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5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括板蓝根、双花、白茅根、川朴、荆芥、薄荷、泽泻、石斛、贝母、黄柏、赤芍、丹皮、茵陈、苡仁、蝉衣、藿香、麦冬,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泻脾、祛风、解毒、凉血、利湿的功效,服用后,药物归肺、胃、心、肾经,标本兼治,可迅速退热,杀死病毒及细菌,可以恢复肝肾排毒解毒功能,恢复机体自我调节的功能,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彻底解除咽颊红肿、咳嗽、鼻塞、流涕、高烧、疱疹等症状,改善微循环,调整内分泌功能紊乱,最终实现对手足口病的彻底治愈。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病情轻而短暂,儿童多见,本病主要由COX病毒A16引起,其次与C0X-A4-7、A9、A10、B2、B5有关,亦可由ECH0-71引起,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I?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少数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等,但极少有后遗症。
[0003]西药多是对症处理,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而从中医的角度看,手足口病似属中医中的温病、温湿、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拒食、烦躁、舌红、苔黄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中医对温病治疗素有成效,而且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效果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并且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医在防控手足病方面具有优势,早期干预,可减少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闻疗效,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07]板蓝根20-30克、双花10-20克、白茅根10-20克、川朴10-20克、荆芥10-20克、薄荷10-20克、泽泻10-20克、石斛10-20克、贝母8_12克、黄柏8_15克、赤芍8_12克、丹皮8-12克、茵陈8-12克、苡仁8-12克、蝉衣8_12克、藿香8_12克、麦冬8_12克。
[0008]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09]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0]板蓝根30克、双花20克、白茅根20克、川朴20克、荆芥20克、薄荷20克、泽泻20克、石斛20克、贝母12克、黄柏15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茵陈12克、苡仁12克、蝉衣12克、藿香12克、麦冬12克。
[0011]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2]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3]板蓝根20克、双花10克、白茅根10克、川朴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泽泻10克、石斛10克、贝母8克、黄柏8克、赤芍8克、丹皮8克、茵陈8-克、苡仁8克、蝉衣8克、藿香8克、麦冬8克。
[0014]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5]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6]板蓝根25克、双花15克、白茅根15克、川朴15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泽泻15克、石斛15克、贝母10克、黄柏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茵陈10克、苡仁10克、蝉衣10克、藿香10克、麦冬10克。
[0017]其中:
[0018]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可以败火解毒,预防疾病,味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期,菘蓝根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0019]双花即金银花,味苦,性寒,归肺、胃、心、大肠经,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白果醇、β_谷留醇、豆留醇等化学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具有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
[0020]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及芦竹素、印白茅素等成分,味苦,性寒,归胃、肝、小肠经,具有凉血、清热、解毒、泻脾、利湿等功效,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清泄肺胃蕴热。
[0021]川朴味苦,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其含厚朴的乙醚和甲醇提取物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具有利湿、行气等功效。
[0022]荆芥味苦,性温,归肺、肝经,具有凉血、祛风、清热、解毒等功效。
[0023]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祛风、清热、解毒、泻脾、利湿等功效,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0024]泽泻味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湿、泻脾、清热等功效。
[0025]石斛味甘,性寒,归胃、肾、经,具有清热、利湿等功效,含石斛碱等生物碱、粘液质、淀粉等成分,有一定解热镇痛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有增强新陈代谢作用。
[0026]贝母味甘,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祛风、解毒、泻脾等功效,贝母适用于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
[0027]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利湿、清热、解毒、湾脾等功效。
[0028]赤芍味苦,性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
[0029]丹皮味苦,性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凉血、利湿、祛风等功效,对多种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0030]茵陈味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泻脾、利湿等功效,对脑膜炎双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多种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
[0031]苡仁味甘,性微寒,归脾、肾、肺经,具有利湿、清热、解毒、祛风、泻脾等功效,在治疗湿、温病、邪气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0032]蝉衣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
[0033]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解毒、泻脾、利湿、祛风等功效,对多种治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能够增强消化能力。
[0034]麦冬味微苦,性寒,归肺、胃、心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解毒等功效,含多种甾体皂甙,极显著的增加脾脏重量,麦冬提取物有提高细胞免疫作用。
