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4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均设置一个尘杯及一个过滤装置,其缺陷在于,不 论大小灰尘均通过一个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这样,在有大的灰尘或杂物时,很容易堵塞过滤 网罩,导致吸尘器效率低下甚至引发事故,安全隐患多,吸尘效率差。传统的吸尘器旋风装 置,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存在吸尘质量差、污染严重、造价高、维修费用大、一次性投资多、 安装、拆卸困难、效率低、机械故障率高、受环境影响严重、适用范围小等弊病,没有得到广 泛的推广应用。因此,急需一种吸尘效果好、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隐患低、故障率低、维 修费用小、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的问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隐患低、吸 尘效率高的双旋风分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尘 杯, 所述尘杯主要由第一尘杯1与第二尘杯2组成,所述第一尘杯1通过尘杯内盖5 与第二尘杯2相连通,所述第一尘杯1与第二尘杯2的后端形成气道53 ; 所述第一尘杯1内部设置粗过滤罩3,所述粗过滤罩3内部形成气道31,第一尘杯 1与粗过滤罩3之间形成气道11 ; 所述第二尘杯2内部设置海帕组件4,所述海帕组件内部形成气道41,第二尘杯2 与海帕组件4之间形成气道21 ; 所述尘杯内盖5的上端连接有风道上盖6,所述尘杯内盖5与风道上盖6之间形成 气道52 ; 所述尘杯内盖5下端连接有风道下盖7,所述尘杯内盖5与风道下盖7之间形成气 道51 ; 所述各气道之间相互连通。 优选地,在尘杯前端设有进风口 12,尘杯后端设有出风口 13,所述气道53与出风 口 13连通,所述气道11与进风口 12连通。 优选地,所述尘杯内盖5与第二尘杯2连接处设置有复数个通孔,气道51经过这 些通孔与气道21连通。 优选地,所述粗过滤罩3上设置有供含尘气流进入的栅格,所述气道11通过该栅 格与气道31连通,所述海帕组件4上设置有供清洁气流进入的网孔,所述气道21通过该网 孔与气道41连通。 优选地,所述尘杯上端设置有尘杯上盖9,所述尘杯下端设置有尘杯底盖8,所述尘杯上盖9上设置有尘杯提手10。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尘杯,两个过滤装置,即一个尘杯中设置粗过滤网,另一 个尘杯中设置海帕组件,灰尘经过两次分离、两次过滤,吸尘的效率大大提高,安全性更高。

图1为
图2为 图3为 图4为 图5为 图6为 图7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主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灰尘分离过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横剖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尘杯内盖的主视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尘杯内盖的右视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尘杯内盖的左视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尘杯内盖
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尘杯内盖 的右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尘杯内盖 的左视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l-第. 盖;7-风道下盖 12-进风口 ;13-
-一尘
2杯;2_第二尘杯;3_粗过滤罩;4_海帕组件;5_尘杯内盖;6_风道上
2杯提手;ll、21、31、41、51、52、53-气道;
尘杯底盖;9-
;8
出风口
尘杯上盖;IO-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尘杯,由第一尘杯1和第二尘 杯2组成,二者通过尘杯内盖5的通道连通,其中 第一尘杯1内部设置有粗过滤罩3,粗过滤罩3上设置有栅格,第一尘杯1与粗过 滤罩3之间形成气道ll,粗过滤罩3内部形成气道31,所述粗过滤罩3上设置有供含尘气 流进入的栅格,所述气道11通过该栅格与气道31连通,粗过滤罩3与尘杯内盖5的一端连 通,其作用在于初步过滤空气中较大的灰尘,经初步过滤后,部分较大的灰尘在自身重力和 离心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尘杯1和粗过滤罩3的底部。 第二尘杯2内部设置有进一步过滤空气中较细小灰尘的海帕组件4,海帕组件4与 第二尘杯2之间形成气道21,海帕组件4内部形成气道41,所述海帕组件4上设置有供清 洁气流进入的网孔,所述气道21通过该网孔与气道41连通。海帕组件4与尘杯内盖5的 另一端连通,含尘空气经过粗过滤罩3过滤后,通过尘杯内盖5的气道51进入海帕组件4 与第二尘杯2之间形成的气道21,经海帕组件4过滤后的更细小的灰尘落入第二尘杯2的 底部。 如图l-6,所述尘杯内盖5的上端连接有风道上盖6,所述尘杯内盖5与风道上盖6 之间形成气道52,所述尘杯内盖5下端连接有风道下盖7,所述尘杯内盖5与风道下盖7之 间形成气道51。风道上盖6和风道下盖7的作用是形成封闭的气道和阻止空气外流。在尘杯前端设有进风口 12,尘杯后端设有出风口 13。所述气道53与出风口 13连通,所述气道
