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式脱酸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78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填料式脱酸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填料式脱酸塔[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脂物理脱酸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布油均勻的填料式脱酸塔。 [背景技术][0002]食用油脂是从动植物油料中提取的,在未进行精炼处理前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游 离脂肪酸,其含量的多少一般用酸值表示。食用含游离脂肪酸过多的油脂,对身体健康不 利,所以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中规定其酸值不得高于:3mgK0H/g。如果油料在收储、运输、制 油加工等环节处置不当,生产出的毛油(未经精炼的油一般称为毛油)酸值就会超标,特别 是米糠等含有解酯酶的油料,如果保存时间较长,提取出的毛油酸值往往很高,有的可高达 50mgK0H/g以上,这类毛油在精炼成食用油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脱酸处理。油脂脱酸分为化学 法和物理法两种工艺。化学法就是在油中添加烧碱或纯碱水溶液,用其将油中的游离脂肪 酸中和为脂肪酸钠(俗称皂脚)后,再从油中分离出去。这种工艺存在以下缺点生产过程 中要使用化工原料,即烧碱或纯碱,如果这类化学物质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在操作过程中 使用不当,生产出的油品食用安全性将可能存在隐患;碱在中和游离脂肪酸的同时,也会皂 化中性油,导致炼耗增加;脱酸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碱性废水,易引起环境污染;碱炼后游离 脂肪酸转化为皂脚,皂脚是油脂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渣,处理不当,可能污染环境。物 理脱酸是利用游离脂肪酸沸点比油脂沸点低的事实,在高温、高真空的条件下,用水蒸汽蒸 馏的方法,将油脂中游离脂肪酸蒸馏脱除的。物理脱酸的优点在于它是全物理过程,不引 入任何化工原料,生产出的油品食用安全性更可靠;生产过程不产生碱性废水,更有利于于 环保;蒸馏出的脂肪酸经捕集回收后,得到优质的混合脂肪酸产品,混合脂肪酸是油脂物理 脱酸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品,售价高,不仅可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不再产生废渣, 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由于物理脱酸与化学脱酸相比,有诸多显著优点,所以现代制油工 艺正大力提倡采用物理脱酸。[0003]油脂物理脱酸的技术关键和难点在于设计制造出结构合理、效果完善的物理脱酸 塔。目前物理脱酸塔有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种。前者结构庞大,耗用钢材多,造价高,而且脱 酸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脱酸能力差,油脂在塔内停留时间长,影响油脂品质。后者则结 构形式尚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一是布油效果差,油在填料中分布不均,影响脱酸效果;二 是目前脱酸塔一般都采用进油管对塔顶直接进油,这种进油方式会因油对塔顶的冲击而产 生油溅现象,另外油在进入塔顶前经过了加热处理,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夹带少量水汽和其 他易挥发性组分的蒸气,夹带气体的油在进入塔顶时往往会产生油爆现象,油溅和油爆现 象的发生都会导致大量油雾的产生,油雾中细小油滴很容易被塔顶排出的混合蒸汽以雾沫 夹带的形式带出,一方面使脱酸损耗加大,另一方面从混合蒸汽中捕集回收的脂肪酸含油 也会增多,纯度降低,影响品质。[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油均勻的填料式脱酸塔。