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32838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石淋,病名。小便涩痛,尿出砂石。又称砂淋、沙石淋。多因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所致。属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结石,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合闷绝。”治宜清里积热,涤其砂石。临床常见证型有:下焦湿热、下焦瘀滞、肾气亏虚、肾阴亏虚。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或数。针对石淋病因,西医多采用缓解疼痛与取石相结合的疗法。缓解疼痛多采用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盐酸二氢吗啡酮+硫酸阿托品(盐酸二氢吗啡酮阿托品)、安乃近、喷他佐辛和曲马多等药物。如结石直径小于4_,80%可自行排出,结石直径大于7_,自行排出几率小,通常需要取石或碎石治疗。对于输尿管近段、中段、远段结石,其总体排出率分别为25%、45%、70%。缓解疼痛与取石相结合的疗法存在以下问题:药物治疗毒副作用大,长期使用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和肝肾损害,治疗周期长,且持续梗阻伴有肾功能受损、尿路感染、肾积水或脓尿风险,双侧梗阻或孤独功能肾的梗阻;取石或碎石治疗风险大、费用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因素及治法已比较成熟,通过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饮食疗法等多种形式,可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石淋的发病率,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疗效。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广西过路黄、扇蕨、营实、簕苋菜、广金钱草、小篇蓄、活血丹、黄麻根、华鹅耳枥、风寒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广西过路黄30-50份、扇蕨20-40份、营实20-40份、簕苋菜20-40份、广金钱草15-25份、小篇蓄15-25份、活血丹15-25份、黄麻根9-15份、华鹅耳枥9-15份、风寒草9-15份。
[000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广西过路黄40份、扇蕨30份、营实30份、簕苋菜30份、广金钱草20份、小篇蓄20份、活血丹20份、黄麻根12份、华鹅耳枥12份、风寒草12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0008]广西过路黄:微苦、酸,凉。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主治黄疸型肝炎,痢疾,热淋,石淋,白带。
[0009]扇蕨:微苦、酸、湿,凉。清热利湿,消食导滞。主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食积饱胀,痢疾,便秘。
[0010]营实:酸,凉。归肝、肾、胃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疮痈肿毒,风湿痹痛,关节不利,月经不调,水肿,小便不利。
[0011]簕苋菜:甘,微寒。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主治胃出血,便血,痔血,胆囊炎,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
[0012]广金钱草:甘、淡,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主治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小儿疳积,痈肿。
[0013]小篇蓄:苦,凉。利尿通淋,化湿杀虫。主治热淋,石淋,水肿,黄疸,痢疾,恶疮疥癣,外阴湿痒,蛔虫病。
[0014]活血丹:苦、辛,凉。归肝、胆、膀胱经。利湿清热,散瘀消肿。主治热淋石淋,湿热黄疸,暑热症,伤风咳嗽,胎咳,子肿,小儿疳积,疮痈肿痛,牙痛,痹痛,跌仆损伤,蛇咬,疥疮。
[0015]黄麻根:苦,寒。清热利湿,活血止血。主治石淋,带下,泄泻,痢疾,荨麻疹,毒蛇咬伤,崩漏。
[0016]华鹅耳枥:淡,平。活血消肿,利湿通淋。主治淋证,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0017]风寒草:辛、微苦,微温。祛风散寒,化痰止咳,解毒利湿,消积排石。主治风寒头痛,咳嗽痰多,咽喉肿痛,黄疸,胆道结石,尿路结石,小儿疳积,痈疽疔疮,毒蛇咬伤。
[0018]中医认为,下焦湿热型石淋多因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所致。本发明中广西过路黄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为君药;扇蕨清热利湿、消食导滞,营实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簕苋菜凉血止血、清利湿热,为臣药;广金钱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小篇蓄利尿通淋、化湿杀虫,活血丹利湿清热、散瘀消肿,黄麻根清热利湿、活血止血,华鹅耳枥活血消肿、利湿通淋,风寒草解毒利湿、消积排石。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下焦湿热型石淋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止血、通淋排石、利尿通淋、解毒利湿、活血止血、消积排石之功效,达到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目的。
[0019]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于2007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下焦湿热型石淋128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0020]1、一般资料
