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2588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0003]目前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0004](I) 口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0005](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0006](3) 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0007](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I %甲紫;
[0008](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卩坐、病毒灵等。
[0009]但是西药的治疗解表不治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原,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使得患儿反复受到疾病的困扰,治疗周期长,并且服用西药容易产生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中医治疗讲究对症下药,辩证施治,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并且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减轻患病儿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1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该中药选自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并且能够从根本上治疗,治疗效果好,无复发。
[001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柴胡20?25份,黄柏18?23份,太子参10?15份,伤寒草5?9份,白鲜皮10?15份,地肤子10?15份,五倍子1?15份,豆蔻10?15份,鸡骨草10?15份,黄三七10?15份,佩兰10?15份,荆芥10?15份,天花粉10?15份,茵陈10?15份,葛根10?15份。
[0013]优选地,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柴胡23份,黄柏20份,太子参13份,伤寒草8份,白鲜皮13份,地肤子11份,五倍子12份,豆蔻13份,鸡骨草12份,黄三七12份,佩兰11份,荆芥13份,天花粉10份,茵陈10份,葛根11份。
[0014]所述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的使用方法:
[0015](I)取上述药材,加入3?5倍质量的冷水浸泡8?12h,之后用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I?2h,将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一滤液;
[0016](2)将步骤(I)中过滤得到的滤渣再次加入3?5倍的水,大火煮开后然后小火煮I?2h,将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合并第一和第二滤液,分两次服用,服用前加热;
[0017](3)将步骤(2)中的滤渣加入3?5倍的水,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继续煮0.5?lh,滤渣,用所得滤液浸泡手脚,每天0.5?Ih。
[0018]药理分析:
[0019]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0020]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0021]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
[0022]伤寒草:性凉,味淡,清热,除湿,解毒。治外感发热,除湿热。清肝退热,安神镇静。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失眠,小儿夜尿,疔疮肿毒。
[0023]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0024]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0025]五倍子:酸、湿,寒。归肺、大肠、肾经。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0026]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0027]鸡骨草:甘,微苦,凉。归肝、胃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用于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0028]黄三七:苦,凉,入心,肺,胃,大肠四经,清心除烦,清热解毒。治咽炎,结膜炎,口腔炎,骨蒸潮热,心慌心悸,烦躁不安,菌痢,肠炎,痈疮肿毒。
[0029]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0030]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0031]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0032]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0033]葛根:甘、辛,凉。归脾、胃、肺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0034]手足口病在中国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等范畴,系由肺脾经内蕴湿毒外泄与外感风温之邪郁结肌表所致。小儿肺脏娇嫩,不耐邪扰,脾常不足,易受损伤。风温之邪由口鼻而入,内侵肺脾。肺属卫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脾属土,司运化,主四肢肌肉,为水谷之海,开窍于口。邪毒初犯,肺气失宣,卫阳被遏,脾气失健,胃失和降,则见发热、咳嗽、流涕、口痛、纳差等症;邪毒蕴郁,气化失司,水湿内停,与毒相搏,外透肌表,则发疱疹。本发明中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黄柏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二者为君药;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伤寒草清肝退热,安神镇静,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三者共为臣药,君药和臣药配合辅以地肤子、五倍子、豆蔻等佐使之药,使得药效直达病灶,对治疗手足口病有显著的效果。
[0035]临床资料:
[0036]1、病例选择
[0037]病例来源为2000年I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计2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在3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病程3?7天。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在3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3.1岁,病程3?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0038]2、诊断标准
[0039]临床特点:以口腔炎及手足皮疹为主。
[0040](I)全身症状轻,有低热、厌食、口痛;
[0041](2) 口腔黏膜有散在小疱疹,破溃后成溃疡,常见于舌、颊及硬腭,偶或波及软腭、牙銀、扁桃体及咽部;
[0042](3)皮疹:初为斑丘疹,后转为小疱疹,2?3d后吸收,不留痂,多见于手、脚、掌背;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偶见于躯干,皮疹数量由几个到几十个。
[0043]3、治疗方法
[0044]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煎剂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外用药每天I次。
[0045]对照组主要是对症下药,服用维生素、一些增强免疫的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另外对于黏膜的溃疡做好消毒和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0046]4、疗效标准
[0047]痊愈: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
[0048]显效: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疱疹结痂,明显减少,口腔溃疡大部分愈合,饮食正常;
[0049]无效:仍有发热,疱疹,口轻溃疡未减少或增加,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