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51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保健领域将介质输入于机体内或施于机体上的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
自从使用一次即丢弃的一次性注射器被广泛使用以来,大量废弃的注射器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且使用后的注射器经常刺伤医护人员,导致患者身上的病毒或细菌随着使用后的注射器传染给医护人员,而造成医护人员染病或死亡。这些事件,各国常有听闻。特别是染上目前无法治疗的先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病毒即爱滋病毒等,更造成医护人员受到无辜的伤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许多发明人纷纷投入心智、财力,奋力研发出各种不同结构的回拉式注射器。例如,利用装设于针筒与活塞之间的弹簧的弹力把注射完了的注射针拉回针筒内。但是由于是注射药液,所以弹簧的材料被严格限制,以致于其构造复杂,制造成本太高。也有不少的发明人先后发明了各种不需要使用弹簧的安全注射器,期望能借由注射终了时注射器内的柱塞必然会被推至针筒的底部,而利用所发明的夹扣使柱塞与注射针互相扣接在一起,而借由拉回柱塞的同时,一起把注射针拉入针筒内,从而达到避免注射针刺伤医护人员或在场的其它人的目的。
为了防止药液泄漏,且为了防止注射针从针筒意外脱落,因此注射针与针筒之间的结合必须牢固。但是如果在注射针与针筒之间的结合过于牢固时,注射针又不容易拔回针筒内。这两项要求彼此互相矛盾,而始终困扰着所有的发明人。这是由于为了防止注射针从针筒意外脱落,故注射针与针筒之间的结合必须牢固,而如果注射针与针筒之间的结合过于牢固时,注射针又不容易拔回针筒内,所以上述两项为彼此互相矛盾的构造。截止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安全注射器都存在前述缺点,以致于仍未达到实用的阶段。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注射器仍存在有诸多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注射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注射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使其具有既可以使柱塞很容易与注射针相扣结,又可以使柱塞与注射针扣结得十分牢固,而能够确实地把注射针拔回针筒内,并有效地销毁,可避免注射针刺伤医护人员或在场的其它人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设有针筒、针座及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针筒、柱塞、针座、注射针及拔针机构,其中上述的针筒,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而在其内部设有针筒内孔,其中第一端设有针头插座,该针头插座设有针座孔,针筒内孔与针座孔之间形成有环状颚部;上述的柱塞,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装设有活塞,并套入于针筒内,该柱塞具有第一轴心;上述的针座,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二端的外缘为衔套于针筒第一端的针筒内孔内,该针座具有第二轴心;上述的注射针,嵌设于针座的第一端的针头插座内;上述的拔针机构,设有第一拔针构件及第二拔针构件,其中该第一拔针构件,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为连接于柱塞的第一端及针座的第二端等两个部位之中的其中一个部位,该第一拔针构件至少设有一只掣棘,每一掣棘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拔针构件的第二端,且掣棘的第一端距离第一轴心及第二轴心等两轴心的其中任一轴心被定义为第一距离,掣棘的第二端朝向第一拔针构件的第二端延伸,且掣棘的第二端在自由状态下距离第一轴心及第二轴心等两轴心的其中任一轴心被定义为第二距离,且该第二距离为小于第一距离,掣棘的第二端距离第一拔针构件的第一端较近,而掣棘的第一端距离第一拔针构件的第一端较远,该掣棘形成为如倒刺的结构;该第二拔针构件,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为连接于柱塞的第一端及针座第二端等两个部位之中的另外一个部位,该第二拔针构件的第一端为形成颈柱,第二拔针构件的第二端为形成掣钩,该掣钩设有钩部,且该钩部设有沿放射状方向延伸的钩面,当柱塞的第一端被推至针筒的第一端时,该掣钩的钩部撑开并滑过掣棘的第二端,并在柱塞被从针筒的第一端拉往针筒的第二端时,掣钩的钩部的钩面抵触于掣棘的第二端,并且迫使掣棘的第二端牢牢地夹住颈柱,并牢牢地抵住掣钩的钩部的钩面,将针座及注射针拉入针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进一步包括设有至少两个掣棘,并以前述的轴心呈放射状方向布署。