[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填料式脱酸塔,包括 壳体、挡油盘和混合蒸汽出口,壳体包括内腔,混合蒸汽出口位于内腔的顶部,混合蒸汽出 口的下方装有挡油盘,包括多管布油器,多管布油器装在挡油盘的下方,多管布油器包括隔 板和布油立管,隔板装在内腔上部,隔板边缘与壳体内壁连接并将内腔分隔为上室与下室, 上室与下室之间相互气密;布油立管竖直安装在隔板上,布油立管为中空管,其轴向与隔板 相垂直并与隔板连接,布油立管的管口位于上室,管口朝上,管尾穿过隔板延伸到下室,上 室通过布油立管的管腔与下室连通。[0006]优选的是,布油立管位于上室部分的侧壁开有通孔,通孔沿立管的周向均勻排列。[0007]优选的是,管尾的边缘为锯齿状。[0008]优选的是,布油立管为圆形管。[0009]优选的是,布油立管均勻分布在隔板上。[0010]优选的是,隔板边缘与壳体内壁焊接。[0011]优选的是,还包括罩杯式进油装置,罩杯式进油罩杯安装在挡油盘的下方与多管 布油器上方的空间,罩杯式进油装置包括进油管和进油罩杯,其杯体底部朝上,底部与进油 管的出口端连接;进油管进口端穿过壳体与外面进油管路连接。[0012]优选的是,进油罩杯的杯体上部开有排气孔。[0013]优选的是,进油罩杯的杯体为圆柱形。[0014]优选的是,进油罩杯的下沿与下方的多管布油器的隔板留有间距。[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脱酸塔上部设置了多管布油器,使油在填料层分布 更均勻,脱酸效果更好,蒸汽消耗量更低,能源消耗更少。[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填料式脱酸塔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填料式脱酸塔的实施例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0019]图3是图2的A向剖视图(布油立管排列分布示意图)。[0020]图中,1-隔板,2-布油立管,201-立管通孔,3-进油罩杯,301-排气孔,4_进油管, 5-上室,6-下室,7-挡油盘,8-混合蒸汽出口,9-填料,10-壳体。[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是一种填料式脱酸塔,包括壳体10、挡油盘7和混合蒸汽出口 8,壳体10包括 内腔,混合蒸汽出口 8位于内腔的顶部,混合蒸汽出口 8的下方装有挡油盘7,包括多管布油 器,多管布油器装在挡油盘7的下方,多管布油器包括隔板1和布油立管2,隔板1装在内腔 上部,隔板1的边缘与壳体1的内壁焊接并将内腔分隔为上室5与下室6,上室5与下室6 之间相互气密;布油立管2竖直安装在隔板1上,布油立管2为圆形中空管,其轴向与隔板 相垂直并与隔板1焊接,布油立管的管口位于上室5,管口朝上,管尾的边缘为锯齿状,管尾 穿过隔板延伸到下室6,上室5通过布油立管2的管腔与下室6连通。布油立管2位于上室 5部分的侧壁开有立管通孔201,立管通孔201沿立管的周向均勻排列,布油立管2是呈同 心圆排列方式在隔板1上均勻分布(图3)。[0022]在挡油盘7的下方与多管布油器上方的空间装有罩杯式进油装置,罩杯式进油装 置包括进油管4和进油罩杯3,进油罩杯3的杯体为圆柱形,杯体的上部开有排气孔301,杯 底部朝上,底部与进油管的出口端连接;进油管4进口端穿过壳体1与外面进油管路连接。[0023]本实施例工作原理[0024]焊接在壳体10内腔的隔板1将内腔分隔为上室5和下室6,上室5与下室6相互 气密,在上室5的内腔可以盛装一定高度的油。布油立管2为立式安装,在隔板1上呈有规 则地分布排列。每根立管的侧壁开多排通孔201,油通过这些通孔进入布油立管中流入下室 6。下室6为填料腔,腔内装有填料9。当进油量较大时,多管布油器内油位会升高,布油管 被淹没的小孔就较多,也就是有较多的小孔向布油管内进油,从而增大布油流量;反之,当 进油量较小时,多管布油器内油位会下降,布油管被淹没的小孔就较少,也就是只有较少的 小孔向布油管内进油,从而减少布油量。多管布油器这种结构上的特殊设计,达到了视进油 总量的变化而自动改变每根布油管流油量的工艺效果,从而保证每根布油管的油流量基本 一致。为保证每根布油管的布油区域基本一致,对布油管按同心圆周排列并对每个不同的 圆周安排不同的管间距,布油管的下口采用锯齿形结构,使得进入管内壁的油在重力和其 自身表面张力作用下,能基本均勻地向下流至各锯齿尖而滴下。经过上述布油管的安装排 列,各布油管油的流量基本一致,而每根布油管流下的油又能基本均勻地分布在底部各锯 齿尖滴下,从而保证了布油的均勻性,避免了填料中油流不均,造成部分区域油流量过大, 而部分区域油流量过小甚至无油现象发生,从根本上杜绝了油流、汽流短路的问题,提高了 蒸馏脱酸效果。