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818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阴道分泌物护垫)、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先前,已知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的吸收体,以依据穿着者的肌肤的凹凸形状的方式设置隆起部,此外,也已知在该隆起部形成槽。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揭示有在吸收体的中央部附近包括具有槽的隆起部的吸收体。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1259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125366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I中的吸收体具有上层和下层的叠层构造并且在上层所处的形成有隆起部的中央区域形成有遍及上下层的凹处。然而,该凹处是通过热压纹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凹处的底部附近被压密化,因此液体从凹处的底部附近难以向其他部分扩散,在回湿的防止性能、吸收体的吸收容量的有效应用的方面具有改善余地。
[0008]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有在具有多个块状的凸部的吸收体,同样地设置包括多个凸部的隆起部。然而,关于将形成在隆起部中的块状的凸部之间的槽的深度设为从隆起部以外的部位的表面到达下方的深度的内容并无任何启示。

【发明内容】

[0009]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缺点的吸收性物品O
[0010]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在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吸收性芯在其宽度方向上包括中央区域和位于其两侧的侧方区域,该中央区域包括比该侧方区域各自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上述吸收性芯中上述中央区域和上述侧方区域一体成形。在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肤抵接面,沿着该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的多个横槽分别从上述中央区域到上述侧方区域连续地形成。上述横槽通过降低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的克重而形成,且该横槽中,上述中央区域的与上述侧方区域邻接的部位中的底部,位于比该侧方区域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立体图。
[0012]图2(a)是图1的IIa-1Ia截面图,图2(b)是图1的IIb-1Ib截面图。
[0013]图3(a)是图1的IIIa-1IIa截面图,图3(b)是图1的IIIb-1IIb截面图。
[0014]图4是表示图1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穿着状态的吸收性芯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0015]图5是表示沿着在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吸收性芯的制造中优选使用的积纤筒的周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0016]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立体图。
[0017]图7(a)是图6的VIIa-VIIa截面图,图6 (b)是图6的VIIb-VIIb截面图。
[0018]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立体图。
[0019]图9 (a)是图8的IXa-1Xa截面图,图9 (b)是图8的IXb-1X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21]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有时也仅称为卫生巾I)是适合就寝时使用的夜用卫生巾。
[0022]如图1所示,卫生巾I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的吸收性主体6 对侧翼部7、7 ;和一对后翼部8、8。关于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所谓“前后方向”是指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
[0023]吸收性主体6在其长度方向上包括前方部A、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和后方部C,在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的左右两侧具有一对侧翼部7、7,在后方部C的左右两侧具有一对后翼部8、8。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是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与穿着者的液体排泄部(阴道口)相对配置的部分,前方部A是配置在比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靠穿着者的前侧(腹侧)的部分,后方部C是配置在比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靠穿着者的背部侧的部分。
[0024]卫生巾I包括:肌肤侧片2,其形成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肌肤抵接面;非肌肤侧片3,其形成穿着时朝向短裤等衣服侧的非肌肤抵接面;和吸收性芯4,其配置在这两个片2、3之间。肌肤侧片2包括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a和接合于其两侧的一对立体护围形成用片2b、2b。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a以遍及吸收性主体6的全长的方式配置在吸收性主体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立体护围形成用片2b以将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侧缘部21重叠在正面片2a上的状态,在从该侧缘部21稍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与该正面片2a接合。立体护围形成用片2b在上述侧缘部21的附近包括立体护围形成用弹性部件(未图标),在穿着时,利用该弹性部件的收缩力,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中的距离该侧缘部21规定宽度的部分以从正面片2a离开的方式立起而形成立体护围。
[0025]一对侧翼部7、7和一对后翼部8、8由从吸收性芯4的两侧缘延伸出的立体护围形成用片2b和非肌肤侧片3形成。在一对侧翼部7各自的由非肌肤侧片3形成的面,设置有用以固定在短裤的裤裆部的非肌肤抵接面的侧翼部粘接部(未图示),在吸收性主体6的非肌肤抵接面,设置有用以将该主体6固定在短裤的内表面的主体粘接部(未图示)。后翼部8在穿着时配置在短裤的内表面(肌肤抵接面)上。优选为,在后翼部8的由非肌肤侧片3形成的面,也设置有用以固定在短裤的内表面的粘接部。肌肤侧片2和非肌肤侧片3利用粘接剂将比吸收性芯4的周缘部靠外侧的部分相互接合,并且在卫生巾I的周缘部通过热封而接合。优选为,肌肤侧片2与吸收性芯4之间、吸收性芯4与非肌肤侧片3之间也利用涂敷为点、螺旋、条纹等图案的粘接剂而相互接合。
[0026]卫生巾I中的吸收性芯4是包含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的纤维集合体或在该纤维集合体的纤维之间保持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吸收性芯4由包含棉纸或透水性无纺布的包芯片(省略图示)包覆上下两面。包芯片以防止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漏出、提高吸收性芯的保形性为目的而使用。
[0027]如图1所示,卫生巾I中的吸收性芯4具有在与卫生巾I的前后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此外,如图2(a)和图2(b)所示,吸收性芯4在宽度方向Y包括中央区域41和位于其两侧的侧方区域45、45,该中央区域41包括比该侧方区域45、45各自的上表面S2、S2更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5。
[0028]卫生巾I通过在正面片2a之下存在吸收性芯4的突出部5,而在肌肤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隆起部U。
[0029]此外,突出部5的宽度Wl〔参照图2 (a)〕相对于吸收性芯的整个宽度W2的比率优选为20 %以上,更优选为30 %以上,此外,优选为80 %以下,更优选为70 %以下,此外,优选为20%以上且8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70%以下。
[0030]如图1所示,卫生巾I中的吸收性芯4的突出部5和利用该突出部5而形成的隆起部11具有在吸收性芯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形状,且从卫生巾I的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形成到后方部C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形成在从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的前端部附近到后方部C的比X方向中央部稍靠后方的位置的范围内。
[0031]突出部5和隆起部11优选在卫生巾I (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X上从液体排泄部相对部B形成到后方部C的一部分。此外,突出部5和隆起部11优选以卫生巾I的前后方向X的全长的30%以上的长度形成,更优选以卫生巾I的全长的40%以上的长度形成,进而优选以卫生巾I的全长的50%以上的长度形成。
[0032]如图3(a)所示,在吸收性芯4的中央区域41内,在吸收性芯4的长度方向X上交替地形成有高克重部42和形成横槽44的底部的低克重部43,各个低克重部43沿着吸收性芯4的宽度方向Y延伸。高克重部42是与低克重部43相比,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的克重相对较高的部分,低克重部43是与高克重部42相比,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的克重相对较低的部分。
[0033]吸收性芯4的中央区域41在制造吸收性芯4的步骤中被加压。此时,因加压所带来的压力集中在厚度较厚的高克重部42,厚度较薄的低克重部43不受到因加压所带来的压力而不被压缩。像这样,以通过仅压缩高克重部42而使高克重部42相对于低克重部43提高吸收部件的密度的方式进行设计。
[0034]吸收性芯4的侧方区域45在与对中央区域41进行加压(压制)的步骤不同的步骤中被加压。因加压所带来的压力集中在厚度较厚的高克重部46,厚度较薄的低克重部47不受到因加压所带来的压力而不被压缩。像这样,以通过仅压缩高克重部46而使高克重部46相对于低克重部47吸收部件的密度较高的方式进行设计。另外,在该步骤所使用的加压步骤中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