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温控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8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温控水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桌上的饮水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温控水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水杯为防止水杯内的热水使杯体发烫造成对人体皮肤的烫伤,采用双成隔热结构,虽然解决了隔热问题,但是水杯内的热水温度无法显示,使用时容易造成对口腔的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喝水时因水温过高而烫伤口腔的新型温控水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控水杯,包括杯体和位于该杯体上端的杯盖,所述杯体侧面中部到下部为夹层结构,所述杯体下端固定有电池盒,电池盒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杯体侧面夹层内装有温度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和LED显示器,所述电池盒依次与温度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和LED显示器通过电路串连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控水杯,所述温度感应器环绕在杯体侧面夹层四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控水杯,所述LED显示器是由3种颜色组成的LED显示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控水杯,所述底板上固定有螺栓,所述电池盒内部设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盒上。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控水杯,所述底板下面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与其凹槽对应的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上设置有磁铁,使其吸附在底板上的螺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杯体侧面中部到下部为夹层结构,杯体下端固定有电池盒,电池盒下端连接有底板,杯体侧面夹层内装有温度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和LED显示器,电池盒依次与温度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和LED显示器通过电路串连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美观,使用时能防止喝水时因水温过高而烫伤口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温控水杯,包括杯体1和位于该杯体上端的杯盖3,杯体1侧面中部到下部为夹层结构,杯体1下端固定有电池盒2,电池盒2下端连接有底板4, 杯体侧面夹层内装有温度感应器5、中央处理器6和LED显示器7,电池盒2依次与温度感应器5、中央处理器6和LED显示器7通过电路串连在一起。一种新型温控水杯,温度感应器环绕在杯体侧面夹层四周。一种新型温控水杯,LED显示器7是由3种颜色组成的LED显示器。一种新型温控水杯,底板4上固定有螺栓8,电池盒2内部设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 底板4通过螺栓8固定在电池盒2上。一种新型温控水杯,底板4下面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与其凹槽对应的装饰板 9,装饰板9上设置有磁铁,使其吸附在底板上的螺栓8上。具体实施如下打开水杯杯盖3,倒入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温度感应器5反馈给中央处理器6, 中央处理器6给出指令,LED显示器7显示出红灯亮,这时,由于水温过高,不能饮用,当水温降到40摄氏度到60摄氏度时,温度感应器5反馈给中央处理器6,中央处理器6给出指令, LED显示器7显示出黄灯亮,这时,水不会烫伤口腔,可以根据人的喜好来决定,常喝热的也就可以喝了,不经常喝太热的还可以等一等,当水温降到40摄氏度以下时,温度感应器5反馈给中央处理器6,中央处理器6给出指令,LED显示器7显示出绿灯亮,这时可以放心饮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温控水杯,包括杯体和位于该杯体上端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侧面中部到下部为夹层结构,所述杯体下端固定有电池盒,电池盒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杯体侧面夹层内装有温度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和LED显示器,所述电池盒依次与温度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和LED显示器通过电路串连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温控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器环绕在杯体侧面夹层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温控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显示器是由3种颜色组成的LED显示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温控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固定有螺栓,所述电池盒内部设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盒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温控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面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与其凹槽对应的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上设置有磁铁,使其吸附在底板上的螺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餐桌上的饮水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温控水杯,包括杯体和位于该杯体上端的杯盖,杯体侧面中部到下部为夹层结构,杯体下端固定有电池盒,电池盒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杯体侧面夹层内装有温度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和LED显示器,所述电池盒依次与温度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和LED显示器通过电路串连在一起,避免了喝水时容易烫伤的事情发生。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2143551SQ20112022181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韩璇 申请人:韩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