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7120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胸膜腔积脓称为脓胸。近年来,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抗生素的不断更新,脓胸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由于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和胸部手术的普遍开展,脓胸仍时有发生。在病人发病时需要对病人胸腔内积液引流,而引流管的位置要选在近脓腔底部,粘稠状或絮状液体时常将引流管口堵塞,传统的储液包体积有限且没有放液管,如引流积液过多经常需要中途更换。另外,医务人员有时需要用药液冲洗患者胸腔后再引流,而现有引流装置不具有该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引流瓶,所述引流管前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开有多个侧孔;所述引流管上套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凹陷部及粘合部,所述凹陷部设置于粘合部的中部并凹向胸壁一侧,所述粘合部呈圆环形;所述引流管尾部与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分别与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与设置于三通管下方的引流瓶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流速控制开关及观察器;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软管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设置于其下方的注射器配合;所述引流瓶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液管。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排液阀。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瓶上设置有刻度。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为医用硅胶制成。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陷部内衬医用抗感染辅料。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粘合部靠近胸壁侧设置有医用粘合胶,所述医用粘合胶为低变应原粘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穿刺针引导即可直接使用,弓丨流管通过附着在粘合部的医用粘合胶粘合胸壁皮肤固定,通过固定板的凹陷部的设计能同时封闭开放创口,避免伤口感染;通过三通管的设计,满足清洗和引流两种作用,当需要清洗时,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通过连接部将注射器内的清洗液注入到引流管内,进而清洗患者胸腔,当需要引流时,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患者胸腔内的液体经引流管、三通管及第一软管后进入引流瓶收集;设置侧孔,防止粘稠状或絮状液体堵塞引流管;设置流速控制开关和观察器,便于控制和观察第一软管内液体的流速;设置刻度,可以对液体的体积进行记录;当引流瓶内的液体满时,可以从排液管排出,引流过程中无需更换引流瓶,快捷方便。
[0012]综上所述,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引流管能方便地固定于胸壁皮肤上且避免伤口感染;具有清洗及引流两种功能;引流管不易堵塞;便于观察液体引流的流速及引流瓶中的液体体积;引流过程中无需更换引流瓶,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I为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I-侧孔,2-引流管,3-凹陷部,4-粘合部,5-三通管,6_第一阀门,7-第一软管,8-流速控制开关,9-观察器,10-引流瓶,11-排液阀,12-排液管,13-刻度,14-注射器,15-连接部,16-第二软管,17-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一种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2及引流瓶10,所述引流管2前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开有多个侧孔I ;所述引流管2上套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凹陷部3及粘合部4,所述凹陷部3设置于粘合部4的中部并凹向胸壁一侧,所述粘合部4呈圆环形;所述引流管2尾部与三通管5连接,所述三通管5分别与第一软管7及第二软管16连接;所述第一软管7与设置于三通管5下方的引流瓶10连接,所述第一软管7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6、流速控制开关8及观察器9 ;所述第二软管16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7,所述第二软管16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5,所述连接部15与设置于其下方的注射器14配合;所述引流瓶10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液管12。
[00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无需穿刺针引导即可直接使用,引流管2通过附着在粘合部4的医用粘合胶粘合胸壁皮肤固定,通过固定板的凹陷部3的设计能同时封闭开放创口,避免伤口感染;通过三通管5的设计,满足清洗和引流两种作用,当需要清洗时,关闭第一阀门6,打开第二阀门17,通过连接部15将注射器14内的清洗液注入到引流管2内,进而清洗患者胸腔,当需要引流时,关闭第二阀门17,打开第一阀门6,患者胸腔内的液体经引流管2、三通管5及第一软管7后进入引流瓶10收集;设置侧孔1,防止粘稠状或絮状液体堵塞引流管2 ;设置流速控制开关8和观察器9,便于控制和观察第一软管7内液体的流速;设置刻度13,可以对液体的体积进行记录;当引流瓶10内的液体满时,可以从排液管12排出,引流过程中无需更换引流瓶10,快捷方便。
[00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前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开有多个侧孔;所述引流管上套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凹陷部及粘合部,所述凹陷部设置于粘合部的中部并凹向胸壁一侧,所述粘合部呈圆环形;所述引流管尾部与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分别与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与设置于三通管下方的引流瓶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流速控制开关及观察器;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软管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设置于其下方的注射器配合;所述引流瓶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液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排液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上设置有刻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医用硅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内衬医用抗感染辅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部靠近胸壁侧设置有医用粘合胶,所述医用粘合胶为低变应原粘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心外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引流瓶,引流管前端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上开有多个侧孔;引流管上套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包括凹陷部及粘合部;引流管尾部与三通管连接,三通管分别与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连接;第一软管与设置于三通管下方的引流瓶连接,第一软管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流速控制开关及观察器;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二软管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与设置于其下方的注射器配合。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引流管能方便地固定于胸壁皮肤上且避免伤口感染;具有清洗及引流两种功能;引流管不易堵塞;便于观察液体引流的流速及引流瓶中的液体体积;引流过程中无需更换引流瓶,快捷方便。
【IPC分类】A61M1/00
【公开号】CN204840410
【申请号】CN201520503325
【发明人】李林倩
【申请人】李林倩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