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肉桂油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0318阅读:3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肉桂油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
【背景技术】
[0002]跌打损伤是经受直接外伤,或者间接外伤以及长期劳损的组织,出现了微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壁渗液或者出血,造成了组织的血液沉积物的形成,而发生了无菌性炎症,致使组织肿胀疼痛。跌打损伤包括刀枪、跌仆、殴打、闪挫、刺伤、擦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日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
[0003]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有些人似乎是家常便饭,泛指人因跌、打、碰、磕等原因所致的软组织损伤,以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有些人发生跌打损伤后,急于诊治,往往使用药物熏洗,其实有时候这样做极易事与愿违。不但没有疗效,而且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0004]目前一些关于治疗跌打损伤的现有技术如下: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81419.4 ;申请人:华梅;地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涂山路488号皖酒集团科研;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酒及其制备方法;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酒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黄20-36克、独活20-36克、栀子10-20克、土鳖虫10-20克、川乌7_13克、赤芍7_13克、五加皮7-13克、红花7-13克、生地黄7-13克、乳香5_9克、三七5_9克、桃仁5_9克、没药3-7克、苏木3-7克、60度白酒2800-4200克。本发明具有治疗跌打损伤效果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制备方法简单的优点;经临床验证,本发明对于治疗跌打损伤的有效率为100%。
[0005]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506039.1 ;申请人:王庆华;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针灸科;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剂;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剂,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九里香1-10份、骨碎补1-5份、了哥王10-30份、三棱1-10份、鹅不食草10-20份、大腹皮1-10份、山豆根1_10份、山慈菇5-15份、防风20-40份、女贞子1-10份、王不留行10-25份、天仙子12-25份、干姜1-10份、五加皮10-20份、瓦松15-25份和甘草11-23份。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剂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可有效地治疗跌打损伤。针对患者容易出现的疲劳、肌肉紧张酸痛等现象,如果辅以针灸治疗,则效果更为优异。
[0006]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291118.0 ;申请人:王海蓉;地址:湖南省保靖县迀陵镇酉水南路98号;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摘要: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本发明的药物由三佰棒、大血藤、野梦花等八味中草药经白酒浸泡而成。本发明药物通过内服和外擦,10?15天可痊愈,临床治愈率达98%。
[0007]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246697.7 ;申请人:吴岩;地址:辽宁省阜新市阜新供电公司保护自动化所;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摘要:本发明属于医药行业中的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组成:凌霄花50份、刘寄奴50份、没药30份、地榆40份、苏术50份、丁香60份、高良姜60份、五加皮30份、三七100份、牛膝40份、诃子60份、血竭20份、草血竭30份、土鳖虫30份、川芎30份、老鹳草40份、骨碎补60份、木香60份、毛冬青30份、小茴香20份、杜仲30份、泽兰20份、续断30份、当归30份、石榴皮60份、红花100份、藏红花10份、荜茇60份、补骨脂30份等,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可以治疗跌打损伤,扭挫伤,骨折,股骨头坏死早期等症,具有起效快,疗效好,服用方便,价格经济等优点。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241852.6 ;申请人:周荣萍;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桃源村周家老屋场6号;发明名称:跌打损伤膏药;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跌打损伤膏药,它由下列中草药组份组成:三七6-9克、干姜6-9克、羌活6-9克、僵蚕6-9克、防风6_9克、生川乌10-14克、生草乌10-14克、蜈蚣2-4克、三梭6_9克、莪术6_9克、红花6_9克、桃仁
6-9克、良姜6-9克、骨碎补6-9克、赤芍6-9克、蓖麻子6_9克、姜黄6_8克;生马钱子液药10-14克;穿山甲6-9克、母丁香6-9克、肉桂6-9克、冰片6_9克、乳香6_9克、麝香1-3克。本发明所述跌打损伤膏药不仅能很好地治疗跌打损伤,还可治疗关节酸痛、骨折脱白、风塞湿痹、结核、龟背龟胸以及各种阴症性的无名肿毒。
[0008]对于新的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的寻找从未停止。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起效快、服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价格低廉的一种含肉桂油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
[00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肉桂油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肉桂油6-9份、薄荷油6-9份、红花4-7份、两面针4-7份、三七4_7份、川芎4_7份、延胡索4-7份、体积分数75%的乙醇8-10份。
[0011]肉桂油,为樟科植物肉桂cassia 的干燥枝、叶经水蒸气蒸锻得到的挥发油;【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功同肉桂;(D《广西中药志》:芳香健胃,驱风。夕卜用:治风湿及皮肤瘙痒。经过长期实践,先辈们已发现肉桂油具有天然驱虫杀虫、杀霉菌的功效,又不会污染食物,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杀虫杀菌剂来使用。除此之外,肉桂油还是一种香料,能增加饲料的香味,诱使动物进食,促进动物的生产,同时肉桂油还具有杀菌防霉作用,加入到饲料中,能延长饲料的存放时间,由于肉桂油是纯天然物质,动物进食后随粪便排出,无纯留的问题,使用较安全。肉桂油作为组成药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药理研宄也在逐步深入,如对血液、心血管系统、对消化系统、对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抗肿瘤、镇痛作用的药理研宄已经取得较多成果,其使用范围也在扩大,除了应用在经典的红花油、万花油等其它外用药外,也作为组成药中配伍成分应用在其它内服药物中儿。肉桂油也常用于外用药,作为配伍中的成分。应用于按摩液、保健产品,起到散淤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在红花油、万花油、活络油等跌打外用药中,主要起到活络筋骨、散淤血,镇痛,解热,抗炎的作用。它还具有较强的杀真菌作用。肉桂油添加到其它成分药里,起到协同的效果,可以提高药效。
[0012]薄荷油,【拉丁学名】淡草绿色液体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呈强烈薄荷香气和清凉的微苦味,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油。【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凉,无毒。”。【功能主治】芳香药、调味药及驱风药。可用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宜,治疼痛。【各家论述】1.《重庆堂随笔》:患风热头疼龈痛,搽患处。2.《中国医学大辞典》清热散风。治头风,目赤,咽痛。牙疼,皮肤风热。3.《国药的药理学》头痛、晕船、反胃、胃肠气胀等,涂布或内服。4.《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疝痛,下痢。
[0013]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拉丁学名】CkriAa皿5.Z.),菊科、红花属植物。【性味归经】辛,温;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瘆血滞不消。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0014]两面针,【别名】入地金牛、双面刺、山椒、下山虎。ISCT学名? Zanthorμ Iumnitidum (Roxb.)DC.,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7a? nitidum (Roxb.)DC.的干燥根【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平;归肝、胃经。【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主治】用于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
[0015]三七,【别名】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L)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名家论述】1、《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2、《本草求真》:专入肝胃。兼入心大肠。又名山漆。时珍曰。或云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3、《本草从新》: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
[0016]川芎,【别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生川军;【拉丁学名' Ligusticum chuanx1ng Hort.【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胆经。【功能主治】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名家论述】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