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15234阅读:来源:国知局
。窄宽度部42只要包含吸收体的宽度最短的区域即可,其概念是也包含在与大宽度部相比靠前后方向内侧吸收体的宽度逐渐变短的区域。
[0036]吸收体背面片30设置于吸收体40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吸收体背面片30由液体不透过性薄膜等(例如聚乙烯)的片形成。吸收体背面片30与吸收体相比被配置在外方向OUT,而且是液体不透过性的。吸收体背面片30与吸收体40相比向前后方向外侧延伸出地配置。
[0037]腿侧折皱是立起性的折皱。腿侧折皱具有防漏侧片32和侧折皱弹性构件。侧折皱弹性构件具有腿侧弹性构件33和裆下弹性构件34。在吸收体40的宽度方向端部沿前后方向配置。防漏侧片32被配置于吸收体40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端。防漏侧片32由液体不透过性的无纺布等的片形成。防漏侧片32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与向吸收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折回的表面片接合,防漏侧片3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从吸收体40的宽度方向侧部向表面片侧折回,与表面片10的肌肤抵接面侧的面接合。
[0038]防漏侧片32在吸收性主体IA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利用热熔胶粘接剂与表面片等接合。防漏侧片32在吸收性主体IA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不与表面片等接合,而是从表面片向穿用者侧立起地配置。在图2所示的截面,腿侧折皱不与表面片接合,而是从表面片向穿用者侧立起地配置。在图3所示的截面,虽然腿侧折皱没有与表面片接合,但腿侧折皱沿表面片10配置。在图3所示的截面,腿侧折皱由穿用者的臀部等推压,沿表面片10配置。
[0039]腿侧弹性构件33被配置在折回的防漏侧片32之间。腿侧弹性构件在被左右分开地配置的防漏侧片32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沿前后方向各配置2条。腿侧弹性构件33的至少一部分与吸收体的窄宽度部42相比被配置于宽度方向外侧。通过腿侧弹性构件在前后方向上收缩,腿侧折皱向穿用者侧立起。关于此腿侧折皱的收缩状态,在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0040]裆下弹性构件34被配置在折回的防漏侧片32之间。裆下弹性构件34处于与腿侧弹性构件33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各配置2条。
[0041]本实施方式的腿侧弹性构件33以620dtex的粗细、3.0倍的伸长倍率在左右各伸长固定2条。裆下弹性构件34以470dtex的粗细、2.7倍的伸长倍率在左右各伸长固定2条。
[0042]在前腰身区域SI及后腰身区域S2,设置腰部折皱3及腰身折皱7。腰部折皱3及腰身折皱7具有配设成沿吸收体40的宽度方向W伸缩的合成橡胶等的细长的腰部弹性构件3A及腰身弹性构件7A。腰部弹性构件3A及腰身弹性构件7A在相对于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W伸长了的状态下利用粘接剂(例如热熔胶粘接剂)接合在前侧外装片70F与外装中心片100的之间及后侧外装片70R与外装中心片100的之间。
[0043]腰部折皱3及腰身折皱7从前腰身区域SI中的吸收性物品I的位于宽度方向W外侧的一方的前腰身缘部4到另一方的前腰身缘部V连续,从后腰身区域S2中的吸收性物品I的位于宽度方向W外侧的一方的后腰身缘部6到另一方的后腰身缘部6'连续。
[0044]在腿围开口部9的周围设置腿部折皱5。腿部折皱由配设成伸缩的合成橡胶等的细长的腿围弹性构件形成。腿围弹性构件由前腿围弹性构件5F和后腿围弹性构件5R构成。前腿围弹性构件5F跨越前腰身区域SI和裆下区域S3配置。后腿围弹性构件5R跨越后腰身区域S2和裆下区域S3配置。
[0045]后腿围弹性构件5R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直线部52和处于与直线部52相比靠宽度方向两外侧的位置并且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而从作为前后方向内侧的前侧朝向作为前后方向外侧的后侧延伸的曲线状的曲线部53。直线部52沿腰身弹性构件配置。曲线部53沿腿围开口部9配置。
[0046]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直线部52以横穿吸收体的窄宽度部42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方式与吸收体层叠。另外,直线部52与窄宽度部42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层叠的状态是指以下概念,该概念不仅包含直线部52与窄宽度部42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以接触了的状态层叠的状态,而且还包含如本实施方式的那样隔着外装中心片100等其它的构件层叠的状态。后腿围弹性构件5R构成本发明的外装弹性构件。
[0047]在与大宽度部41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相比靠宽度方向内侧且与窄宽度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设置由作为外装弹性构件的后腿围弹性构件5R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收缩的收缩区域R1。收缩区域Rl是配置了吸收性主体IA的区域中的、在与窄宽度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由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直线部52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收缩的区域。
[0048]外装体IB和吸收性主体2A在与吸收体的大宽度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相比靠宽度方向内侧而且在吸收体的窄宽度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被接合。此被接合的区域是图2所示的收缩区域R1。更具体地说,吸收性主体的防漏侧片32及吸收体背面片30与外装中心片100被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热熔型粘接剂进行粘接。在图3及图4中,图示涂布了热熔型粘接剂的粘接区域90。