前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进一步包括防漏构造,该防漏构造包括至少一圈环绕的密封固定环,其设置在针筒的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中的其中一个部位,该多圈环绕的密封固定环密封药液从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之间泄露出,且在注射终了之后该针座较容易被拔离出针座孔中。
前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进一步包括防漏构造,该防漏构造包括至少一圈环绕的密封固定环,其设置在针筒的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中,均各自分别设置有一圈、或两圈、或多圈的环绕的密封固定环,并彼此互相衔套于针筒的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
前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进一步包括保险扣片、第一扣部及第二扣部等构件,其中该保险扣片,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连结于针筒的第二端;该第一扣部,设置于保险扣片的第二端;该第二扣部,设置于柱塞的第二端,该第二扣部与第一扣部相扣合将掣钩定位于掣棘的邻近,避免掣钩与掣棘因误操作而彼此勾结。
前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中所述的掣棘与掣钩其结构设计为设置位置为彼此互相调换位置的结构。
前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进一步包括保险扣片、第一扣部及第二扣部等构件,其中该保险扣片,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连结于针筒的第二端;该第一扣部,设置于保险扣片的第二端;该第二扣部,设置于柱塞的第二端,该第二扣部与第一扣部相扣合将掣钩定位于掣棘的邻近,避免掣钩与掣棘因误操作而彼此勾结。
前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中所述的掣棘与掣钩其结构设计为设置位置为彼此互相调换位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针筒、柱塞、针座、注射针及拔针机构,拔针机构的成型于针座或柱塞的第一拔针构件设有掣棘,该掣棘可单向枢动,成型于柱塞或针座的第二拔针构件设有掣钩。当柱塞的活塞被推到底时,掣钩很容易与掣棘互相衔合彼此勾结,当二者扣结后又能扣结得很牢固,进而将针座及注射针一起回拉至针筒内,可确保注射针不会刺伤人员,并将注射针的针尖抵住针筒环状颚部而弯曲销毁;其还包括防漏构造,该防漏构造包括设置在针筒的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中的其中一个部位的多圈环绕的密封固定环,使注射针与针座之间既可以紧密防漏,又较易将注射针拔离针座;其还包括设有保险扣片、第一扣部及第二扣部等构件的保险机构,第二扣部与第一扣部相扣合将掣钩定位于掣棘邻近,可防止拔针机构在未注射完了因错误操作而意外彼此连结。因此本实用新型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具有下列功效1、本实用新型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可以防止药液泄漏,也可防止注射针从针筒意外脱落,更能够使注射针很容易拔回针筒内。
2、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使柱塞很容易与注射针扣结,又可以使柱塞与注射针扣结得十分牢固,而能够确实把注射针拔回针筒内。
3、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注射针在完成注射之前误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使柱塞很容易与注射针相扣结,又可以使柱塞与注射针扣结得十分牢固,而能够确实地把注射针拔回针筒内,并可有效地销毁,而具有可避免注射针刺伤医护人员或在场的其它人的功效。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注射针及针座的侧仰视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吸入药液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将药液注射完了,设于活塞杆的掣钩与设于针座的掣棘勾结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药液即将注射完了时掣钩正在通过掣棘时的结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掣钩已经通过掣棘并被掣棘抓住时的结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将药液注射完了,再将注射针回拉至针筒内,而注射针自动向旁倾倒