同时,由于油有较大的表面张力,能在布油管内沿管内壁形成膜状往下流, 而管中心部位则为物理脱酸过程中产生的混合蒸汽留出了足够的上升通道,因而不会产生 汽阻现象。因此,通过在布油管内油、汽逆向流动,相互传质,强化了脱酸效果。[0025]本实施例还在脱酸塔上部布油器的上方装有罩杯式进油装置,进油罩杯是一个倒 置的杯体,杯体上部与进油管相连,以承接进油管送来的油,并通过它流入多管布油器,下 部与布油器的的隔板保持适当的间距,使其下口既能淹没在多管布油器的油面以下,又能 让油从它与多管布油器隔板的间隙顺利流出,杯体上部开有若干个适当大小排气孔,用以 及时排出从进入的油中分离出的气体。本实施例的罩杯式进油装置可有效防止油爆和油溅 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进入布油器的油是通过沿口插入油面以下的进油罩杯平静流进的,因 而不会产生油溅现象,另一方面进入进油罩杯内的油在罩内实现了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气 体从开在罩杯上部的排气孔及时排出,也就不会产生油爆现象,即使可能产生油溅或油爆 现象,也被限制在罩杯内,产生的细小油滴被混合蒸汽带出的几率将大为减少,生产损耗也 因此相应减少。
权利要求1.一种填料式脱酸塔,包括壳体、挡油盘和混合蒸汽出口,所述的壳体包括内腔,所述 的混合蒸汽出口位于内腔的顶部,混合蒸汽出口的下方装有挡油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管 布油器,所述多管布油器装在挡油盘的下方,多管布油器包括隔板和布油立管,所述隔板装 在内腔上部,隔板边缘与壳体内壁连接并将内腔分隔为上室与下室,上室与下室之间相互 气密;所述的布油立管竖直安装在隔板上,布油立管为中空管,其轴向与隔板相垂直并与隔 板连接,布油立管的管口位于上室,管口朝上,管尾穿过隔板延伸到下室,上室通过布油立 管的管腔与下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油立管位于上室部分 的侧壁开有通孔,所述的通孔沿立管的周向均勻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尾的边缘为锯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油立管为圆形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油立管均勻分布在隔 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边缘与壳体内壁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何一项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杯式进油 装置,所述的罩杯式进油罩杯安装在挡油盘的下方与多管布油器上方的空间,罩杯式进油 装置包括进油管和进油罩杯,其杯体底部朝上,底部与进油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的进油管 进口端穿过壳体与外面进油管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罩杯的杯体上部开有 排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罩杯的杯体为圆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填料式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罩杯的下沿与下方的 多管布油器的隔板留有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料式脱酸塔,包括壳体、挡油盘和混合蒸汽出口,壳体包括内腔,混合蒸汽出口位于内腔的顶部,混合蒸汽出口的下方装有挡油盘,包括多管布油器,多管布油器装在挡油盘的下方,多管布油器包括隔板和布油立管,隔板装在内腔上部,隔板边缘与壳体内壁连接并将内腔分隔为上室与下室,上室与下室之间相互气密;布油立管竖直安装在隔板上,布油立管为中空管,其轴向与隔板相垂直并与隔板连接,布油立管的管口位于上室,管口朝上,管尾穿过隔板延伸到下室,上室通过布油立管的管腔与下室连通。本实用新型在脱酸塔上部设置了多管布油器,使油在填料层分布更均匀,脱酸效果更好,蒸汽消耗量更低,能源消耗更少。
文档编号C11B3/14GK201817457SQ20102056171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朱文鑫, 罗晓岚 申请人:朱文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