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1523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腿侧折皱的吸收性物品,该腿侧折皱与腿围开口部相比被配置于宽度方向内侧,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侧部在前后方向上伸缩。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设有腿侧折皱的吸收性物品,该腿侧折皱与腿围开口部相比在宽度方向内侧在前后方向上伸缩。腿侧折皱由与吸收体相比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的主体翼片和固定在主体翼片上的弹性构件构成。腿侧折皱构成为通过弹性构件收缩,在吸收体的侧部向穿用者侧立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87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吸收性物品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点。
[0007]专利文献I的吸收体在俯视时是沙漏形状。吸收体的宽度在前后方向中央最窄,从前后方朝向中央朝向前后方向端部变宽。即,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形状是随着从前后方向中央朝向前后方向外侧而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曲线形状。另一方面,构成腿侧折皱的弹性构件是沿前后方向配置的直线形状。
[0008]因此,吸收体与腿侧折皱的距离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不一定,腿侧折皱的向穿用者侧立起的高度变化。另外,因为处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中央的腿部折皱沿穿用者的腿围配置,所以,吸收体与腿侧折皱的距离容易缩小。然而,在不碰触穿用者的腿围的部分,吸收体与腿部折皱的距离难以缩小,有时难以向穿用者侧立起。在腿部折皱不充分地向穿用者侧立起时,存在横漏发生的问题。
[0009]另外,可考虑使构成腿侧折皱的弹性构件的伸长率变化,对腿侧折皱的立起的高度进行调整。然而,在要使弹性构件的伸缩率变化时,需要在制造工序进行微细的调整,存在制造工序复杂化的问题。
[0010]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简易的制造工序进行制造,可使得腿侧折皱容易向穿用者侧立起的吸收性物品。
[0011]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性主体和外装体,并具备裆下区域、前腰身区域和后腰身区域;该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向穿用者的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朝向上述穿用者的内方向、及朝向上述内方向的相反侧的外方向;该外装体与上述吸收性主体相比被配置在外方向;该裆下区域贴在上述穿用者的胯裆部上;该前腰身区域被配置在上述裆下区域的前方;该后腰身区域被配置在上述裆下区域的后方;该吸收性物品的要旨在于,上述吸收性主体具备立起性的腿侧折皱,该立起性的腿侧折皱具有沿上述前后方向伸缩的腿侧弹性构件;上述吸收体具有位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大宽度部和处于与上述大宽度部相比靠前后方向内侧的位置并且上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大宽度部短的窄宽度部;上述侧折皱弹性构件的一部分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窄宽度部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外侧;上述外装体和上述吸收性主体在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大宽度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相比靠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在上述吸收体的上述窄宽度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接合;上述外装体具备跨越上述吸收体的上述窄宽度部的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配置,并且,使接合了上述外装体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区域在上述宽度方向上进行收缩的外装弹性构件。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实施方式I的一次性尿布的概略立体图。
[0013]图2是实施方式I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俯视图。
[0014]图3是沿图2所示的Xl-X^ I线的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剖视图。
[0015]图4是沿图2所示的X2-X' 2线的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剖视图。
[0016]图5是用于说明腿侧折皱的变形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接下来,参照附图对作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I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图的记载中,对同一或类似的部分标注同一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应该注意,图是示意性的图,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各尺寸的比率等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图相互之间也可能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0018]首先,基于图1至图4对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一次性尿布的一次性尿布I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的展开俯视图。图3是沿图2所示的Xl-X' I线的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剖视图。图4是沿图2所示的X2-X' 2线的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剖视图。一次性尿布I是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
