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104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心下痞,即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的症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指出,心下痞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该症与太阴病症有相似之处,如腹满、泄利、呕吐、食不下等症,但若用太阴主方附子理中汤施治难以取得疗效,由心下痞除中焦湿热蕴结外还兼有上热下寒之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病症的辩证分析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办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术10-20、甘草3-9、附子10-20、黄芩9-15、黄连9-15、党参9-15、干姜9-15、大黄10-20、桅子9-15、石斛9-15、枳壳10-20、大枣10-20、浮小麦10-20、茵陈10-20、黄柏9-15、厚朴10-20、茯苓10-20、芒硝 10-20。
[0005]上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白术15、甘草6、附子15、黄芩12、黄连12、党参12、干姜12、大黄15、桅子12、石斛12、枳壳15、大枣15、浮小麦15、茵陈15、黄柏12、厚朴15、茯苓15、芒硝15。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混合后采用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300-500ml,每日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副。
[0007]组方分析:心下痞发病之由乃由于人体感受风寒,寒伤营血造成卫闭,此时应急用发散之法开启孔窍驱赶寒邪,而误用下法,造成寒邪入脏,伤及中气,中焦升降失职,阴阳相格,上热下寒,浊阴上逆,则心下痞塞,清阳下陷,大便泄利。此时若仍有表症,即内热外寒之状应仍先用发散之法以驱外邪然后施以攻痞之法,若无表症存在则需直接施以攻痞之方。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取白术、厚朴、茯苓、芒硝泻湿利水,培植中土,取大黄、干姜、枳壳、芒硝、大茴香荡涤积滞、温中理气,甘草、党参、大枣补中,上述药物合用,中焦湿热尽去,升降之职得复;取黄芩、黄连、黄柏、桅子、浮小麦清其上焦之热,以茵陈、石斛清胆热降心火,以附子温下焦之寒。上述诸药合用,清上温下、中焦复健,则心下痞自解。由此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术15g、甘草6g、附子15g、黄岑12g、黄连12g、党参12g、干姜12g、大黄15g、桅子12g、石斛12g、积壳15g、大率15g、浮小麦30g、茵陈15g、黄柏12g、厚朴15g、获茶15g、芒硝15g。
[001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实验如下:
自2013年以来收治心下痞患者32例,其症状表现为:腹满,尤以心下胃口部位饱闷发硬为主,或累及双协,泄利,每日4-6次,不思饮食,甚者饮食即吐,胸口部位内热,口干燥,咽喉不适。其中12例患者兼有发热、恶寒、头痛等外感症状。治疗措施:对具有外感症状的患者先施以桂枝汤或麻黄汤施治,待外感症状消失后再服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其余20例无外感症状的患者直接采用服用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施治。
[0011]治疗标准
1、胃部饱闷感减轻,泄利次数减少,能够进食为有效。
[0012]2、无外感症状,饱闷感消失,泄利停止,进食活动恢复正常为治愈。
[0013]效果如下:
在20例无外感症状的患者中,服用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I天后,有16例患者胃部饱闷感既自觉减轻,心下痞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3-4天,有18例患者饱闷感消失,进食恢复正常,心下痞得以治愈,剩余两例患者症状虽有所减轻,但仍存在饱闷感,分析其或由正气过虚导致疗效过缓,在原料药物中添加适当的补中药物继续治疗。在12例具有外感症状的患者中,先服用桂枝汤或麻黄汤1-3天,待其外感症状消失后,有3例患者心下痞症状随之消失,剩余9例患者服用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2-4天后心下痞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健康。通过上述试验可知,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心下痞一症上具有显著的疗效。
[0014]实施例2
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术12g、甘草9g、附子12g、黄岑12g、黄连9g、党参12g、干姜9g、大黄18g、桅子9g、石斛12g、积壳12g、大率18g、浮小麦12g、茵陈18g、黄柏9g、厚朴18g、获茶12g、芒硝18g。
[0015]典型病例
男,21岁,就诊时,胃部饱满不思饮食,得食即吐,手按胃口发硬,小便频数,大便稀、不成形,每日大便5-6次,同时兼有头痛、发热、恶寒等外感症状,体温38.2°C。询问其所服药物,乃由于误服白虎汤所致。
[0016]分析该患者所现症状,乃由于其年轻气盛,正气充足,因此表阳未完全下陷,其外感症状仍存的情况下应先采用发散之药清其表邪,建议其先服用麻黄汤一日待其外感症状去后观察。服用麻黄汤一日后,外感症状不见但心下痞症状仍存,然后服用该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服用2日后,心下痞症状完全消失,饮食、体温、活动一切恢复正常。
[0017]实施例3
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术18g、甘草3g、附子18g、黄岑9g、黄连12g、党参9g、干姜15g、大黄12g、桅子15g、石斛9g、积壳18g、大率12g、浮小麦18g、茵陈12g、黄柏15g、厚朴12g、获茶18g、芒硝 12g。
[0018]典型病例
女,45岁,就诊时心口烦躁,胃口饱闷,咽喉有痰吐不吐,小便频数,食不下,心下痞症状明显,但无发热、头痛、恶寒等外感症状。
[0019]服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2日后,胃部松软,饱闷感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心下痞得以治愈。
[0020]实施例4
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术10份、甘草9份、附子10份、黄芩15份、黄连9份、党参15份、干姜9份、大黄20份、桅子9份、石斛15份、枳壳10份、大枣20份、浮小麦10份、茵陈20份、黄柏9份、厚朴20份、茯苓10份、芒硝20份。
[0021]实施例5
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术20份、甘草3份、附子20份、黄芩9份、黄连15份、党参9份、干姜15份、大黄10份、桅子15份、石斛9份、枳壳20份、大枣10份、浮小麦20份、茵陈10份、黄柏15份、厚朴10份、茯苓20份、芒硝10份。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术10-20、甘草3-9、附子10-20、黄芩9-15、黄连9-15、党参9-15、干姜9-15、大黄10-20、桅子9-15、石斛9-15、枳壳10-20、大枣10-20、浮小麦10-20、茵陈10-20、黄柏9-15、厚朴10-20、茯苓10-20、芒硝1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白术15、甘草6、附子15、黄岑12、黄连12、党参12、干姜12、大黄15、桅子12、石斛12、枳壳15、大枣15、浮小麦15、茵陈15、黄柏12、厚朴15、茯苓15、芒硝15。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病症的辩证分析进而提供一种治疗心下痞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术10-20、甘草3-9、附子10-20、黄芩9-15、黄连9-15、党参9-15、干姜9-15、大黄10-20、栀子9-15、石斛9-15、枳壳10-20、大枣10-20、浮小麦10-20、茵陈10-20、黄柏9-15、厚朴10-20、茯苓10-20、芒硝10-20。该中药组合物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3-04, A61K36-9068, A61P1-14
【公开号】CN104689290
【申请号】CN201510151225
【发明人】王爱玲, 高晓明
【申请人】王爱玲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