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生脉饮浸膏粉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312640阅读:18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芪生脉饮浸膏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芪生脉饮(HQSMY)浸膏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 HQSMY浸膏是由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南五味子为原料提取得到的淡棕色至红 棕色的澄清液体,经浓缩得到。HQSMY浸膏中含大量多糖,粘度大,干燥困难。采用传统干燥 或真空干燥,干燥效率低,且粉碎困难,所得粉末吸湿性强,流动性差,混合性差。喷雾干燥 或冷冻干燥等方法虽然能直接制备粉末,但生产成本高,设备要求高,所得粉末仍然存在吸 湿性强,流动性差,混合性差等问题。
[0003] 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048765A,公布日2011年5月11日公开了一种防止中药 浸膏粉吸潮结块的方法,其是在中药浸膏粉中添加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10%的防结块剂; 其中的防结块剂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构成:氧化镁1-10份、超细二氧化硅1-10 份。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采用辅料少、防潮、抗结效果好。但其仍具有下述不足: 该方法是将中药浸膏制成粉末后,在与防结块剂混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浸膏制粉存 在的问题,且在混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粉末吸潮、混合不均匀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HQSMY浸膏粉。该HQSMY浸膏 粉外观形状好,稳定性好,不易吸湿,可以用于制粒及胶囊灌装。
[000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QSMY浸膏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 对设备要求较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均较低。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HQSMY浸膏粉,所述HQSMY浸膏粉由HQSMY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均匀,经干燥、筛 分或干燥、粉碎、筛分获得,所述辅料为磷酸氢钙、L-HPC、甘露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0007] 传统中药浸膏干燥采用的高温烘干技术耗时长达数天,且对于多糖含量较多的浸 膏(如HQSMY浸膏)难以干燥彻底,干燥获得的产品易结块,为后期的粉碎等带来了极大困 难;而冷冻干燥等对设备要求高,成本难以降低,传统工艺得到的浸膏粉末稳定性极差,暴 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潮,通常需要通过一体化设备制备颗粒剂或胶囊。
[0008] 本发明中选取了优良的辅料,将HQSMY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极易混合均勾,均匀 度高,混合均匀后采用烘箱干燥的方式即能够在数小时内快速干燥,干燥效率高,然后筛分 得到流动性好、颗粒均匀的浸膏粉末,解决了 HQSMY浸膏粉末易吸湿的缺陷,得到的HQSMY 浸膏粉在2~24小时内具有良好的抗吸湿性,可用于制粒和胶囊灌装,而不需要对制粒和胶 囊灌装的湿度环境做苛刻的要求,即可保证制粒和胶囊灌装的品质。
[0009] 优选的,所述HQSMY浸膏的密度为1. 1-1. 4g/ml,HQSMY浸膏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 2-1 :10。HQSMY浸膏与辅料的配比在此范围内时,二者混合后混合物料即呈粉状,采用烘箱 干燥或微波干燥后,即得干燥的HQSMY粉末,获得的HQSMY浸膏粉的外观形状、流动性和抗 吸潮性性能较佳,颗粒状物料少,经筛分后筛面物少,HQSMY浸膏粉一次得率高。
[0010] 优选的,所述HQSMY浸膏的密度为I. 2-1. 3g/ml,HQSMY浸膏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 3-1 :5。HQSMY浸膏的含水量及与辅料的配比在此范围内时为最优设计,获得的HQSMY浸膏 粉的外观形状、流动性和抗吸潮性性能最佳。
[0011] 优选的,所述辅料为磷酸氢钙、L-HPC、甘露醇中任意两种的等比例混合物。本申请 的发明人发现,在同等条件下,上述辅料任意两种等比例混合作为辅料获得的HQSMY浸膏 粉的品质更优。
[0012] 优选的,所述HQSMY浸膏与辅料的混合方式为:将配方量的HQSMY浸膏匀速加入配 方量的辅料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充分混合均匀。混合方式的选择对HQSMY浸膏粉的品质和 得率有重要影响,HQSMY浸膏往辅料里加,可以避免辅料过饱和吸附,出现粘壁现象,影响混 合效果;本发明选用的混合方式可以避免辅料过饱和吸附,无粘壁现象,保证了 HQSMY浸膏 粉的均匀度和品质。
