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载物的搭载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524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例如将被看护人所乘坐的轮椅等被载物搭载到车辆上的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轮椅抬升装置,其沿着架设在车身后部开口部的底板面与路面之间的斜坡(slope)将轮椅抬升。在该轮椅抬升装置中,采用了通过用电动绞盘将卡定于轮椅的带部件卷绕,而在乘员乘坐于轮椅的状态下将轮椅沿着斜坡抬升的构造。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1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然而,近年来,由于在底板下载置有蓄电池而与以往相比较车身后部的尾门的开口离地高度增高的车辆(例如,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等)增加。在对这样的开口离地高度高的车辆适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轮椅抬升装置的情况下,会对斜坡接地时的倾斜角度或斜坡的前后长度带来影响,并且会对卷绕带部件的电动绞盘赋予过大负荷。
[0007]因此,考虑使斜坡由多个板体构成,并使相邻的板体彼此通过多个转动轴而连结。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若被载物跨着转动轴而搭载于相邻的板体彼此之间,则在使转动轴转动而使斜坡位移时,被载物变得难以顺畅地移动。
[0008]本发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被载物顺畅地移动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供被载物搭载的主板体;车身侧板体,其设置在上述主板体的一端与车身之间,且至少由一个板体构成;接地侧板体,其设置在上述主板体的另一端与接地面之间,且至少由一个板体构成;多个转动轴,其设置在上述车身与上述车身侧板体之间、以及上述各板体彼此之间;驱动单元,其使上述转动轴转动;斜坡,其包含上述主板体、上述车身侧板体、上述接地侧板体及上述多个转动轴而构成,通过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多个转动轴转动,由此上述主板体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位移;和控制上述斜坡的位移的控制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I搭载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在通过上述第I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0010]根据本发明,由控制单元禁止(不允许)被载物没有搭载于主板体上的状态下的斜坡的位移。因此,能够妥当地避免被载物载置于规定位置即主板体以外的部位的状态下的斜坡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载物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位移。
[0011]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接地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2搭载检测单元,在通上述第I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上述第2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接地侧板体为非搭载状态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0012]根据本发明,在构成斜坡的主板体处于低位置时,在通过第I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载置于主板体上、并且通过第2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没有搭载于接地侧板体上的状态下,允许斜坡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载物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位移(向上方平行移动)。
[0013]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车身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3搭载检测单元,在通过上述第I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上述第3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车身侧板体为非搭载状态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0014]根据本发明,在构成斜坡的主板体处于高位置时,在通过第I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载置于主板体上、并且通过第3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没有搭载于车身侧板体上的状态下,允许斜坡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载物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位移(向下方平行移动)。
[0015]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接地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2搭载检测单元、和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车身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3搭载检测单元,在通过上述第I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上述第2搭载检测单元及上述第3搭载检测单元双方检测到非搭载状态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0016]根据本发明,在通过第I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相对于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第2搭载检测单元及第3搭载检测单元双方检测到非搭载状态时,由于被载物仅可靠地搭载于主板体,所以由控制单元允许斜坡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载物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位移,并且能够提尚便利性。
[0017]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接地侧板体的另一端相对于上述接地面是否接地的接地检测单元,在通过上述接地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接地侧板体的另一端与上述接地面接触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0018]根据本发明,在可靠地检测到斜坡架设于车身与接地面之间时允许斜坡的位移,在斜坡没有架设时不允许斜坡的位移,由此能够稳定地使斜坡位移。
[0019]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转动轴的能够转动状态与上述转动轴的不能转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单元,上述控制单元通过对上述切换单元进行切换控制,而在允许上述斜坡位移的允许状态与禁止上述斜坡位移的禁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020]根据本发明,在由控制单元允许斜坡的位移时,能够通过切换单元容易地在转动轴的能够转动状态与上述转动轴的不能转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稳定地使斜坡位移,并且能够提高便利性。
[0021]发明效果
[0022]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可使被载物顺畅地移动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适用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
[0025]图3是表示使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及将转动轴在能够转动状态和不能转动状态之间切换的切换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4是表示将驱动机构及切换机构适用于第3转动轴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0027]图5是表示与控制部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0028]图6是表示斜坡的收纳状态、立设固定状态及接地状态的说明图。
[0029]图7是表示斜坡的收纳状态、立设固定状态及接地状态的示意图。
[0030]图8是沿图6的VII1-VIII线的纵剖视图。
[0031]图9是表示轮椅从图1所示的状态移动、而轮椅搭载在处于低位置的主板体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2]图10是表示在轮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主板体从低位置位移到高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3]图11是表示轮椅移动而到达车室后部空间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4]图12是将斜坡从低位置向高位置切换时的辅助系统的动作说明图。
[0035]图13是将斜坡从高位置向低位置切换时的辅助系统的动作说明图。
[0036]图14是搭载有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接下来,参照合适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适用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此外,各图中箭头所示的“前后”及“上下”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铅垂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0038]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10适用于例如设有对车身后部开口部12进行开闭的背门(尾门)14的车辆16。此外,搭载装置10不限定于具有背门14的车辆16,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具有左右的后门(未图示)的车辆。
[0039]该搭载装置10具有架设在车身后部开口部12的底板面18与接地面(路面)20之间的斜坡22。该斜坡22用于将被看护人24所乘坐的轮椅(被载物)26引入到车室后部空间28,并且用于将其引出到车外。
[0040]在车辆16的车室内设有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具有能够将卡定于轮椅26的带部件32卷绕、引出的未图示的卷轴,能够将被看护人24所乘坐的轮椅26引入到车室后部空间28。此外,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配置在例如沿着车宽方向的车身与座席之间。
[0041]如图2所示,斜坡22由以下部分构成:搭载轮椅26的主板体34 ;设置在主板体34的车辆前方侧的一端与车身后部开口部(车身)12之间的、由板体构成的车身侧板体36 ;和设置在主板体34的车辆后方侧的另一端与接地面20之间的、由板体构成的接地侧板体
38 ο
[0042]主板体34、车身侧板体36及接地侧板体38分别由俯视下呈矩形状的平板构成,例如,可以通过树脂材料或轻金属材料由中空体构成。这是为了谋求斜坡22的轻量化。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主板体34由单一的板体构成,但也可以使主板体34为例如以使相邻的多个板相互滑动的方式而展开的多个板这一整体。另外,车身侧板体36及接地侧板体38各自不限定于单一的板体,可以由多个板体构成(参照后述的图14)。
[0044]如图1、图2或图6所示,在车辆16的底板面18与车身侧板体36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I转动轴40a。车身侧板体36能够以第I转动轴40a的轴心为转动中心相对于固定侧的底板面18转动而连结。另外,在车身侧板体36与主板体34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转动轴40b。车身侧板体3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