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124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用于吸收创面渗出液并感应敷料压力,包括:透液层,和创面接触,用于渗透创面渗出液;吸液锁液层,设置在吸液层的上表面上,用于吸收透液层渗透的水分并将水分锁住;压力感应层,设置在锁液层的上表面上,用于感应吸液锁液层产生的向上的压力,让医护人员根据压力的大小判断吸液锁液层是否达到饱和。由于压力感应层能够敏感地探测吸液锁液层压力的变化,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依靠敷料压力数据推测敷料吸收渗出液是否已达饱和,为判断患者是否需换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既不会造成敷料浪费,又不会出现在敷料吸收创面渗液已达饱和时迟迟未换药,而加大创面感染的风险的情况发生。
【专利说明】
一种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背景技术】
[0002]伤口或创面粘稠渗液或渗血中除了包括水分外,还包含有大量固体物质:例如,脱落坏死细胞、组织、血清蛋白质、纤维素等。由于这些物质不易被普通的吸收敷料吸收,因此容易在伤口或创面上集结形成结痂,从而为细菌等微生物在伤口或创面的表面上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进而加重伤口或创面的损伤。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名称为“一种粘稠渗液、血液整体吸收敷料”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 1 〇4188760 A)公开了一种敷料,该种敷料由亲水性以及吸液能力极强的压缩PVA多孔海绵材料制成,可将创面粘稠渗液、血液整体快速吸收,有效避免了渗出物在伤口或创面表面残留或结痂的情况发生。
[0004]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患者难以判断该敷料吸收创面粘稠渗液、血液的程度是否已达饱和,故而难以准确判断具体的换药时间。若是在敷料吸收创面渗液未达饱和时换药,则造成敷料浪费;若是在敷料吸收创面渗液已达饱和时迟迟未换药,则会加大创面感染的风险,不利于创面愈合。【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通过提供一种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来实现实时监测敷料是否已经达到饱和的目的。
[0006]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包括透液层,和创面接触,用于渗透创面渗出液;吸液锁液层,设置在吸液层的上表面上,用于吸收透液层渗透的水分并将水分锁住;压力感应层,设置在锁液层的上表面上,用于感应锁液层产生的向上的压力,让医护人员根据压力的大小判断锁液层是否达到饱和。
[0007]进一步的,该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上设置有多个吸液孔。
[0008]进一步的,透液层为渗透膜;吸液锁液层为压缩聚乙烯醇多孔海棉材料层,该压缩聚乙烯醇多孔海棉材料层具有三维互通空间结构,该三维互通空间结构的中间填充环氧树脂粉末。
[0009]进一步的,压力感应层为压阻式电子皮肤,该压阻式电子皮肤包括:上柔性衬底; 下柔性衬底;上导电层,涂敷在上柔性衬底的下表面上;下导电层,涂覆在下柔性衬底的上表面上,和上导电层相接触;上电极,和上导电层相接触;下电极,和下导电层相接触。
[0010]进一步的,吸液孔的形状是圆形孔、椭圆孔、三角形孔、梯形孔、半圆形孔以及半椭圆形孔中的任意一种。
[0011]进一步的,两个柔性衬底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制成;两个导电层均包括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薄膜主要由碳纳米管交织的网络组成;两个电极为铜、银和金中的任意导电金属或半导体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0012]进一步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的至少一面具有图案,图案的尺寸在0.1-500WI1之间。
[0013]进一步的,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在10nm-500nm左右,由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复合所形成。[〇〇14]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6]首先,由于透液层能够快速吸收创面的渗液,不仅能够避免创面渗液聚集,而且有利于创面引流、促进血液循环;
[0017]其次,由于吸液锁液层能够吸收透液层渗透的水分并将水分锁住,使得创面得以处于湿润的微环境内,进而有利于创面愈合;
[0018]最后,随着创面不断产生渗出液,导致透液层不断吸收渗出液,进一步使得吸液锁液层不断储存渗出液,从而引起敷料不断变厚,产生向上的压力。由于压力感应层能够敏感地探测这个压力的变化,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敷料压力数据,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依靠敷料压力数据推测敷料吸收渗出液是否已达饱和,为判断患者是否需换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既不会造成敷料浪费,又不会出现在敷料吸收创面渗液已达饱和时迟迟未换药,而加大创面感染的风险的情况。【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俯视图;[〇〇21]图3是图2中的A-A处的截面图;[〇〇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是本实施例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〇〇25]如图1和图2所示,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10为三层复合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透液层11、吸液锁液层12以及压力感应层13。同时,敷料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吸液孔14, 用于加速吸收渗液。吸液孔的形状为圆形孔、椭圆孔、三角形孔、梯形孔、半圆形孔以及半椭圆形孔中的任意一种。
[0026]图3是图2中的A-A处的截面图。
[0027]如图3所示,透液层11和伤口或创面直接接触,为渗透膜,用于快速吸收渗液,达到创面引流、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避免创面渗液聚集。
