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天然产物松果菊苷的高原防晒霜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02281阅读:来源:国知局
何防晒成分(纳米氧化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松果菊苷);(2)防晒霜1 :只加入纳米氧化 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不加松果菊苷;(3)防晒霜2 :加入纳米氧化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松果菊苷。涂抹剂量为0. 5mg/cm2。
[0036] SOD试剂盒(南京建成AOO1-1),CAT试剂盒(南京建成A007),GSH-Px试剂盒(南 京建成A005),MDA试剂盒(南京建成A003-1)。
[0037] FLYDWC50-IIC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BSA124S 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QC5130电动理发器(荷兰皇家飞利浦电 子公司);ST-513紫外线测量仪(先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PL-S 9W/01/2P窄谱中波NB-UVB 灯,光谱范围UVB (311nm)(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CKX41SF电子显微镜(日本奥林巴 斯株式会社)。
[0038] 2. 3实验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3%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麻醉后用电动理发器剃除背部2X5 cm2的 长毛,再用棉签蘸取10%的硫化钠溶液涂于小鼠背部去除细小毛发。随机将所有小鼠分为 5组:正常组;UVB照射组;基质+ UVB组;防晒霜I + UVB组;防晒霜2 + UVB组。每组10 只。
[0039] 进行紫外照射前30分钟将空白基质或加药防晒霜涂于小鼠背部脱毛处,再将小 鼠放入低压舱,密闭舱门,以5m/s的速度减压,上升至实验设定的5000m海拔高度,维持该 高度并对小鼠进行紫外照射,每次照射强度为〇. 36mJ/cm2,每次照射10分钟,隔天照射一 次,共照射10次,累积照射强度为1956mJ/cm 2。每天观察紫外灯照射后小鼠背部皮肤的变 化。末次照射24h后,戊巴比妥钠钠注射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检测。
[0040] 用特制器具取背部直径为5mm皮肤,称重,检查皮肤水肿情况。剩余皮肤一部 分-80°C冻存,一部分用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 镜下观察,拍照。
[0041] _80°C冻存的皮肤组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测定SOD、CAT、GSH-Px活性和 MDA含量。
[0042] 2. 4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采用均数土标准差(X 土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认为^〈 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0043] 2. 5实验结果 2. 5. 1松果菊苷对小鼠皮肤水肿的影响 图3表明,UVB组小鼠皮肤的重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UVB可 导致小鼠背部皮肤的水肿,而两种防晒霜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鼠皮肤的水肿,且防晒 霜2对水肿的抑制作用强于防晒霜1,说明松果菊苷对UVB所致小鼠皮肤水肿具有一定的改 善作用,且优于单纯的传统防晒成分纳米氧化锌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0044] 2. 5. 2松果菊苷对小鼠皮肤组织形态的影响 从图4和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常组小鼠背部皮肤光滑,细腻,无任何损伤,表皮各层 纹理清晰;UVB组小鼠背部皮肤损伤,变红,发生溃烂,表皮增厚,角化过度,组织结构松散; 基质+UVB组小鼠背部的皮肤也变红溃烂,表皮与角质层增厚,出现与UVB组相似的症状;而 防晒霜1+UVB组小鼠的皮肤相对于UVB照射组损伤程度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皮肤变红 溃烂的面积相应减少,表皮和角质层增厚现象减少;防晒霜2+UVB组的小鼠皮肤损伤的改 善程度相对于防晒霜1+UVB组的小鼠更为明显。这说明,本发明中所添加的天然产物松果 菊苷具有一定的抵抗UVB的能力,能减弱在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由UVB造成的皮肤损 伤,并且这种防护作用强于传统的防晒霜成分纳米氧化锌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0045] 2. 5. 3松果菊苷对小鼠皮肤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从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与正常组比较,UVB组和基质+UVB组中肤组织匀浆中的S0D、 CAT和GSH-Px的活力均显著降低(K0. 01),而MDA含量显著升高(K0. 01)。松果菊苷+UVB 组的SOD、CAT和GSH-Px的活力与UVB组比较,均显著升高(K0. 01),而MDA含量显著降 低(K0. 0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松果菊苷具有一定的抗UVB能力,能够降低由UVB造成的 HaCaT细胞的损伤,而含天然产物松果菊苷的防晒霜对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作用,能够改 善模拟高原地区高强度UVB照射导致的皮肤损伤,同时提高SOD、CAT和GSH-Px的活力,降 低MDA的含量,降低由UVB诱导氧化损伤,提示松果菊苷可以作为防晒活性成分应用到化妆 品中。
[0046] 实施例4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高原防晒霜对进入高原人群皮肤防护效果的初步 观察 1.对象与方法 I. 1对象2012-2014年7-8月西安中旅、青旅、天马、春秋旅行社组织的进藏旅游团 人员,共计108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32人,年龄17-46岁,通过征集自愿者方式获得对 含松果菊苷的高原防晒霜试用,在藏区滞留时间均超过7d,无皮肤损伤。
[0047] 1. 2 方法 1. 2. 1分组及用药方法 各旅行社导游按高原防晒霜编号随机发放到试验人群,并做好使用登记记录。所有 无皮肤损伤人员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均在入藏后使用含松果菊苷的高原防晒 霜,对照组均使用乳膏基质,统一要求每天涂擦暴露部位皮肤2次,7d为1个疗程。
[0048] 1. 2. 2评判标准 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预防效果按各类皮肤损伤发生率评判,按紫外线辐射导致的皮肤 损伤(晒黑、晒伤、多行性日光瘆、皮肤光老化)发生率进行统计。
[0049] 1.2.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组间的X 2检验,认为产〈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0] 1.3 结果 经返回平原地区后,由皮肤科医生对受试人员进行检测,按照皮肤损伤程度来进行判 断,结果见下表。
【主权项】
1. 一种高原防晒霜,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得到, 油相: 硬脂酸 10~15% 单硬脂酸甘油酯 5~10% 凡士林 4~5% 纳米氧化锌 3~5%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3~5% 水相: 三乙醇胺 5~7% 甘油 5~10% 氮酮 1~2% 松果菊苷 5~10% 尼泊金乙酯 0. 1~0. 2% 维生素C 0. 4-0. 6% 香料 0? 1~0. 3% 去离子水 余量。
2. 权利要求1所述高原防晒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油相组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凡士林、纳米氧化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及水 相组分三乙醇胺、甘油、氮酮、松果菊苷、尼泊金乙酯、维生素C、香料、部分去离子水分别加 热至80~85°C,直至融化; (2) 趁热将油相组分加至水相组分中,加入剩余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冷却膏体至40°C, 搅匀脱气; (3) 继续搅拌至完全乳化形成膏体即得含松果菊苷的高原防晒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原防晒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油相和水 相分别加热至80°C。
4. 权利要求1所述防晒霜在制备治疗或预防高原紫外线所致的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天然产物松果菊苷的高原防晒霜,其制备方法为:将油相成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凡士林、氧化纳米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甘油、氮酮、松果菊苷、尼泊金乙酯、维生素C、去离子水)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相中,高速搅拌,冷却膏体至40℃,搅匀脱气,继续缓慢搅拌至完全乳化形成膏体,冷凝即得含松果菊苷的高原防晒霜。本发明高原防晒霜对治疗或预防高原高强度紫外线所致的皮肤损伤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IPC分类】A61K8-37, A61K8-60, A61K8-27, A61K8-67, A61Q17-04
【公开号】CN104840372
【申请号】CN201510049576
【发明人】王剑波, 张迪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