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271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由立杆(1)、横杆(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横杆(2)上设滑套(3),在滑套(3)上面设紧固手柄(4),下面设升降滑轮(5),升降绳(7)一端与布带(8)连接,另一端通过升降滑轮(5)连接在立杆(1)中间绕绳轮架(9)内的绕绳轮(10)上,绕绳轮(10)用手摇把(11)的一端连接在绕绳轮架(9)内,绕绳轮(10)上设锁定穴(12),弹力锁定销(13)通过绕绳轮架(9)插入锁定穴(12)内,在立杆(1)的下面底座(14)上设流动装置(6)。该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与目前的起重架相比,具有起重架能移动,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手摇调节,故障少,便于推广的优点。
【专利说明】
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架,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上病人下肢手术后,为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把床上放上凳子,用凳子把患肢抬高;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如翻身、大便等活动都是多人护理,上述护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用凳子把患肢抬高不牢固,患肢易从凳子上掉下来,高度也不能调整;对卧床病人的护理,劳动强度大。为解决以上问题,有的人研究了床上起重器,床上起重器虽能解决以上问题,但也存有以下不足:一是起重器固定在床上,不能移动,若移动起重器,拆装比较麻烦,费时费力;二是起重器,多为充气式升降,充气管等接头处易漏气,故障多,推广困难。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架能移动,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手摇调节,故障少,便于推广的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由立杆、横杆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横杆上设滑套,在滑套上面设紧固手柄,下面设升降滑轮,升降绳一端与布带连接,另一端通过升降滑轮连接在立杆中间绕绳轮架内的绕绳轮上,绕绳轮用手摇把的一端连接在绕绳轮架内,绕绳轮上设锁定穴,弹力锁定销通过绕绳轮架插入锁定穴内,在立杆的下面底座上设流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流动装置,由支腿、连接柱、行走轮、制动器构成,支腿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的下面设连接柱,在连接柱的下方设行走轮和制动器。使用本实用新型病人患肢抬高时,推动立杆到病人床前,并踏下制动器,再将布带套于病人的患肢,当高度不合适时,顺时针方向摇动手摇把,布带带动病人患肢抬高,高度调整好后,停止摇动手摇把,弹力锁定销进入锁定穴内,控制绕绳轮的转动,防止肢体下滑;在帮助卧床病人翻身或大便时,将布带套于病人腰部,病人的抬起和绕绳轮的固定方法,同患肢的抬高方法一样;调整升降滑轮的左右位置时,松开紧固手柄,滑套可在横杆上移动,调整好左右位置后,再用紧固手柄把滑套固牢;在起重器转移时,抬起制动器,推动立杆到新置后,踏下制动器,防止起重架滑动,确保起重架的稳定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的起重架相比,具有起重架能移动,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手摇调节,故障少,便于推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由立杆1、横杆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横杆2上设滑套3,在滑套3上面设紧固手柄4,下面设升降滑轮5,升降绳7—端与布带8连接,另一端通过升降滑轮5连接在立杆I中间绕绳轮架9内的绕绳轮10上,绕绳轮10用手摇把11的一端连接在绕绳轮架9内,绕绳轮10上设锁定穴12,弹力锁定销13通过绕绳轮架9插入锁定穴12内,在立杆I的下面底座14上设流动装置6。所述的流动装置6,由支腿6a、连接柱6b、行走轮6c、制动器6d构成,支腿6a—端与底座14连接,另一端的下面设连接柱6b,在连接柱6b的下方设行走轮6c和制动器6d。
【主权项】
1.一种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由立杆(I)、横杆(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横杆(2)上设滑套(3),在滑套(3)上面设紧固手柄(4),下面设升降滑轮(5),升降绳(7)—端与布带(8)连接,另一端通过升降滑轮(5)连接在立杆(I)中间绕绳轮架(9)内的绕绳轮(10)上,绕绳轮(10)用手摇把(11)的一端连接在绕绳轮架(9)内,绕绳轮(10)上设锁定穴(12),弹力锁定销(13)通过绕绳轮架(9)插入锁定穴(12)内,在立杆(I)的下面底座(14)上设流动装置(6)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调节流动式多用起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动装置(6),由支腿(6a)、连接柱(6b)、行走轮(6c)、制动器(6d)构成,支腿(6a)—端与底座(14)连接,另一端的下面设连接柱(6b),在连接柱(6b)的下方设行走轮(6c)和制动器(6d)。
【文档编号】A61G7/10GK205434171SQ201620176961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李晓梅, 刘士龙, 战润洪
【申请人】李晓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