[0049]作为外装弹性构件的后腿围弹性构件5R跨越吸收体40的窄宽度部42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配置,而且构成为对外装体与吸收性主体被接合的区域进行收缩。
[0050]因为跨越窄宽度部4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地配置后腿围弹性构件5R,所以,可在与窄宽度部4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对外装体IB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收缩。在此收缩区域Rl中,外装体IB与吸收性主体IA被接合。因此,伴随着外装体IB的收缩,与吸收性主体IA的窄宽度部42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收缩区域Rl进行收缩。
[0051]图5是用于说明腿侧折皱的变形状态的图。在图3的剖视图中,是示意性地表示了由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直线部使收缩区域Rl进行了收缩的状态的图。图5(a)表示由后腿围弹性构件5R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收缩之前的状态,图5(b)表示由后腿围弹性构件5R在宽度方向上进行了收缩的状态。
[0052]腿侧弹性构件33被配置于吸收体40的宽度方向端部。在腿侧弹性构件33收缩之前的状态(腿侧弹性构件33伸长了的状态)下,在与窄宽度部42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配置侧折皱弹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伴随着外装体IB的收缩,通过与吸收性主体IA的窄宽度部42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收缩区域Rl收缩,位于与窄宽度部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侧折皱弹性构件与窄宽度部42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距离接近。因为与窄宽度部42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在宽度方向上收缩,所以,位于与窄宽度部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侧折皱弹性构件被向穿用者侧抬起,变得容易立起。因此,可使得腿侧折皱容易向穿用者侧立起。
[0053]腿侧折皱因为穿用者的腿围碰触,所以,在吸收体的宽度最窄的部分最容易立起。然而,腿侧折皱随着从该吸收体的宽度最窄的部分向前后方向偏离而变得难以立起。特别是在背侧,由穿用者的臀部将腿侧折皱压扁,变得难以使腿侧折皱立起。然而,通过使处于与吸收体的宽度最窄的部分相比靠后方的位置的窄宽度部附近的腿侧折皱容易立起,可使得处于吸收体的宽度最窄的部分的腿侧折皱的立起状态与处于背侧的腿侧折皱的立起状态接近,可使腿侧折皱的立起接近同一高度。
[0054]另外,因为可由后腿围弹性构件5R使外装体在宽度方向上收缩,使腿侧折皱立起,所以,不需要为了使构成腿侧折皱的侧折皱弹性构件的伸长率变化而部分地变更侧折皱弹性构件的伸长率,可由简易的制造工序进行制造。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侧折皱弹性构件的伸长率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定。
[005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通过处于与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中心相比靠后腰身区域侧的位置的后腿围弹性构件对收缩区域进行收缩,但也可构成为由处于与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中心相比靠前腰身区域侧的位置的前腿围弹性构件对收缩区域进行收缩。
[0056]然而,因为特别是臀部侧的腿侧折皱特别是在躺姿势的情况下由臀部推压,有时腿侧折皱变得难以立起,所以,可以合适地使用该结构。
[0057]后腿围弹性构件5R具有与窄宽度部42层叠地配置的重叠部43和处于与窄宽度部42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非重叠部44,非重叠部44的伸长率比重叠部43的伸长率高。具体地说,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重叠部43的伸长率是1.4倍,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非重叠部44的伸长率是2.3倍。
[0058]因为将处于与窄宽度部42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非重叠部44的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伸长率设定得高,所以,可在与窄宽度部42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使腿侧折皱立起,而且可在与窄宽度部42相比靠宽度方向外侧使外装体IB与穿用者贴紧,减小穿用者与一次性尿布的间隙。另外,在与窄宽度部42层叠地配置的重叠部43的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伸长率过高时,存在吸收体因为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伸缩力而变形的问题。然而,通过将与窄宽度部42层叠地配置的重叠部43的后腿围弹性构件5R的伸长率设定得低,可抑制吸收体的变形、歪扭。
[0059]作为外装弹性构件的后腿围弹性构件5R与窄宽度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以大致90度交叉。即,在图2所示的俯视时,后腿围弹性构件5R与窄宽度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所构成的角度是大致90度。另外,大致90度是指不仅是90度,而且包含在从90度-5度至90度+5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