[0013] -种HQSMY浸膏粉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准备配方量的HQSMY浸膏及辅料; (2) 将配方量的HQSMY浸膏匀速加入辅料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充分混合均匀; (3) 将步骤(2)混合均匀的物料经干燥、筛分获得HQSMY浸粉。
[0014] 优选的,所述HQSMY浸膏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 2-1 :10, HQSMY浸膏的密度为 1. 1-1. 4g/ml,所述辅料为磷酸氢钙、L-HPC、甘露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0015] 优选的,所述HQSMY浸膏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 3-1 :5, HQSMY浸膏的密度为 I. 2-1. 3g/ml,所述辅料为磷酸氢钙、L-HPC、甘露醇中的任意两种的等比例混合物。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粘度大的HQSMY浸膏,进行辅料选择、处方设计 和工艺优化,获得了具有良好的外观、流动性和抗湿性的HQSMY浸膏粉,得到的干粉在2~24 小时内具有良好的抗吸湿性,可用于制粒和胶囊灌装。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在数小时内快 速得到流动性好,颗粒均匀的浸膏粉末,解决了 HQSMY浸膏干燥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成 本难以降低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制粒和灌装奠定基础,另外,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干燥效率 尚等优点。
[0017]
【附图说明】: 图1辅料种类对吸湿的影响实验中样品的外观经时变化图; 图2辅料种类对吸湿的影响实验中样品的吸湿曲线; 图3辅料种类与复配对粉末流动性的影响实验中粉体的流动性测试结果图。
[0018] 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处方筛选实验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0019] 1、干燥时间和吸湿性能评价 对照品(HQSMY浸膏粉末)的制备:取IOgHQSMY浸膏(密度I. 2mg/ml ),置于80°C烘箱至 完全干燥,记录干燥时间。
[0020] Rxl (L-HPC HQSMY浸膏粉末)、Rx2 (磷酸氢钙HQSMY浸膏粉末)和Rx3 (甘露醇 HQSMY浸膏粉末)的制备:将IOgHQSMY浸膏(密度I. 2mg/ml)匀速加入30gL-HPC或磷酸氢 钙或甘露醇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充分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平铺置于普通干燥器 80 °C干燥,记录干燥时间。
[0021] 上述干燥样品,分别粉碎过筛,得细粉。于37°C,RH75%条件下进行敞口吸湿性实 验,观察外观和细粉的流动性。
[0022] 结果如下表所示,说明=L-HPC或磷酸氢钙或甘露醇的加入对浸膏粉末干燥效率、 外观、吸湿性和流动性有显著的优化。
[0023] 2、干燥方式的比较 取IOgHQSMY浸膏(密度I. lmg/ml),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制备浸膏粉末。评 价干燥时间和效果,评价干燥物粉碎和进一步混合的难易程度,具体以磷酸氢钙作为示例, L-HPC和甘露醇具有同样的干燥效果。
[0024] 结果如下表,说明:加入一定量辅料,可大大提高干燥效率,采用普通干燥设备即 能实现快速完全干燥,获得干燥彻底的浸膏粉,无需进一步粉碎,且流动性和混合性良好, 有利于后继加工。
[0025] 3、辅料种类及其复配对吸湿的影响 对照品(HQSMY浸膏粉末)的制备:取IOgHQSMY浓浸膏(密度为I. lg/ml),置于80°C烘 箱干燥3天,粉碎过筛。
[0026] Rxl (羧甲基纤维素钠:HQSMY=IO: 1的浸膏粉末)、Rx2 (微粉硅胶:HQSMY=IO: 1的 浸膏粉末)、Rx3 (磷酸氢钙:HQSMY=IO: 1的浸膏粉末)、Rx4 (L-HPC :HQSMY=10:1的浸膏粉 末)、Rx5 (甘露醇:HQSMY=10:1的浸膏粉末、Rx6 (聚乙烯吡咯烷酮:HQSMY=IO: 1的浸膏粉 末)、Rx7 (L-HPC:CaHP04:HQSMY=5:5:1 的浸膏粉末)、Rx8 (L-HPC:甘露醇:HQSMY=5:5:1 的浸膏粉末)、Rx9 (甘露醇:CaHP04:HQSMY=5:5:1的浸膏粉末)的制备:将IOgHQSMY浸膏 (密度为I. lg/ml)匀速加入相应质量配比的辅料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充分混合均匀。将混 合均匀的物料平铺置于普通干燥器80°C干燥4小时。
[0027] 上述干燥样品,于37°C,RH75%条件下进行敞口吸湿性实验,定时照像记录外观变 化,定时称重计算吸湿率,绘制吸湿曲线。
[0028] 结果:由各样品外观(图1)可知,对照组粉末2小时后黏度明显增加,4小时后已 基本液化。Rx6粉末8小时后黏度明显增加,其余各组粉末8小时后外观基本没有变化。
[0029]由各样品吸湿曲线(图2 )可知:对照粉末最易吸湿,8小时吸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