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9是从图7中以虚线圈示局部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显示柱塞往下方拉动而两只掣棘同时朝向柱塞夹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将注射针回拉至针筒内后,柱塞再往前推送而把注射针压弯卷曲销毁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吸入药液时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注射针及针座的正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注射针及针座的放大仰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将药液注射完了,设于柱塞杆的掣棘与设于针座的掣钩互相勾结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注射针及针座的正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注射针及针座的放大仰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将药液注射完了,设于柱塞杆的掣棘与设于针座的掣钩互相勾结时的结构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
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20,其包括针筒21、柱塞22、针座23、注射针24及拔针机构,其中上述的针筒21,设有第一端28及第二端29,而在其内部则设有针筒内孔27,其中,该第一端28设有针头插座30,该针头插座30设有针座孔31,针筒内孔27与针座孔31之间形成有环状颚部33;上述的柱塞22,设有第一端34及第二端35,该第一端34装设有活塞36,并套入于针筒21内,该柱塞22具有第一轴心47;上述的针座23,设有第一端37及第二端38,该第二端38的外缘为衔套于针筒21第一端28的针筒内孔27内,针座23具有第二轴心48;上述的注射针24,嵌设于针座23第一端的针头插座30内。
请参阅图3至图9所示,上述的拔针机构,其设有第一拔针构件61及第二拔针构件62,其中该第一拔针构件61,设有第一端63及第二端64(如图3所示),第一端63连接于柱塞22的第一端34及针座23第二端38等两个部位之中的其中一个部位,即连接于针座23的第二端38(如
图1至
图10所示),或连接于柱塞22的第一端34(如
图11至
图17所示);该第一拔针构件61设有两只掣棘25、25’,本实用新型中至少设有一只掣棘25,该每一掣棘25或掣棘25’设有第一端49及第二端50(如图9所示),其中该掣棘25、25’的第一端49,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拔针构件61的第二端64(如图7、图9所示),且掣棘25、25’的第一端49距离第一轴心47及第二轴心48等两轴心的其中任一轴心即第一轴心47或第二轴心48的距离被定义为第一距离51;该掣棘25、25’的第二端50,其为朝向第一拔针构件61的第二端64延伸,且该掣棘25、25’的第二端50在自由状态下距离第一轴心47及第二轴心48等两轴心的其中任一轴心即第一轴心47或第二轴心48的距离被定义为第二距离52,且该第二距离52为小于上述第一距离51,由于该掣棘25、25’的第二端50距离第一拔针构件61的第一端63较近,而掣棘25、25’的第一端49距离第一拔针构件61的第一端63较远,所以该掣棘25、25’为形成为有如倒刺的结构及作用;该第二拔针构件62,设有第一端65及第二端66(如图9所示),其中该第二拔针构件62的第一端65,连接于柱塞22的第一端34及针座23的第二端38等两个部位即柱塞22的第一端34及针座23的第二端38之中的另外一个部位,即柱塞22的第一端34(如
图1至
图10所示),或连接于针座23的第二端38(如
图11至
图17所示),该第二拔针构件62的第一端65为形成颈柱58(如图9所示);该第二拔针构件62的第二端66,为形成掣钩26,该掣钩26设有钩部55,且该钩部55设有沿放射状方向延伸的钩面56;借由前述的特殊构造,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当柱塞22的第一端34被推至针筒21的第一端28时(如图5、图9所示),掣钩26的钩部55则撑开并滑过掣棘25、25’的第二端50,并在该柱塞22被从针筒21的第一端28拉往针筒21的第二端29时(如图4、图9所示),该掣钩26的钩部55的钩面56抵触于掣棘26的第二端50,并且迫使掣棘25、25’的第二端50、50牢牢地夹住颈柱58,并牢牢地抵住掣钩26的钩部55的钩面56,以便把针座23及注射针24拉入于针筒21内。
请参阅图3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20,可以视需要设置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掣棘25,并以前述的轴心作放射状方向布署。
请参阅