[0019]—次性尿布I具有:向穿用者的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L ;与前后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 ;和具有朝向穿用者的内方向IN及朝向与内方向相反侧的外方向OUT的厚度方向。
[0020]一次性尿布I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一次性尿布I的前后方向具有贴在穿用者的前腰身上的前腰身区域S1、贴在穿用者的后腰身上的后腰身区域S2和贴在穿用者的裆下、位于前腰身区域SI与后腰身区域S2之间的裆下区域S3。
[0021]位于前腰身区域SI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前腰身缘部4与位于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后腰身缘部6接合,并且前腰身缘部4'与后腰身缘部6'接合,据此,一次性尿布I形成为短裤型。在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前腰身区域及后腰身区域形成相互的缘部接合的接合部11,裆下区域S3是与接合部11相比靠前后方向内侧的区域。
[0022]在一次性尿布1,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形成为短裤型的状态下形成了包围穿用者的腰围进行配置的腰围开口部8和包围穿用者的腿围进行配置的一对腿围开口部9。
[0023]—次性尿布I由表面片10、包含吸收体40及吸收体背面片30等的吸收性主体IA和包含前侧外装片70F、后侧外装片70R等的外装体IB构成,它们相互利用粘接剂、热熔等接合。
[0024]外装体IB包含跨越前腰身区域和裆下区域进行配置的前侧外装片70F、跨越后腰身区域和裆下区域配置的后侧外装片70R和从前腰身区域配置到后腰身区域的外装中心片100,构成一次性尿布I的外装部分。外装体IB与包含吸收体40的吸收性主体IA相比位于外方向OUT,被配置于一次性尿布的非肌肤抵接侧的面。
[0025]前侧外装片70F跨越前腰身区域SI和裆下区域S3进行配置,在一次性尿布的前侧端部被以沿宽度方向的折痕为基点向内方向折回。在前侧外装片70F的被折回的片之间配置外装中心片100。后侧外装片70R跨越后腰身区域S2和裆下区域S3进行配置,在一次性尿布的后侧端部被以沿宽度方向的折痕为基点向内方向折回。在后侧外装片70R的被折回的片之间配置外装中心片100。
[0026]前侧外装片70F及后侧外装片70R可由气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防水薄膜等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前侧外装片70F及后侧外装片70R利用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20g/m2的纺粘无纺布形成。
[0027]外装中心片100连接前侧外装片70F和后侧外装片70R。因此,可在前侧外装片及后侧外装片在前后方向上隔开的形态下防止吸收性主体IA露出。并且,在制造过程中,可在对分开的前侧外装体和后侧外装体进行连结的状态下形成腿围开口部,或与吸收性主体IA粘合。
[0028]外装中心片100可由气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防水薄膜等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外装中心片100利用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15g/m2的SMS无纺布形成。
[0029]吸收性主体IA包含表面片10、吸收体背面片及腿侧折皱,并与外装体IB相比被配置于靠穿用者侧。
[0030]表面片10是形成可与穿用者的肌肤直接地接触的肌肤抵接面的片。表面片10与吸收体40相比被配置于靠肌肤抵接面侧。表面片10由亲水性无纺布、纺织物、开口塑料薄膜、开口疏水性无纺布等液体透过性的片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片10利用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20g/m2的亲水性纺粘无纺布形成。表面片10与吸收体40的肌肤抵接侧的面相比向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出,覆盖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到达吸收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
[0031]也可在表面片10的非肌肤抵接面侧设置第二片。通过设置第二片,可使体液的吸收速度变快,而且可对吸收后的体液的返回进行抑制。
[0032]吸收体40在表面片10与吸收体背面片30之间利用热熔型粘接剂进行接合。热熔型粘接剂被分别涂抹在复合片及背面片上,例如通过螺旋涂抹方法分别以单位面积重量5g/m2、8g/m2 涂敷。
[0033]吸收体40由粉碎纸浆、高吸收性聚合物等的混合粉体形成。当俯视时,吸收体40的形状是大致沙漏形状。
[0034]吸收体40具有大宽度部41和窄宽度部42。大宽度部41位于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窄宽度部42处于与大宽度部41相比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大宽度部短。在图2中,在大宽度部41与窄宽度部42的边界标注一点划线进行表示。
[0035]另外,大宽度部41只要包含吸收体的宽度最长的区域即可,其概念是,当在与吸收体的宽度最宽的区域相比靠前后方向外侧存在吸收体40的宽度变短的区域时,该区域也包含于大宽度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