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0446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
[0002]鼻炎(含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因肺、脾、肾虚弱、风寒或风热之邪入侵所致的鼻腔粘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发作性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及鼻甲肿大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鼻炎的药物和方法很多,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该中药以纯天然中药研制而成,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对治疗鼻炎具有显著的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按重量份计,原料组分如下:南沙参8-12份,百合8-12份,黄芪8-10份,鸡血藤8-10份,苍耳子10-12份,辛夷12-15份,龙胆草4_6份,细辛3_5份,枳壳7-10份,白芷7-10份,诃子肉4-8份,川芎5-10份,柴胡7_10份,薄荷6_10份,菊花6-10份,荆芥6-8份,防风5-10份,桔梗5-10份,芥糖5-10份,桑叶6-12份,兀参6-12份,杏仁4-6份,黄芩5-9份,蔓荆子4-8份。
[0006]优选的,按重量份计,原料组分如下:南沙参12份,百合10份,黄芪10份,鸡血藤10份,苍耳子10份,辛夷12份,龙胆草6份,细辛5份,枳壳10份,白芷10份,诃子肉6份,川芎10份,柴胡9份,薄荷8份,菊花10份,荆芥8份,防风10份,桔梗9份,芥穗8份,桑叶12份,元参12份,杏仁6份,黄芩9份,蔓荆子8份。
[0007]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将所述原料组分混合,共研成细末,过120目筛,得中药粉;将所得中药粉和经炼制的蜂蜜按4:1的重量比混合制成中药丸,蜜炒中药粉时,用文火,迅速翻动,使蜜与药材拌匀,防治药粉焦化,每丸按3.5克分装,密闭贮存。
[0008]本发明的中药当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分析如下:
[0009]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止咳、益胃生津。具有强心、明显持续袪痰、抑制皮肤真菌作用。
[0010]百合:具有解毒、理脾健胃、利湿消积、宁心安神、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0011]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0012]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0013]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的功效。
[0014]辛夷:具有镇痛,抗过敏;抗炎;改善微循环;局部收敛,刺激与麻醉作用;降压;抗血小板聚焦;兴奋子宫平滑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0015]龙胆草: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滇龙胆、的根和根茎。具有清热、泻肝、定惊之功效。
[0016]细辛:味辛,性温;小毒;归肺、肾、心、肝、胆、脾经。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0017]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0018]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0019]诃子肉: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0020]川芎: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0021]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
[0022]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瘆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
[0023]菊花:味微辛、甘、苦,性微寒。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用于感冒风热,发热头昏;肝经有热;目赤多泪,或肝肾阴虚,眼目昏花;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肿痛。现代又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
[0024]荆芥:荆芥,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瘆;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瘆;痈肿;疮疥;衂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0025]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膀胱经;气香升散;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的功效
[0026]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
[0027]芥穗:气芳香,味微涩、凉。解表散风,透瘆,消疮,止血,可用于痈肿,疮疥,瘰疬。
[0028]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0029]元参: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功效与作用主要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等。
[0030]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
[0031]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0032]蔓荆子:味苦,微寒,入肝、胃、膀胱三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0033]上述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方中诸药和用,共奏通窍散湿、祛风消肿、通鼻利窍的功效,共同达到治疗鼻炎的目的。
[00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5]本发明将上述各种中药原料进行合理搭配,给出的成分配比使得各原料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通窍散湿、祛风消肿、通鼻利窍,组合起来在治疗鼻炎方面效果显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更优化,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很高;药性缓和,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可长期放心服用。【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按重量份计,原料组分如下:南沙参12份,百合10份,黄芪10份,鸡血藤10份,苍耳子10份,辛夷12份,龙胆草6份,细辛5份,枳壳10份,白芷10份,诃子肉6份,川芎10份,柴胡9份,薄荷8份,菊花10份,荆芥8份,防风10份,桔梗9份,芥穗8份,桑叶12份,元参12份,杏仁6份,黄芩9份,蔓荆子8份。
[0039]该治疗鼻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前述各原料药混合,共研成细末,过120目筛,得中药粉;将所得中药粉和经炼制的蜂蜜按4:1的重量比混合制成中药丸。蜜炒中药粉时,一般用文火,迅速翻动,使蜜与药材拌匀,防治药粉焦化。每丸按3.5克分装,密闭贮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