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防漏构造,该防漏构造包括环绕的密封固定环32,其设置在针筒21的针座孔31的内壁及针座23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中的其中一个部位,且该环绕的密封固定环32可以视需要设置为至少两圈。借由该多圈环绕的密封固定环32可以防止药液从针座孔31的内壁及针座23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之间泄露出,却又可以在注射终了之后使针座23较容易被拔离出针座孔31中。
请参阅
图15至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当然也可以视需要,在针筒21针座孔31的内壁及针座23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中,均各自分别进一步设置有一圈、或两圈、或更多圈的环绕的密封固定环32、39,并彼此互相衔套于针筒21的针座孔31的内壁及针座23的外壁。
请参阅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20,可进一步包括保险扣片41、第一扣部42及第二扣部43等构件,其中该保险扣片41,设有第一端45及第二端46,其中,该第一端45连结于针筒21的第二端29;该第一扣部42,设置于保险扣片41的第二端46;
该第二扣部43,设置于柱塞22的第二端35,该第二扣部43可与第一扣部42相扣合,而将掣钩26定位于掣棘25的邻近,以避免掣钩26与掣棘25因误操作而彼此勾结。
请参阅
图11至
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操作过程与
图1至
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过程(容后详述)相同。两者的结构差别只是在于掣棘25、25′与掣钩26的设置位置为彼此互相调换而已,即该掣棘与掣钩其结构设计为设置位置为彼此互相调换位置的结构,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
图1至图4所示,以下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使用前,注射针24装置于针头插座30的针座孔31中,借由针座23的密封固定环32与针座孔31内壁的密封固定环39呈非常紧密且牢固地结合(如
图17所示);再将注射针保护套筒44罩套于注射针24的外缘,且将柱塞22及活塞36塞入于针筒21的针筒内孔27内;并将保险扣片41的第一扣部42扣合于设在柱塞22第二端35的第二扣部43,使掣钩26与掣棘25保持接近但是分开的位置,以因误操作而彼此勾结。
当要注射时,先将注射针24插刺于药液内,接着解开保险扣片41,把柱塞22往外拉出,以便把药液吸入于针筒21内(如图4所示)。再将注射针24朝上,并把柱塞22略往上推,将针筒21上方的空气从注射针24的针尖40排出,即可对患者施行注射。
请参阅图5及图9所示,当注射完毕时,柱塞22被推到底,设置于柱塞2 2的掣钩26则很轻易地推开掣棘25、25’,并自动与设于针座23第二端38的掣棘25、25’互相勾结。由于前述的第二距离52为小于第一距离51,且掣棘25、25’的第二端50距离针头插座30较近,而该掣棘25、25’的第一端49距离针头插座30较远,亦即,由于具有使较小的第二距离52距针头插座30较近,且使较大的第一距离51距针头插座30较远的构造设计,所以,请参阅图8、图9所示,当把柱塞22往回拉时,两个相对的掣棘25、25’因被掣钩26的钩面56往下压,而分别以其弯折部59、59’为转动中心朝向箭头57、57’所分别指示的方向转动,迫使两个相对的掣棘25、25’同时朝掣钩26的中心部位牢牢地束夹,而且该柱塞22下拉的力量越大,束夹的力量就越大。因此掣钩26的钩面56也就可以被非常牢固地夹住而无松脱之虞(如图9所示),这一点是本实用新型独特的结构特征,更是其它现有的注射器所不及的。
请参阅图8所示,当该注射针24完全被回拉至针筒21内后,由于掣棘25、25′与掣钩26之间为作松动的衔合,因此使注射针24的针尖40就会因为不平稳而向旁侧倾倒,并使其针尖40位于针筒21的环状颚部33的下方。请再参阅图8并结合参阅图2所示,将原先套置在针座23外的注射针保护套筒44直径较小的尾端60插嵌在针座孔31内(如图8所示),封住针座孔31,而使注射针24的针尖40不会从针座孔31意外向外伸出。当注射针24被拔入针筒21之后,由于掣棘25、25′与掣钩26之间已变成松动的衔合关系。因此当注射针24的针尖40一旦被回拉至针筒21内之后,必然会因为不平稳而向旁侧倾倒,并使针尖40位于针筒21的环状颚部33的下方,以便可借该环状颚部33挡住针尖40。
最后请参阅