[0028]吸液锁液层12被设置在透液层11上,为压缩PVA多孔海棉材料层,该多孔海棉材料层具有三维互通空间结构,中间填充环氧树脂粉末。吸液锁液层就是依靠环氧树脂的自身的吸水性和锁水性,将透液层中的渗液吸入压缩PVA多孔海棉材料层内,并将其中的水分锁住,避免流出,以保持创面湿润的微环境。[〇〇29]图4为本实施例的压力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0]如图3和图4所示,压力感应层13被设置在最上方,其为压阻式电子皮肤,用于感应吸液锁液层产生的向上的压力,让医护人员根据压力的大小判断吸液锁液层是否达到饱和。压力感应层13包括上柔性衬底15、下柔性衬底16、上导电层17、下导电层18、上电极19以及下电极20。
[0031]上导电层17涂敷在上柔性衬底15的下表面上;下导电层18涂覆在下柔性衬底16的上表面上,和上导电层17相接触;上电极19和下电极20分别与上导电层17以及下导电层18 相接触。
[0032]上柔性衬底15和下柔性衬底16均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制成。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的至少一面具有图案,图案的尺寸优选在〇.1-500M1之间。
[0033]两个导电层均包括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薄膜主要由碳纳米管交织的网络组成,透光率为50-97%,方阻为100-107 Q/sq。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一般在10nm-500nm左右, 是由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复合所形成的,其中,单壁碳纳米管为金属性单壁碳纳米管或同时含有金属性和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的混合单壁碳纳米管。
[0034]两个电极为铜、银和金中的任意导电金属或半导体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〇〇35]本实施例中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的作用原理如下:由于创面不断产生渗出液,导致透液层和透液层不断吸收渗出液,进一步使得吸液锁液层不断储存渗出液,从而引起敷料不断变厚,产生向上的压力。压阻式电子皮肤层能够敏感地探测这个压力的变化,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敷料压力数据,医护人员和患者依靠敷料压力数据推测敷料吸收渗出液是否已达饱和,从而确定是否需要为患者进行换药。[〇〇36]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0037]根据本实施例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将渗出液整体吸收敷料与电子皮肤结合,利用电子皮肤结构简单、能被加工成各种形状、柔软易弯折、能敏感探测微小压力变化的特点,探测创面敷料压力变化,从而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敷料压力数据,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依靠敷料压力数据推测敷料吸收渗出液是否已达饱和,为判断患者是否需换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既不会造成敷料浪费,又不会出现在敷料吸收创面渗液已达饱和时迟迟未换药,而加大创面感染的风险的情况;
[0038]此外,由于透液层能够快速吸收创面的渗液,不仅能够避免创面渗液聚集,而且有利于创面引流、促进血液循环;
[0039]另外,由于吸液锁液层能够吸收透液层渗透的水分并将水分锁住,使得创面得以处于湿润的微环境内,进而有利于创面愈合。
[0040]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压阻式电子皮肤对吸液锁液层中的压力进行探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感应层,还可以采用电容式、压电式、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电子皮肤来替代压阻式电子皮肤。
【主权项】
1.一种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用于吸收创面渗出液并感应敷料压力,其特征 在于,包括:透液层,和创面接触,用于渗透所述创面渗出液;吸液锁液层,设置在所述吸液层的上表面上,用于吸收所述透液层渗透的水分并将所 述水分锁住;压力感应层,设置在所述锁液层的上表面上,用于感应所述吸液锁液层产生的向上的 压力,让医护人员根据所述压力的大小判断所述吸液锁液层是否达到饱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上设置有多个吸液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透液层为渗透膜。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吸液锁液层为压缩聚乙烯醇多孔海绵材料层,所述压缩聚乙烯醇多孔海绵 材料层具有三维互通空间结构,所述三维互通空间结构的中间填充环氧树脂粉末。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压力感应层为压阻式电子皮肤,所述压阻式电子皮肤包括:上柔性衬底;下柔性衬底;上导电层,涂敷在所述上柔性衬底的下表面上;下导电层,涂覆在所述下柔性衬底的上表面上,和所述上导电层相接触;上电极,和所述上导电层相接触;下电极,和所述下导电层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吸液孔的形状是圆形孔、椭圆孔、三角形孔、梯形孔、半圆形孔以及半椭圆形 孔中的任意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柔性衬底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制成;两个导电层均包括碳纳米管薄膜, 所述碳纳米管薄膜主要由碳纳米管交织的网络组成;两个电极为铜、银和金中的任意导电 金属或半导体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的至少一面具有图案,所述图案的尺寸在0.1-500M1之 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可视型创面渗液管理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l〇nm-500nm,由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和多壁 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复合所形成。
【文档编号】A61F13/02GK205598094SQ201620139210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4日
【发明人】孙瑜, 朱世辉, 王康安, 潘博涵, 李海航, 伍国胜, 盛嘉隽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