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26306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牙痛病症的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较甚以及牙齿的剧烈疼痛,严重时可以看见流血出脓,脉象洪数,舌苔黄厚,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气臭秽、口渴喜冷饮,头痛以及肿连腮颊。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阴虚火旺、胃火炽盛以及外感风邪三种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胃火牙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每日摄取过量的肥甘厚味,这是导致胃火牙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市场上治疗胃火牙痛的药大多数都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而西药一般都存在易复发、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该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适用于牙龈与颜面部红肿而引起的牙痛。
[0004]本发明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按重量份计,由下列原料药物制成:
黄连8 —12份、生地10 — 20份、丹皮8 — 12份、升麻2— 6份、黄芩10 —15份、生石膏25— 35份、连翘10 — 20份、白芷8 —12份、细辛I一5份、大黄7 —12份。
[0005]优选用量:
黄连10份、生地15份、丹皮10份、升麻6份、黄芩12份、生石膏30份、连翘15份、白芷10份、细辛3份、大黄8份。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体现在:
本发明通过以生石膏、生地、连翘、黄芩、黄连为主要原料药物,再配升麻、大黄、细辛等辅料制成,具有清胃泻火、凉血止痛功效。
[0007]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0008]生地:味甘。苦、性寒,无毒。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
[0009]丹皮: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0010]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0011]升麻:清热解毒:本品善解阳明热毒,用于胃热齿痛、口舌生疮、皮肤痒疹等,可配石膏、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
[0012]生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用煅石膏)治疗内热之牙龈肿痛、咽痛、口臭。
[0013]连翘: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疮痈、瘰疬。常用于外感风热、痈疡肿毒。
[0014]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芳香升散;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的功效和作用。
[0015]细辛:性味辛,温。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I)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0016]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作用。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0017]剂型及用法:本发明中药剂型为汤剂,水煎分3次服,每天服用I剂,煎煮两遍。头煎加凉水500ml,浸泡I小时,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30分钟,取汁约200ml ;二煎加热水60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40分钟,取汁约200ml。两煎所得药液混合,早晚饭后I小时各服200ml,温开水送服。服药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一种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按重量份计,由下列原料药物制成:
黄连8 —12份、生地10 — 20份、丹皮8 — 12份、升麻2— 6份、黄芩10 —15份、生石膏25— 35份、连翘10 — 20份、白芷8 —12份、细辛I一5份、大黄7 —12份。
[0020]实施例2:—种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来药物的优选重量份配比为:黄连10份、生地15份、丹皮10份、升麻6份、黄芩12份、生石膏30份、连翘15份、白芷10份、细辛3份、大黄8份。
[0021]临床疗效总结:
本发明方药临床应用多年,共治疗100例患者,男女老少皆宜。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者10天,最短者3天。
[002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不良情志刺激病因,主要症状为胃火牙痛,症见牙痛较重,牙龈红肿,遇冷痛减,遇热痛重,口渴喜饮,口臭,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排除龋齿感染。
[0023]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一年内不复发;
2、好转:临床症状消失,3个月之内不复发。
[0024]治疗结果:服药3天为一疗程,服一剂后症状明显减轻,3剂均能痊愈。有效率100%,治愈率98.5%,好转1.5%。治疗结果显示,胃火牙痛时使用本发明,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0025]典型病例: 1、余某,男35岁,工人。2014年3月就诊。自述牙疼难忍,经吊针无效,西药无效,服陈士铎牙疼方无效。改服此方剂,服用3天,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一年再未复发。
[0026]2、叶某,女,28岁,干部。2014年6月就诊。自述一年来反复牙痛,每遇情志不舒即诱发,到口腔科检查也未发现龋齿和牙周病变。近日又因上火生气牙痛发作,喜凉恶热,伴心烦口臭、便秘、溺黄。查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据其症状体征,辨证为实火牙痛。给予本发明中药,服用I天症状明显减轻,服用3天后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一年,再未复发。
【主权项】
1.种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按重量份计,由下列原料药物制成: 黄连8 —12份、生地10 — 20份、丹皮8 — 12份、升麻2— 6份、黄芩10 —15份、生石膏25— 35份、连翘10 — 20份、白芷8 —12份、细辛I一5份、大黄7 —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按重量份计,由下列原料药物制成: 黄连10份、生地15份、丹皮10份、升麻6份、黄芩12份、生石膏30份、连翘15份、白芷10份、细辛3份、大黄8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按重量份计,由下列原料药物制成:黄连8—12份、生地10—20份、丹皮8—12份、升麻2—6份、黄芩10—15份、生石膏25—35份、连翘10—20份、白芷8—12份、细辛1—5份、大黄7—12份。本发明治疗胃火牙痛的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适用于牙龈与颜面部红肿而引起的牙痛。
【IPC分类】A61P1/02, A61P29/00, A61K36/804, A61K33/06
【公开号】CN105147845
【申请号】CN201510620204
【发明人】俞华
【申请人】俞华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