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外伤后头痛康复护理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479751阅读:来源:国知局
;痈疽难 溃;或溃久不敛。《新华本草纲要》载:"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生肌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 证实,黄芪主要成分为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黄芪总皂苷和氨基酸等,具有利尿降压、消 炎镇痛、强心、抗氧自由基生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从多方面作用于机 体,改善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肾病等相关血管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细 胞等功能。
[0032] 龙眼肉:味甘;性温。入心;肾;肝;脾经。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主治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得配本草》载:"益脾 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龙眼肉对心肌遭受低温、高温和缺氧刺激 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静和健胃作用。
[0033] 旱田草:味甘;淡;性平。理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胃痛; 乳痈;瘰疬;跌打损伤;蛇犬咬伤。《泉州本草》:"清热毒,消肿毒,通淋利水。治痈疽肿毒, 五淋,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尿血。〃
[0034]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 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本草正》载:"其味甘而重,故 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 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归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慢性风湿关节炎 急性发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35] 元胡: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肝;胃;心;肺;脾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 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纲目》载:"能 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活血,利气,止痛,通小 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元胡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催眠、安定作用,兴奋胃肠平滑肌,显著 扩张冠状血管,能引起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对肌肉有松驰作用。
[0036] 山萸肉: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治:腰头晕目眩;耳聋 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医学入门》:山茱萸本涩剂也, 何以能通发邪?盖诸病皆系下部虚寒,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 者止,非若他药轻飘疏通之谓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萸肉具有抗菌、调节免疫、降血糖、 降血脂、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强心等功能。
[0037] 乌骨麻:味苦;辛;性温。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止咳。主治跌打扭伤滑折;闭经; 风湿痹痛;痄腮;带状疱疹;疮肿;毒蛇咬伤;咳嗽。
[0038]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 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神农本草经》载:"味苦平,主 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赤芍对高黏滞血冠 心病患者有改变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可使全血黏度比及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能通过影响 钙代谢拮抗动脉粥样硬化,水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及止痛效果,能轻度提高胃液的 酸度,可用于改进食欲、消化机能及某些神经疾患。
[0039] 郁金:味辛;苦;性寒。入心、;肝;胆经。活血止痉;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 胆。主治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痛经;经闭;癥瘕结块;热病神昏;癫狂;惊痫;吐血;衄血;血 淋;砂淋;黄疸。《本草备要》载:"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能开肺金之郁。"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郁金富含郁金多糖,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醇提物对纤维蛋白原 有明显的影响,能降低主动脉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0040] 石决明:味咸;性平。归肝经。平肝熄风,潜阳,除热明目。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 晕、虚劳骨蒸、吐血、青盲内障等症。《医学衷中参西录》载:"石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主 肝风热,骨蒸劳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石决明有清热、镇静、降血压、拟交感神经的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显著的抑制效力,扩张气管、支气管的平滑肌,延 长凝血时间。
[0041]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养肝;滋肾;润肺。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 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贵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本草正》载:"明耳目,添精固 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尤止消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 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 方面的作用。
[0042]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 主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本草 纲目》载:"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主伤寒 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龙含有 地龙素、地龙解热素、维生素 B族复合体等成分,具有利尿、镇痛、平喘、降压、解热、抗惊厥 等作用。
[0043] 橘核:味苦;平。归肝;肾;膀胱经。理气;散结;止痛。主治:痛气;睾丸肿痛;乳 痈;腰痛。《医林纂要》:润肾、坚肾。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橘核具有解热、抑菌、镇痛、扩张平 滑肌的作用。
[0044] 合欢花: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脾经。养心安神;和血止痛。主治:心悸失眠; 健忘多梦;牙痛;筋骨痛;腰腿麻木;跌打伤痛。《泉州本草》:〃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 失眠,心悸,哮喘。
[0045] 走游草:味辛;性温。归肝;脾;肾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治风湿 痹痛;跌打损伤;流注痰核;痈疮肿毒;毒蛇咬伤。《四川中药志》:发散风湿,行血导滞。治 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外用洗疮毒。
[0046]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 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 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 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 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0047] 姜黄:味苦;辛;性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血瘀气滞诸证;胞 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本草经疏》:姜黄,其 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兼能治 气,故又云下气。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日华子》谓其能治癥瘕血 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祛邪辟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何莫非下气破血辛 走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药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姜黄具有 降血脂、抗肿瘤、利胆、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全血和血浆粘 度。
[0048] 生贝母: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主治头眩;耳 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中国医学大辞典》载:"滋肝阴,清肝 火,治癫狂惊痫,兼入心、肝两经,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
[0049] 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 止痛。主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 疽疥癣。《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 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
[0050]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主治血气心痛;饮食积 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瘤痞块;跌打损伤。《药品化义》载:"味辛性烈,专攻气 中之血,主破积消坚,去积聚癖块,经闭血瘀,扑报疼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莪术对多种瘤 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与破坏作用,对瘤、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