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33948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所述连接件22位于所述管单元2的近端,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平台单元I固定或半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管体2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在所述连接件22上还设置有固定片221,所述固定片221可被固定在人体组织上,以防止所述管单元2在手术中从人体内滑脱。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c所示,所述固定片221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2的远端,确保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约束件12的配合,更好的保证配合过程中的密封效果。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d所示,在所述管体21的远端还设置有挡片212,所述挡片212伸出所述管体21的外壁,因此可更进一步的防止所述管单元2滑脱。如图4a-4b所示,所述自膨胀支架23被设置在所述管体21壁的内部或者所述管体21的内表面,以增强所述管体21的强度并且实现所述管体21在解除束缚后的扩张。因此,所述管单元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的第一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被压缩至需要的直径,所述第二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2的自然状态,也就是说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式支架23恢复未被压缩的状态。所述自膨胀支架23优选记忆合金材料,如图5a-5d所示,所述自膨胀支架23的网格结构优选半波形、菱形、多边型或圆弧型。
[0078]如图6-13所示,所述限径单元3由所述片状材料31和所述控制线32组成。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材料31为能柔软的贴附于自然通道内而不引起所述自然通道损伤的柔性的薄壁材料,优选医用软布或者柔性高分子材料。所述控制线32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31上,使得所述片状材料31能够形成筒状结构。如图7a-7b所示,所述控制线32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条侧边缝合,其缝合的方式为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条侧边对接,或者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条侧边相叠,使得用控制线32缝合固定后的片状材料31能形成筒状结构,进而能够将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以及所述管体内的所述自膨胀支架23束缚在所述限径单元3内,使得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一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条侧边的相叠部分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限制所述筒状结构的最大直径,即将所述筒状结构的直径控制为手术所需的所述管体21的第一状态的直径,进而能够将所述管体插入到较小的切口或自然通道内。所述控制线32具有固定段321和游离段322,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固定段321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31上,也就是说,所述固定段321将所述片状材料31固定,所述游离段322为未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31的所述控制线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段321的固定方式为缝合。两条游离段322经过轴向贯穿所述管体的通道延伸至体外,或者两条游离段322通过横向贯穿所述管体的通道以及所述管体21的管腔被放置到体外,只有在抽拉所述控制线32的其中任意一条所述游离段322才能将所述控制线32从所述片状材料31上拆除,而同时抽拉两条所述游离段322却无法将所述控制线32拆除。当从所述片状材料31上拆卸所述控制线32以便解除所述限径单元3对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的束缚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二状态。为了便于将所述控制线32从所述片状材料31上拆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固定段321以波浪形式缝合在所述片状材料31上,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片状材料31沿着所述管单元2卷成圆筒状,然后用控制线32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个侧边缝合,缝合顺序为,先将所述控制线32自所述片状材料31的近端开始缝合,将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自所述管体21远端经由所述管体21的所述通道211进入所述管单元2的管腔内,上述实施例的结构较为简单,只需抽拉所述游离段322,即可解除所述限径单元3对所述管单元2的束缚,所述自膨胀支架22利用其本身性能恢复原有直径,从而使管单元2由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即使得所述管单元2恢复到其自然状态。
[0079]如图1la-1ld所示,所述导引单元4包括导引手柄43、与所述导引手柄43固定连接的导引杆42和在所述引导杆42的远端设置的引导头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la所示,所述导引手柄43位于所述导引单元4的近端,与所述导引杆42固定连接,所述导引头41位于所述导引单元4的远端与所述导引杆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引单元4被放置于所述管单元2的内部,所述导引头41伸出所述管单元2,所述导引头41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外径。所述导引头41的直径远小于所述管体21处于第二状态时(自然状态时)的直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lb所示,所述导引头41为球形或所述导引头41为从近端到远端直径逐渐变小的变径设计,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lc所述,在所述导引单元4内设置有一个贯穿所述导引头41、所述导引杆42和所述导引手柄43的导引孔411,所述导引孔411可以插入导丝,在经自然腔道手术中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自然腔道或者某些自然腔道狭窄的患者,所述导引孔411亦可作为所述游离段322的通道,更便于术者解除对所述限径单元3的束缚,此外所述导引孔411也便于排出腔道内因插入所述管体21而被压缩的气体或者液体,从而释放腔道的压力,减少所述管单元2插入时的阻力,更便于术者对所述管单元2的置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 Id的所示,所述导引单元4中还可设置一个复位件421,所述复位件421的直径与所述管单元2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复位件421可保证所述管单元2恢复至所需尺寸,当所述管单元2由于一些因素无法完全恢复到位时,所述复位件421可辅助所述管单元2让其恢复到位。
[0080]如图12-16所示,先将所述导引单元4穿入所述管单元2,所述管单元2置于所述导引头41的近端,压缩所述管体21和所述管体21内的自膨胀支架23,使所述管体21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导引头41的最大直径,将所述片状材料(例如医用软布)31沿着已经压缩的所述管体21外径包覆成圆筒状,所述片状材料31内壁紧贴所述管体21外壁。用所述控制线32将所述片状材料31缝合固定成圆筒状,使所述片状材料31束缚住所述管体21的外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保证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的长度大于所述管单元2的长度,使得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伸出所述管单元2的近端并拉紧。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与所述管体21的所述固定片211可拆卸连接,确保在术者使用前,两条所述游离段322能被固定于所述管体21上,等术者需要所述管体21处于第二状态时,拆卸两条所述游离段322与所述固定片的连接即可进一步完成对所述游离段322的拆卸。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经所述导引单元4的所述导引孔411从所述导引单元4的近端伸出,如图15所示,伸出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处于拉紧状态,将两条所述游离段322在所述导引单元4近端的所述导引孔411处做一个限位绳结323,如图16所示,限位绳结323的一种较易解开的编法。所述限位绳结323可由任何其他的编法构成,在此不做赘述,所述限位绳结323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引孔411的直径,可防止两条所述游离段322意外进入所述导引孔411而导致片状材料的松脱。此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一状态。
[0081]如图17所示,手术操作者将所述导引单元4和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管单元2和所述限径单元3置入患者体内,直至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连接件22与体表接触。如图18所示,先将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的限位绳结323拆除,再拉住任意其中一条所述游离段322将所述控制线32从所述片状材料31抽离,释放所述片状材料31以解除对所述管体21的束缚,所述自膨胀支架23在所述管体21内膨胀恢复其预定形的形状,将体内通道撑开至所需直径,如图19所示,推动所述引导单元4,将所述复位件421穿过所述管体21,确保所述管体21已被平整的撑开至理想直径,然后取出所述导引单元4,此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二状态。
[0082]如图20所示,将所述平台单元I的所述约束件12与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连接件211连接,优选地,该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或所述平台单元I本身具有可拆卸结构,便于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取出较大组织,手术器械与内镜可通过所述平台单元I的器械操作孔13进入体腔实现手术操作。
[0083]具体实施例二:
[0084]本发明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单元I和与所述平台单元I相连接的管单元2,如图21所示,所述管单元2包括设置在其近端的连接件22和与所述连接件22固定连接的管体21,所述连接件22与平台单元I相连接,在所述管体21壁的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23。所述管体21为器械与内窥镜进入人体的通道,所述管体21的远端还设置有横向贯穿其管壁的通道213,所述连接件22位于所述管单元2的近端,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平台单元I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管体2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件22上还设置有固定片221,所述固定片221可被固定在人体组织上,以防止所述管单元2在手术中从人体内滑脱,如图22所示,所述通道213贯穿所述自膨胀支架23。所述通道213以及所述自膨胀支架23可为所述控制线32的抽离提供更好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