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艺能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15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重艺能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多重艺能框,尤关于一种由内框及外框所組成且 可通过该外框与屏风等摆设组合的多重艺能框。
背景技术
一般屏风等平板摆设,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令其发挥区隔空间的功用之 外,多以绘画或雕刻等能够提供平面视觉效果的手段加以装饰。然而,由 于其外观呈平板形,因此前述屏风等摆设难以提供立体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盆栽或古玩等立体饰物虽然可以提供立体视觉效果,但是 却不能用以区隔空间。而且前述立体饰物通常体积较小,难以展现引人注 目的视觉迫力。
由上述可知平板摆设与立体饰物分别具有各自优缺点。如何同时表现 出两者的长处以供人类生活之用,是一值得研究并加以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平板摆设与立体饰物分别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本创作的目 的在于同时发挥出两者的长处,提供一种可用以区隔空间、能表现平面视 觉效果又得以提供立体视觉效果的多重艺能框。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实行的技术手段为令前述多 重艺能框包括有一于外周壁上设有延展部的外框,于前述外框内部设有一 内表面形成为既定宽度的内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为令前述延展部延伸形成屏风等平板摆设,另一 方面,可于前述内框上设置诸如盆栽或古玩等立体饰物。通过其延伸成平 板摆设的延展部可表现出平面视觉效果并用以区隔空间,借着在前述内框 内设置立体饰物则可提供立体视觉效果,从而本实用新型确可解决上述课 题而达成本创作的目的,提供一种可用以区隔空间、能表现平面视觉效果 又得以提供立体视觉效果的多重艺能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以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至图3,揭露有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局部立 体图与局部分解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为一种包括有一外框1 0及一内框2 O的多 重艺能框。前述外框1 0具有一内周壁及一外周壁,于其外周壁上设有一 延展部1 1 ;前述内框2 0设于前述外框1 0内部而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 表面;前述内框2 0的外表面匹配于前述外框1 0内周壁,且前述内框2 0的内表面形成为既定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之中,前述内框2 O设置于前 述外框1O的内周壁上,且前述延展部11延伸形成为一单幅屏风形摆 饰。
本实用新型可配合实际使用上的需要,采用嵌设或套设等技术手段让 前述外框1 0与内框2 O相互结合;更佳的是,令前述内框2 O以可拆卸 的方式结合于前述外框1 0的内部,借以让使用者得以自由拆装替换前述 外框1 0与内框2 0 ,亦得以让不同的内框2 0与外框1 0相互匹配以组 合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本实施例之中,前述外框1 0及前述内框2 O分别形成为四角形框 体,且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于前述内框2 0的外表面与前述外框1 O内周壁 相互匹配的结构关系,令前述内框2 0与前述外框1 O以紧迫方式相互套 合,通过前述内框2 0的外表面与前述外框1 0内周壁之间所生的静摩才察 力维持前述内框2 0与外框1 O之间的相对位置。
当本实施例的使用者欲自前述外框1 0拆装前述内框2 O时,施以库交 大的力量克服前述静摩擦力将内框2 0自外框l O取下,再取用欲安装的
4内框2 0塞入前述外框1 0内部,使前述内框2 0的外表面与前述外框1 0内周壁相互紧迫而达到能够产生静摩擦力的程度。
为更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用途并让本实用新型可以配合不同的
饰物展现出多样的立体视觉效果,于前述内框2 0的内表面上可固设一支 持组件3 0。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支持组件3 0为一平板,其两端分设于 前述内框2 O内表面上,而其中段可资设置立体饰物,亦可于该支持组件 3 0上形成进一步固定前述立体饰物的透孔(未标号)。 一具体设置前述 支持组件3 0的两端于前述内框2 0内表面上的技术手段是令前述内框
2 0的内表面上形成复数诸如嵌合沟的固设部2 l,以设置前述支持组件
3 0;还可以采用复数并列的嵌合沟组成前述固设部2 1 ,让使用者得以 自由选择将前述支持组件3 0设置于内框2 O中不同的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亦可以将立体饰物设置于前述内框2 O的内表面 上。由于前述内框2 0的内表面具有一既定的宽度,因此格外适合设置立 体饰物以表现出立体^L觉效果。更可以让设于前述内框2 0的内表面的立 体饰物与设于前述支持组件3 O的立体饰物相互搭配,营造出调和、对比 等不同艺术美感。
请配合参阅图4,揭露有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除了本实用新型本身及可配合使用的饰物之外,又可进一步在前述内 框2 0内部设置一装饰组件4 0作为加强视觉效果的手段。一可行实施悉 样为令前述装饰组件4 0形成为具有色彩或图案的画片或画框,并于前述 内框2 0上形成复数插槽2 2 。如此可将前述形成为画片或画框的装饰组 件4 0插设于前述插槽2 2内,让前述装饰组件4 0可在该内框2 O的呈 现出其色彩或图案,并搭配衬托出别具异趣的视觉效果。
