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11077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包括握柄、口腔牙套磨具支架、固定板和承托板;所述握柄内开设有通槽,握柄右部开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窗口,通槽底部设置有刻度表;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握柄左端,承托板滑动插入通槽内,且承托板装配在握柄上,固定板左端设置有第一凸块,承托板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配合形成下牙插入槽;所述口腔牙套磨具支架滑动插入通槽内,且位于承托板上方,口腔牙套磨具支架与握柄之间通过第二螺丝固定,口腔牙套磨具支架上设置有第三凸块,第三凸块上开设有上牙插入槽;该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出使用者的下颚前倾幅度数据,有助于生产出适应不同人群的止鼾器。
【专利说明】
一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背景技术】
[0002]打鼾是指睡眠中呼吸气流经过因多种原因而变窄的呼吸道时,松弛的软腭和小舌等的周围的组织振动而产生的呼吸杂音。对肥胖者而言,由于其呼吸道也同样肥大而导致呼吸道变得更狭窄,因此最近随着肥胖人口的增加,呈现打鼾患者剧增的趋势。这样的打鼾通常会发展成睡眠中呼吸频繁暂停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打鼾严重时会引起日间嗜睡等睡眠障碍。而且,在睡眠中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引起的缺氧会引起心肺血管并发症。因而,最近随着对打鼾治疗的关注度的提高,研究人员开发并提出了各种在睡眠中使患者的呼吸道维持扩张的状态的方法及装置,在现有的防止打鼾装置中,佩戴在口腔内的防止打鼾装置成为其主流。现有的口腔佩戴式防止打鼾装置大部分包括:上颚安装框,能够夹在上颚;下颚安装框,能够夹在下颚;以及下颚前移单元,其在闭合上颚与下颚的状态下,以将下颚安装框向前推并前移下颚的方式来扩张呼吸道。下颚前移单元通常在上颚安装框与下颚安装框的两侧设置成一对,在通过下颚前移单元使下颚安装框向前方移动的状态下,上颚安装框与下颚安装框之间通过固定器来固定,以便下颚安装框维持前移的状态。然而,具有如上结构的现有的口腔佩戴式防止打鼾装置,不仅下颚前移单元在左右侧设置成一对,而且还具备另外的固定器,因此会导致装置的体积增大,存在佩戴在口腔内时感觉到较大的异物感的问题。并且,下颚前移单元在上颚及下颚安装框两侧设置成一对的现有的防止打鼾装置,由于下颚安装框与上颚安装框间的移动受下颚的左右两侧的下颚前移单元的限制,因此上颚与下颚几乎不可能移动,从而还存在佩戴感降低的问题。夜晚如果仅靠嘴呼吸时,会引起呼吸不畅,且由于该止鼾器的各部件的尺寸不合理,在夜晚带时会有严重的异物感,造成人体感觉异常不舒服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包括握柄、口腔牙套磨具支架、口腔牙套磨具、固定板和承托板;所述握柄为中空结构,其内开设有通槽,握柄右部开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窗口,通槽在其与窗口位置相对应的底部设置有刻度表;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握柄左端,承托板从握柄左端滑动插入通槽内,承托板位于固定板上方,且承托板装配在握柄上,固定板左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凸块,承托板左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块,且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左侧,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配合形成用于插入下牙的下牙插入槽;所述口腔牙套磨具支架从握柄左端滑动插入通槽内,且口腔牙套磨具支架位于承托板上方,口腔牙套磨具支架与握柄之间通过第二螺丝固定,口腔牙套磨具支架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块,且第三凸块上开设有用于插入上牙的上牙插入槽,口腔牙套磨具套设在口腔牙套磨具支架左部。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托板与握柄之间通过第一螺丝固定。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与握柄为一体式结构。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出使用者的下颚前倾幅度数据,有助于生产出适应不同人群的止鼾器,从而有效的解决现有止鼾器使用时人体感觉异常不舒服的问题。【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握柄、2-第二螺丝、3-口腔牙套磨具支架、4-第三凸块、5-上牙插入槽、6-口腔牙套磨具、7-第一螺丝、8-固定板、9-承托板、10-第一凸块、11-下牙插入槽、12-第二凸块、13-窗口、14-刻度表。【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包括握柄1、 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口腔牙套磨具6、固定板8和承托板9;所述握柄1为中空结构,其内开设有通槽,握柄1右部开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窗口 13,通槽在其与窗口 13位置相对应的底部设置有刻度表14,透过窗口 13能够看到刻度表14;所述固定板8固定在握柄1左端,优选的,所述固定板8与握柄1为一体式结构,承托板9从握柄1左端滑动插入通槽内,承托板9位于固定板 8上方,且承托板9与握柄1之间通过第一螺丝7固定,固定板8左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凸块10,承托板9左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块12,且第二凸块12位于第一凸块10左侧,第二凸块12与第一凸块10配合形成用于插入下牙的下牙插入槽11;所述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 从握柄1左端滑动插入通槽内,且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位于承托板9上方,承托板9为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提供支撑,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与握柄1之间通过第二螺丝2固定,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块4,且第三凸块4上开设有用于插入上牙的上牙插入槽5, 口腔牙套磨具6套设在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左部。
[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承托板 9插入到握柄1的通槽内,并通过第一螺丝7固定,然后将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从握柄1左端滑动插入通槽内,手握握柄1将该装置的口腔牙套磨具6放入使用者口腔内,使用者的下牙插入到下牙插入槽11内,以定位下颚,使用者上牙插入到上牙插入槽5,从而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与上颚之间相对固定,使用者自行移动上颚,使之处于舒适位置,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在通槽内随着上颚的移动而移动,待使用者移动完毕后,拧紧第二螺丝2,将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与握柄1之间固定,最后将该装置从口腔内取出,通过窗口 13读取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右端端头在刻度表14上的刻度值,从而获取使用者的下颚前倾幅度数据,根据此数据来设计止鼾器的尺寸,更有效的制作出适合每个人口型的止鼾器,提高止鼾器的可塑性,使用者佩戴舒适,不会引起严重的异物感。
[0015]所述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出使用者的下颚前倾幅度数据,有助于生产出适应不同人群的止鼾器,从而有效的解决现有止鼾器使用时人体感觉异常不舒服的问题。
[001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柄(I)、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 )、口腔牙套磨具(6)、固定板(8)和承托板(9);所述握柄(I)为中空结构,其内开设有通槽,握柄(I)右部开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窗口( 13),通槽在其与窗口( 13)位置相对应的底部设置有刻度表(14);所述固定板(8)固定在握柄(I)左端,承托板(9)从握柄(I)左端滑动插入通槽内,承托板(9)位于固定板(8)上方,且承托板(9)装配在握柄(I)上,固定板(8)左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凸块(10),承托板(9)左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块(12),且第二凸块(12)位于第一凸块(10)左侧,第二凸块(12)与第一凸块(10)配合形成用于插入下牙的下牙插入槽(11);所述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从握柄(I)左端滑动插入通槽内,且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位于承托板(9)上方,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与握柄(I)之间通过第二螺丝(2)固定,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块(4),且第三凸块(4)上开设有用于插入上牙的上牙插入槽(5),口腔牙套磨具(6)套设在口腔牙套磨具支架(3)左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9)与握柄(I)之间通过第一螺丝(7)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鼾器下颚前倾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8)与握柄(I)为一体式结构。
【文档编号】A61B5/107GK205597924SQ20152078022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0日
【发明人】吴东轶
【申请人】吴东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