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疾病治疗药物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651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乙肝疾病治疗药物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药物,尤其是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乙肝康中药胶囊"(申请号95113729),其特征在于它由茵陈20份、金钱草15份、炒山栀10份、青黛3份、胆草10份、丹皮15份、赤芍20份、夏枯草30份、猪胆3份、蛇胆3份、黄苓10份、石霜10份、红石耳10份、金丝带10份、兰根20份、贯仲15份、虎杖10份、紫草10份、大黄6份等组成。中国专利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乙肝药胶囊”,其特征在于由当归20份、柴胡10份、白芍20份、郁金10份、三棱10份、元胡15份、鹿寿茶10份、土茯苓20份、白术15份、三七6份、丹参20份、太白茶10份、太白花10份、大血通10份、太白米10份、人参6份、黄芪10份等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专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由以下成份组成苦参300-800g、虎仗300-800g、黄芪300-800g、桑寄生300-800g、青叶胆300-500g、虫草50-150g、龟板100-500g、三七50-150g,制成中医药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
本发明所述药物的制备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一)将龟板、三七、虫草研为细粉,待用;(二)将黄芪、苦生、虎仗、青叶胆、桑寄生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1-3小时,第三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的稠膏,真空干燥成干膏,研细待用;(三)将(一)与(二)合并,混匀,加入药用辅料,即得。
本发明所述药物为一种彝药,彝医权衡一个处方是否能够成立,是按照雌雄观(哎哺理论)、八角论、五行论和六色辨来分析方中各药的生克制化抑扶的关系,互生共化相扶才能成立。本方中的龟板,八角归亨,为哺,属水星,八极居三方,主红色;苦参、虎杖、虫草、黄芪、三七,八角归哺,为哺,属土星,八极居六方,主黄色;青叶胆桑寄生,八角归哈,为哎,属天星,八角居七方,主花色。整个处方为一哎配两哺,主生主长。八极依次为三、六、七方,顺向不逆,主通达。五行属水星,土星,天星,说明本组方可入血、入肉、入脏腑。
本发明所述药物健肝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淤,清利湿热,主治慢性乙型肝炎之肝郁脾虚肝肾阳虚等症。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资料显示,本药物无毒。经初步稳定性试验证明,各项指标均在规定范围之内。经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总有效率为93.94%。
实施例取龟板100g,三七150g,虫草150g研为细粉备用,黄芪500g,苦参500g,虎杖500g,青叶胆500g,桑寄生500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90度)的稠膏,真空干燥成干膏,研细,与上述三味药生粉混匀,用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80度干燥,分装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乙肝疾病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份组成苦参300-800g、虎仗300-800g、黄芪300-800g、桑寄生300-800g、青叶胆300-500g、虫草50-150g、龟板100-500g、三七50-150g,制成中医药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一)将龟板、三七、虫草研为细粉,待用;(二)将黄芪、苦生、虎仗、青叶胆、桑寄生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1-3小时,第三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的稠膏,真空干燥成干膏,研细待用;(三)将(一)与(二)合并,混匀,加入药用辅料,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从植物中提取的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天然药物及制备工艺。由黄芪300—800克、虎杖300—800克、苦参300—800克、桑寄生300—800克、青叶胆300—500克、虫草50—150克、龟板100—500克、三七50—150克组成。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之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症、经临床证明总有效率为93.94%。
文档编号A61P1/00GK1268363SQ9910328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31日
发明者梁明 申请人:梁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