管与肠管持续接触,会引起出血、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气囊引流管,利用气囊充气将堵塞于引流管圆周的肠管或其他组织推开,保持引流管畅通,避免胸、腹腔手术后易出现的积液、感染和出血,肠粘连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气囊引流管,其主体为一根中空的硅橡胶管,其特征在于a.在硅橡胶管的一端,间隔距适距离于管外圆周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的气囊,每个气囊内腔各连通一注气导管,该注气导管密封地穿过硅橡胶管的管壁进入管孔,从硅橡胶管另端管壁密封地穿出,在该二注气导管的尾端各装有堵头,在硅橡胶管的尾端管孔内装有接头管;b.在靠近气囊的硅橡胶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侧孔,分别设置于两个气囊之间和其中一个气囊的外端。
实施时,所述侧孔的直径小于硅橡胶管圆周长度的1/3。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置放双气囊引流管后,每隔3小时充气、放气一次,注气量20-60ml,充气维持5-10分钟,两气囊充气后可将堵塞于引流管周围的肠管或其它组织推开,保持引流管畅通。该管与现有引流管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避免管周组织堵塞引流管所致引流不畅形成胸腹腔积液、感染;(2)有效地预防由于引流管与肠管持续接触引起的出血、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适用于胸、腹腔手术后引流。
现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气囊未充气;图2同
图1,为气囊充气状态;图3是图2的轴向剖截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双气囊引流管,其主体为一根中空的硅橡胶管1,请参照
图1图2图3。
a.在硅橡胶管的一端,间距适距离于管外圆周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的气囊2和3,每个气囊内腔各连通一注气导管4和5,该注气导管密封地穿过硅橡胶管的管壁进管孔,从硅橡胶管另端管壁密封地穿出,在该二注气导管的尾端各装有堵头6和7,在硅橡胶管的尾端管孔内装有接头管8;b.在靠近气囊的硅橡胶管的管壁上,间隔气囊设有至少两个侧孔9和10,实施时所述侧孔也可以多于2个。实施时,所述侧孔9和10的直径应小于硅橡胶管圆周长度的1/3。实施时,所述二支注气导管尾端的堵头6和7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
权利要求1.一种双气囊引流管,其主体为一根中空的硅橡胶管,其特征在于a.在硅橡胶管的一端,间隔距适距离于管外圆周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的气囊,每个气囊内腔各连通一注气导管,该注气导管密封地穿过硅橡胶管的管壁进入管孔,从硅橡胶管另端管壁密封地穿出,在该二注气导管的尾端各装有堵头,在硅橡胶管的尾端管孔内装有接头管b.在靠近气囊的硅橡胶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侧孔,分别设置于两个气囊之间和其中一个气囊的外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的直径小于硅橡胶管圆周长度的1/3。
专利摘要一种双气囊引流管,在硅橡胶管的一端间隔距适距离于管外圆周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的气囊,每个气囊内腔各连通一注气导管,该导管密封地进入硅橡胶管的管孔,从另端管壁密封地穿出,在该二注气导管的尾端各装有堵头,在硅橡胶管的尾端管孔内装有接头管;在靠近气囊的硅橡胶管的管壁上,间隔一个气囊设有至少两个侧孔;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囊充气将堵塞于引流管圆周的肠管或其他组织推开,保持引流管畅通,避免胸、腹腔手术后易出现的积液、感染和出血、肠粘连等并发症。
文档编号A61M25/00GK2322619SQ9820364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0日
发明者房茂锋, 张长平, 王瑞海 申请人: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莱芜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