11与进风口12连通。所述第一尘杯1与第二尘杯2的后端形成气道53。所述尘杯内盖5
与第二尘杯2连接处设置有很多个通孔,气道51经过这些通孔与气道21连通。所述气道
51与气道31、及气道21连通,所述气道52与气道41、及气道53连通。 如图l-6,所述尘杯上端设置有尘杯上盖9,所述尘杯下端设置有尘杯底盖8,尘杯
上盖9和尘杯下盖8用于封闭尘杯。所述尘杯上盖9上设置有尘杯提手10,尘杯提手10便
于携带尘杯。 如图l-6所示,当含尘气体经过进风口 12进入气道11之后,气流在自身气压的作 用下沿着粗过滤罩3外壁螺旋向下旋转,气体中的较大灰尘因为体积较大,在栅格的隔离 下无法进入粗过滤罩,因而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尘杯1的底端,而含有 较小灰尘的气体在沿粗过滤罩3外壁螺旋向下的过程中,透过栅格进入粗过滤罩3内部形 成的气道31,进入粗过滤罩3后的气体是含有较小灰尘的含尘气体,同样,含尘气体中夹杂 的一部分灰尘在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落在粗过滤罩底部,剩下的绝大部分的含尘 气体在自身气压的作用下形成一股沿粗过滤罩3内壁的向上的气流,气流向上进入尘杯内 盖5与风道下盖7之间形成的气道51。 如图1-6所示,含尘气流沿尘杯内盖内部的气道51继续水平运动,含尘气流经由 设置于尘杯内盖5上的许多通孔进入第二尘杯2与海帕组件4之间形成的气道21,气流在 自身气压的作用下沿着海帕组件4外壁螺旋向下旋转,气体中的较小灰尘在设置于海帕组 件4上的网孔的隔离下无法进入海帕组件4,因而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二 尘杯2的底端,而洁净气流透过设置于海帕组件4上的网孔进入海帕组件4内的气道41 ,洁 净气流自身气压的作用下进而形成一股沿海帕组件4内壁的向上的气流,气流继续向上走 进入尘杯内盖5与风道上盖5之间形成的气道52,然后进入到设置于尘杯后端的气道53, 最终经出风口 13排出。 如图7-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设置于尘杯内盖5和第二尘杯 2连接处可以为双叉开口设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 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 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 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主要由第一尘杯(1)与第二尘杯(2)组成,所述第一尘杯(1)通过尘杯内盖(5)与第二尘杯(2)相连通,所述第一尘杯(1)与第二尘杯(2)的后端形成气道(53);所述第一尘杯(1)内部设置粗过滤罩(3),所述粗过滤罩(3)内部形成气道(31),第一尘杯(1)与粗过滤罩(3)之间形成气道(11);所述第二尘杯(2)内部设置海帕组件(4),所述海帕组件内部形成气道(41),第二尘杯(2)与海帕组件(4)之间形成气道(21);所述尘杯内盖(5)的上端连接有风道上盖(6),所述尘杯内盖(5)与风道上盖(6)之间形成气道(52);所述尘杯内盖(5)下端连接有风道下盖(7),所述尘杯内盖(5)与风道下盖(7)之间形成气道(51);所述各气道之间相互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尘杯前端设有进风口 (12),尘杯后 端设有出风口 (13),所述气道(53)与出风口 (13)连通,所述气道(11)与进风口 (12)连 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内盖(5)与第二尘杯 (2)连接处设置有复数个通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罩(3)上设置有供 含尘气流进入的栅格,所述海帕组件(4)上设置有供清洁气流进入的网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上端设置有尘杯上盖 (9),所述尘杯下端设置有尘杯底盖(8)。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上盖(9)上设置有尘 杯提手(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的双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尘杯,所述尘杯主要由第一尘杯(1)与第二尘杯(2)组成,所述第一尘杯(1)通过尘杯内盖(5)与第二尘杯(2)相连通;所述第一尘杯(1)内部设置粗过滤罩(3),第二尘杯(2)内部设置海帕组件(4),第一尘杯(1)与粗过滤罩(3)之间形成气道(11),第二尘杯(2)与海帕组件(4)之间形成气道(21);所述尘杯内盖(5)的上端连接有风道上盖(6),所述尘杯内盖(5)与风道上盖(6)之间形成气道(52),所述尘杯内盖(5)下端连接有风道下盖(7),所述尘杯内盖(5)与风道下盖(7)之间形成气道(5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效率较高、安全性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L9/16GK201510239SQ20092021707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孙达 申请人:孙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