[0021]128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63例,病程7天-1年,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8.5 岁。
[0022]2、诊断标准
[0023]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0024]①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0025]②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0026]③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
[0027]④作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影。
[0028]并有如下症状: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或数。
[0029]3、治疗方法:
[0030]3.1处方:广西过路黄40g、扇蕨30g、营实30g、簕苋菜30g、广金钱草20g、小篇蓄20g、活血丹20g、黄麻根12g、华鹅耳枥12g、风寒草12g。
[0031]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0032]4、治疗结果:
[0033]4.1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指定:
[0034]治愈:砂石排出,症状消失,X线摄片结石阴影消失;
[0035]好转:症状改善,X线摄片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
[0036]未愈:症状及X线检查结石无变化。
[0037]4.2结果:128例患者中,治愈112例(87.5 % ),好转14例(10.9%),未愈2例(1.6% ),总有效率为98.4% ο
[0038]5、典型病例
[0039]5.1陈某,男,27岁。2008年4月13日就诊。患者以突发腰腹绞痛,小便涩痛为主诉。伴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经血、尿常规、Β超、KUB检查后,确诊为石淋,证属下焦湿热型,结石大小9mmX7mm。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1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刺痛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患者自诉小便时排出一黄豆大小的石头,复查血、尿常规B超、KUB显示均正常,结石消失,同时查肾功能正常,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0040]5.2张某,女,35岁。2009年7月13日就诊。患者以突发右腹部绞痛向腰背放射有血尿为主诉。伴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带血,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经血、尿常规、B超、KUB检查后,确诊为石淋,证属下焦湿热型,结石大小lOmmXSmm。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消失,继续服用2个疗程,患者自诉小便时排出一黄豆大小的石头,复查血、尿常规B超、KUB显示均正常,结石消失,同时查肾功能正常,1年后随访无复发。
[0041]5.3赵某,男,44岁。2010年9月18日就诊。患者以突发腰腹绞痛为主诉。伴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带血,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经血、尿常规、B超、KUB检查后,确诊为石淋,证属下焦湿热型,结石大小10mmX9mm。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消失,继续服用3个疗程,患者自诉小便时排出一黄豆大小的石头,复查血、尿常规B超、KUB显示均正常,结石消失,同时查肾功能正常,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43]实施例1,一种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广西过路黄30g、扇蕨20g、营实20g、簕苋菜20g、广金钱草15g、小篇蓄15g、活血丹15g、黄麻根9g、华鹅耳枥9g、风寒草9g制成。
[0044]实施例2,一种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广西过路黄40g、扇蕨30g、营实30g、簕苋菜30g、广金钱草20g、小篇蓄20g、活血丹20g、黄麻根12g、华鹅耳枥12g、风寒草12g制成。
[0045]实施例3,一种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广西过路黄50g、扇蕨40g、营实40g、簕苋菜40g、广金钱草25g、小篇蓄25g、活血丹25g、黄麻根15g、华鹅耳枥15g、风寒草15g制成。
【主权项】
1.一种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广西过路黄30-50份、扇蕨20-40份、营实20-40份、簕苋菜20-40份、广金钱草15-25份、小篇蓄15-25份、活血丹15-25份、黄麻根9_15份、华鹅耳枥9_15份、风寒草9_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广西过路黄40份、扇蕨30份、营实30份、簕苋菜30份、广金钱草20份、小篇蓄20份、活血丹20份、黄麻根12份、华鹅耳枥12份、风寒草12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广西过路黄、扇蕨、营实、簕苋菜、广金钱草、小萹蓄、活血丹、黄麻根、华鹅耳枥、风寒草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下焦湿热型石淋。
【IPC分类】A61P13/04, A61K36/73
【公开号】CN105287778
【申请号】CN201510865886
【发明人】臧海阳
【申请人】臧海阳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