请参阅图5,揭露有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又,本实用新型的外框l 0及内框2 0亦可以呈现出前后通透的态 样。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被实施为前后通透的态样,其于前述外框 1 0后端进一步设一辅助框1 6。除了令该辅助框1 6形成为类似前述外 框l O的形状,以让本实用新型前方及后方呈现出类似的外观,从而^吏前 方及后方的视觉效果等量齐观的实施态样之外,亦可以令前述辅助框1 6 形成为相异于前述外框1 0的形状,让本实用新型的前方及后方表现出不 同风格的视觉效果。更进一步可采用双面均形成有色彩或图案的画片作为 前述的装饰组件4 0,以充分表现使用者的巧思及创意。请参阅图6,揭露有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相似于前述第 一 实施例,其间不同之处在于本
实施例的外框l0B采用简约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该外框10B的主 要功能在于固设内框2 0。通过采用简约风格的外框1 1 B可让视觉效果 集中于内框2 0内部,而得以强调内框2 0内部诸如前述支持组件3 0或 装饰组件4 0的视觉效果。
请参阅图7,揭露有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是令其外框1 0 C的延展部1 1 C形成为一 屏风,其既可单幅使用,亦可以结合多幅而形成为连屏形态的屏风,以加 强其区隔空间的功能,并提供更具魄力的视觉效果。
请参阅图8,揭露有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通过前述支持组件3 0、装饰组件4 0或辅助框1 6等进行视觉效果的变化与搭配,更可以令前述外框1 0及内框2 O形成 为四角形以外的形状以呈现不同— 见觉效果。例如本实施例的外框1 0 D及 内框2 0 D形成为三角形的框体,其形状本身即与前揭各实施例呈现不同 的美术风格。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外框1 0D的延展部1 1D以提供视觉 效果为主要功能,以区隔空间作为次要功能,亦即该延展部l 1D配合实 际的使用需求而小幅度地向外延伸,以提供符合所需的空间区隔效果,同 时令本实施例整体形成为可稳固站立的形态,以发挥作为摆设的功能。因 此前述外框1 0 、内框2 0 、延展部1 1 D搭配设置于该内框2 0 D上的 立体饰物,再配合形成为日本传统r鸟居」形状而带有和风美感的装饰组 件4 0 D,共同融汇成浑然天成的摆饰,进而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得 以提供 一 种可用以区隔空间、能表现平面视觉效果又得以提供立体视觉效 果的多重艺能框。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使用方法,其可形成为不同的形 态,但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创作概念并达成本创作的目的,皆为 本实用新型所涵盖而非殊限于前述所列举任一实施例或实施态样。
权利要求1. 一种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外框,具有一内周壁及一外周壁,于其外周壁上设有一延展部;一内框,设置于前述外框的内周壁上,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其外表面匹配于前述外框内周壁,其内表面形成为既定的宽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前述内框内部进 一步设置有一装饰组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 一支持组件,固设于前述内框的内表面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前述内框上形成 有复数插槽,前述装饰组件插设于前述插槽内。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前述内框的内表 面上形成有复数供前述支持组件设置的固设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前述外框后端设 有一辅助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前述延展部形成 为一屏风。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前述内框上形成 有复数插槽,于前述插槽内插设有一装饰组件;前述内框的内表面上形成 有复数固设部,于前述固设部上设置有一支持组件。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前 述外框及前述内框分别形成为四角形框体。
10.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艺能框,其特征在于, 前述外框及前述内框分别形成为三角形框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重艺能框,其包括有一设有延展部的外框,且于前述外框内部设有一内表面形成为既定宽度的内框;通过令前述延展部延伸形成屏风等平板摆设,并于前述内框上设置诸如盆栽或古玩等立体饰物,可以在提供平面视觉效果并用以区隔空间的同时,利用前述立体饰物让本实用新型兼具立体视觉效果。
文档编号A47G5/00GK201238898SQ20082012534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
发明者高建隆 申请人:高建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