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药物输注的调节器及包括该调节器的药物输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56015阅读:来源:国知局
膜构件15可由硅酮制成。更优选地,隔膜构件15由薄膜形式的硅酮制成。
[0049]隔膜构件15可分为入口侧部153和出口侧部154,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入口侧部153可与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出口侧部154部分重叠。在此情况下,在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与出口侧部154之间可形成边界突出部158。边界突出部158成为将隔膜构件15划分为在面积和厚度方面彼此不同的入口侧部153和出口侧部154的边界线。此外,在药物输注过程中,边界突出部158在流入药物的压力使隔膜构件15的形状发生改变时成为接收力的转变点。
[0050]特别地,为了使所引入的液体药物的压力被偏向性地施加于随后将作描述的杆17的出口侧延伸部176,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的面积可形成为大于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的面积,并且/或者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可形成为厚于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此外,由于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相对薄于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因此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由从下壳体14的入口侧外周部144向上阶梯式形成的延伸部145支撑。隔膜构件15的突出的外周部156稳定地安置在下壳体14上并且被卡至由入口侧外周部144和向上的延伸部145形成的阶梯式颂状部。在该情形下,向上的延伸部145是阶梯式的并且其相对于入口侧外周部144突出的量几乎等于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与入口侧部153之间的厚度差。
[0051]如图2至6所示,杆17位于隔膜构件15下方并且包括关于旋转轴172彼此相反的入口侧延伸部174和出口侧延伸部176。入口侧延伸部174与隔膜构件15的下表面接触并根据所排放的液体药物的流速关于旋转轴172旋转以改变隔膜构件15的形状,从而使形状被改变的隔膜构件15阻塞或打开药物流入孔184。
[0052]详细地,杆17的旋转轴172被搭接并接合在一对杆保持件148上,所述一对杆保持件148在下壳体14的底表面142上彼此对置。在所述杆的旋转轴172被搭接并接合在杆保持件148上之后,所述杆的入口侧延伸部174和出口侧延伸部176围绕旋转轴172上下移动。由于突出部175在入口侧延伸部174的端部处向上延伸,入口侧延伸部174能够在与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的下表面接触时有效地传递力。此外,突出部177也在出口侧延伸部176的端部附近向上延伸。在此情况下,出口侧延伸部176能够通过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和弹性板16有效地接收液体药物的压力,这将在后文进行描述。
[0053]如图2至6所示,弹性板16紧密地定位在隔膜构件15与杆17之间并安置在下壳体14的出口外周部146上方,同时覆盖杆17的入口侧延伸部174的一部分且掩盖出口侧延伸部176。此外,弹性板16包括外周部162、中央部166和将外周部162与中央部166彼此连接的肋164。弹性板16在中央部166坡度平缓的情况下可以像通常的板弹簧一样向上凸起,但弹性板16也可以是平的。优选的是,弹性板16为板弹簧,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
[0054]为了调节经由药物流动通道186从入口18排放至出口 19的液体药物的流速和压力,能够通过选自包括弹性板16的材料、弹性板16的厚度和肋的厚度的组中的至少一者将弹性板16的弹性调节至预定水平。此外,通过调节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的厚度能够将隔膜构件15的弹性调节至预定水平,从而额外地调节排放至出口 19的液体药物的流速和压力。
[0055]例如,在液体药物的压力被调节至低压力的情况下使用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弹性板16,而在液体药物的压力被调节至高压力的情况下则使用由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板16。此外,为了调节液体药物的流速和压力,能够通过弹性板16的厚度、弹性板16的肋164的厚度和/或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的厚度来调节弹性板16的弹性和/或隔膜构件15的弹性。为了将液体药物的压力调节至高压力,弹性板16和/或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应该较厚、或者弹性板16的肋164应该较厚。另一方面,为了将液体药物的压力调节至低压力,弹性板16和/或隔膜构件5的出口侧部154应该较薄、或者弹性板16的肋164应该较薄。
[0056]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药物输注的调节器10中,除隔膜构件15和弹性板16之外的其他部件可由塑料制成。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并且部件能够由本领域已知的且满足本发明的目的的各种材料制成。
[0057]参照图4至图6,将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药物输注的调节器10的操作进行以下说明。
[0058]首先,图4示出液体药物的流速超过患者所需的流速的状态,也就是液体药物以超过通过弹性板16的弹性和/或隔膜构件15的弹性设定的调节压力的流速流入和流出的状态(液体药物的过度注射)ο通过入口 18、流入通道182和药物流入孔184引入的液体药物穿过位于上壳体12的下表面与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的上表面之间的药物流动通道186。所引入的液体药物通过迎着边界突出部158流动的液体药物的压力造成边界突出部158与上壳体12的下表面之间的狭窄空间并且穿过该狭窄空间。随后,所引入的液体药物流入上壳体12的下表面与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的上表面之间的药物流动通道186内,并且继而通过药物流出孔194流出(详见图4中的状态“a”)。
[0059]由于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厚于入口侧部153,形成在上壳体12的下表面与出口侧部154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比形成在上壳体12的下表面与入口侧部153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窄。在以上状态中,穿过狭窄空间的液体药物在通过药物流出孔194被排放至流出通道192和出口 19时将较强的压力施加至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也就是说,隔膜构件的出口侧部被施加的压力比隔膜构件的入口侧部被施加的压力更强。此外,在施加至隔膜构件15的压力的总和方面,由于出口侧部154的区域比入口侧部153的区域广阔,因此施加至出口侧部154的总压力额外地大于施加至入口侧部153的总压力。
[0060]由于隔膜构件15的结构特点,在施加至出口侧部154的液体药物的压力与施加至入口侧部153的液体药物的压力之间存在不平衡。在出口侧部154上的液体药物的压力是集中的,致使集中的压力被施加至隔膜构件15的出口侧部154和位于出口侧部154下方的弹性板16(详见图4中的状态“b”)。在此情况下,如果液体药物未克服通过弹性板16的材料和厚度和/或肋的厚度调节的弹性,则位于弹性板16下方的杆17的出口侧延伸部176不移动。然而,当超过患者所需流速的过量的液体药物流入药物流动通道186时,该液体药物克服弹性板16的弹性,并且液体药物的流出压力影响杆17的出口侧延伸部176。在实际操作中,弹性板16被液体药物的流出压力向下轻微地挤压,然后弹性板16挤压杆17的出口侧延伸部176(图4示出杆17的旋转状态,但为了便于说明和易于理解,未示出操作过程)。因此,杆17围绕旋转轴17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杆17的出口侧延伸部176向下移动并且杆17的入口侧延伸部174向上移动(详见图4中的状态“C”)。
[0061]随后,杆17的入口侧延伸部174向上移动并挤压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因此,隔膜构件15的入口侧部153被杆17的入口侧延伸部174挤压并被抬高,并通过扩张和变形与对应于该入口侧部153的上壳体12的下表面紧密接触,从而阻塞药物流入孔1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