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将注射针回拉至针筒内后,柱塞再往前推送而把注射针压弯卷曲销毁后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将柱塞22向前推压,使注射针24的针尖40抵住针筒21的环状颚部33而被弯曲销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设有针筒、针座及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针筒、柱塞、针座、注射针及拔针机构,其中上述的针筒,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而在其内部设有针筒内孔,其中第一端设有针头插座,该针头插座设有针座孔,针筒内孔与针座孔之间形成有环状颚部;上述的柱塞,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装设有活塞,并套入于针筒内,该柱塞具有第一轴心;上述的针座,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二端的外缘为衔套于针筒第一端的针筒内孔内,该针座具有第二轴心;上述的注射针,嵌设于针座的第一端的针头插座内;上述的拔针机构,其设有第一拔针构件及第二拔针构件,其中该第一拔针构件,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为连接于柱塞的第一端及针座的第二端等两个部位之中的其中一个部位,该第一拔针构件至少设有一只掣棘,每一掣棘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拔针构件的第二端,且掣棘的第一端距离第一轴心及第二轴心等两轴心的其中任一轴心被定义为第一距离,掣棘的第二端朝向第一拔针构件的第二端延伸,且掣棘的第二端在自由状态下距离第一轴心及第二轴心等两轴心的其中任一轴心被定义为第二距离,且该第二距离为小于第一距离,掣棘的第二端距离第一拔针构件的第一端较近,而掣棘的第一端距离第一拔针构件的第一端较远,该掣棘形成为如倒刺的结构;该第二拔针构件,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为连接于柱塞的第一端及针座第二端等两个部位之中的另外一个部位,该第二拔针构件的第一端为形成颈柱,该第二拔针构件的第二端为形成掣钩,该掣钩设有钩部,且该钩部设有沿放射状方向延伸的钩面,当柱塞的第一端被推至针筒的第一端时,掣钩的钩部撑开并滑过掣棘的第二端,并在柱塞被从针筒的第一端拉往针筒的第二端时,掣钩的钩部的钩面抵触于掣棘的第二端,并且迫使掣棘的第二端牢牢地夹住颈柱,并牢牢地抵住掣钩的钩部的钩面,将针座及注射针拉入针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设有至少两个掣棘,并以前述的轴心呈放射状方向布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防漏构造,该防漏构造包括至少一圈环绕的密封固定环,其设置在针筒的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中的其中一个部位,该多圈环绕的密封固定环密封药液从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之间泄露出,且在注射终了之后该针座较容易被拔离出针座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防漏构造,该防漏构造包括至少一圈环绕的密封固定环,其设置在针筒的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等两个部位中,均各自分别设置有一圈、或两圈、或多圈的环绕的密封固定环,并彼此互相衔套于针筒的针座孔的内壁及针座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保险扣片、第一扣部及第二扣部等构件,其中该保险扣片,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连结于针筒的第二端;该第一扣部,设置于保险扣片的第二端;该第二扣部,设置于柱塞的第二端,该第二扣部与第一扣部相扣合将掣钩定位于掣棘的邻近,避免掣钩与掣棘因误操作而彼此勾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掣棘与掣钩其结构设计为设置位置为彼此互相调换位置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保险扣片、第一扣部及第二扣部等构件,其中该保险扣片,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连结于针筒的第二端;该第一扣部,设置于保险扣片的第二端;该第二扣部,设置于柱塞的第二端,该第二扣部与第一扣部相扣合将掣钩定位于掣棘的邻近,避免掣钩与掣棘因误操作而彼此勾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掣棘与掣钩其结构设计为设置位置为彼此互相调换位置的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回拉并销毁的安全注射器,包括针筒、柱塞、针座、注射针及拔针机构,成型于针座或柱塞的第一拔针构件设有单向枢动掣棘,第二拔针构件设有掣钩,其与掣棘互相扣结牢固,确保不会刺伤人员,且针尖抵住针筒颚部被弯曲销毁;还包括在针座孔内壁及针座外壁中一部位设有多圈密封固定环的防漏构造,使注射针与针座间紧密防漏;还包括具有保险扣片、第一及第二扣部的保险机构,二扣部相扣合将掣钩定位于掣棘邻近,可防止拔针机构在未注射完了因误操作而意外彼此连结。
文档编号A61M5/178GK2338020SQ9820606
公开日1999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5日
发明者刘文能 申请人:刘文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