[0035]本发明中的每味中药之间,通过数次临床配方后得出,其制作方法简单,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片剂、丸剂、散剂或口服液等剂型,药物具有清热、泻脾、祛风、解毒、凉血、利湿的功效,服用后,药物归肺、胃、心、肾经,标本兼治,可迅速退热,杀死病毒及细菌,可以恢复肝肾排毒解毒功能,恢复机体自我调节的功能,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彻底解除咽颊红肿、咳嗽、鼻塞、流涕、高烧、疱疹等症状,改善微循环,调整内分泌功能紊乱,最终实现对手足口病的彻底治愈。
[0036]本发明的制作方法:
[0037]将上述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加水煎至半小时,滤除药渣,即得口服液。如需制作片剂、散剂、丸剂或胶囊可将上述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粉碎成末,制成片剂、散剂、丸剂或胶囊。
[0038]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每天三次,饭前服用,三天为一个疗程。
[0039]本发明根据上述中药的药理,以及数次的临床试验,对轻、中、重度手足口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0040]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了 104例手足口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疗效进行临床试验。
[0041]将104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手足口病患者。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7岁,;病程2-3天;治疗组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6岁;病程3-8天。
[0042]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
[0043]对照组采用口服利巴韦林15mg/kg,每日三次;治疗组口服本发明药物煎后口服溶液,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0044]疗效标准:
[0045]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消退;
[0046]好转: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基本消退;
[0047]无效:症状无变化。
[0048]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如表所示。
[0049]表
[0050]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
对照组~ 18221277
治疗组~ 33172%Γ2
[0051]通过上述对照,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成本低,而且治疗效果显著,与服用西药相比,优于西药,治标治本,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实施例1: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所述药物由板蓝根30克、双花20克、白茅根20克、川朴20克、荆芥20克、薄荷20克、泽泻20克、石斛20克、贝母12克、黄柏15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茵陈12克、苡仁12克、蝉衣12克、藿香12克、麦冬12克组成。
[0053]将上述中药原材料混合后,加水煎煮半个小时,滤去药渣,便得口服用水煎剂,每日一剂,每天分三次服用,饭后服用,三天为一个疗程,一到二个疗程便可痊愈,当然可以根据症状对药量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减少,并遵医嘱,服用期间忌辛辣,忌动怒。
[0054]实施例2: —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所述药物由板蓝根20克、双花10克、白茅根10克、川朴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泽泻10克、石斛10克、贝母8克、黄柏8克、赤芍8克、丹皮8克、茵陈8-克、苡仁8克、蝉衣8克、藿香8克、麦冬8克组成。
[0055]将上述中药原材料混合后,加水煎煮半个小时,滤去药渣,便得口服用水煎剂,每日一剂,每天分三次服用,饭后服用,三天为一个疗程,一到二个疗程便可痊愈,当然可以根据症状对药量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减少,并遵医嘱,服用期间忌辛辣,忌动怒。
[0056]实施例3:—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所述药物由板蓝根25克、双花15克、白茅根15克、川朴15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泽泻15克、石斛15克、贝母10克、黄柏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茵陈10克、苡仁10克、蝉衣10克、藿香10克、麦冬10克组成。
[0057]将上述中药原材料混合后,加水煎煮半个小时,滤去药渣,便得口服用水煎剂,每日一剂,每天分三次服用,饭后服用,三天为一个疗程,一到二个疗程便可痊愈,当然可以根据症状对药量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减少,并遵医嘱,服用期间忌辛辣,忌动怒。
[0058]部分患者治愈病例如下:
[0059]卓XX,男,2岁,家长诉发病前几日嘴里总爱吐水泡,食欲稍减,目前二便尚可,查患儿上唇内缘生一绿豆大的红色丘疹,色鲜红,未破溃。口腔内未见其他溃疡及疱疹,两手五指背侧近指端处,大约两个指节的范围内遍布白色细小的丘疹,丘疹内有少量透明液体,舌淡红,苔白腻而致密,舌根苔白厚腻。确诊为手足口病,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一个疗程后疮愈,后追Ife未复发。
[0060]朱XX,女,3岁,手足口重症患者,神志还清晰,但是四肢湿冷,高烧至42度,口腔、手心内有疱疹,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一次后,高烧退至38度,服用一个疗程后,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痊愈,后追踪未复发。
[0061 ] 丁 XX,男,4岁,来就诊时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的症状,手心内有疱疹,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0-30克、双花10-20克、白茅根10-20克、川朴10-20克、荆芥10-20克、薄荷10-20克、泽泻10-20克、石斛10-20克、贝母8_12克、黄柏8-15克、赤芍8-12克、丹皮8-12克、茵陈8-12克、苡仁8-12克、蝉衣8-12克、藿香8_12克、麦冬8_12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30克、双花20克、白茅根20克、川朴20克、荆芥20克、薄荷20克、泽泻20克、石斛20克、贝母12克、黄柏15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茵陈12克、苡仁12克、蝉衣12克、藿香12克、麦冬12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0克、双花10克、白茅根10克、川朴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泽泻10克、石斛10克、贝母8克、黄柏8克、赤芍8克、丹皮8克、茵陈8-克、苡仁8克、蝉衣8克、藿香8克、麦冬8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5克、双花15克、白茅根15克、川朴15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泽泻15克、石斛15克、贝母10克、黄柏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茵陈10克、苡仁10克、蝉衣10克、藿香10克、麦冬10克。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4173827SQ20141040020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孙玉萍, 刘丽霞 申请人:孙玉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