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57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特别涉及一种锅。
背景技术
锅在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生活用品,主要以火为加热源,从锅的形状区别,大致可分为平底锅和尖底锅等,特别是在中餐的烹饪过程中,主要使用是的尖底锅。锅的材料以铁、铝、不锈钢等金属为主。目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尖底锅多为一个大致呈半球面的结构,锅底为主要的受热部位,其受热面积较小,热效率低,烹饪时间长,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号为200820231758.6的中国专利“节能锅”中,公开了一种可以增加锅底的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的节能锅结构。该方案中,在锅底部位装有向外凸出的受热件,受热件为多个柱状体,或多片金属片,柱状体和金属片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锅底的受热面积,进而提高热效率。但是这种结构也有不足,由于锅底部位的火焰最强,火力集中在锅底,通过柱状体和金属片的设置,使得锅底的受热进一步加强,在烹饪过程中,容易出现在锅底处糊锅的现象,而且,锅侧面与锅底的温差较大,整个锅的温度不均匀,不利于中餐烹饪。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锅,受热均匀,可大幅提高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种锅,包括锅体,至少在所述锅体外壁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吸热凸起。进一步,所述吸热凸起为柱状体。进一步,所述柱状体的表面为光滑表面,或为凹凸表面,或为螺纹表面。进一步,若干个所述吸热凸起中,至少一部分所述吸热凸起呈相互交错的方式排列。进一步,所述吸热凸起以所述锅体底部中心为圆点,按圆周多层排列,每层的所述吸热凸起之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排列,多层所述吸热凸起之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排列。进一步,所述吸热凸起的高度为5-40mm。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吸热凸起之间的距离为5-80mm。进一步,在所述锅体侧面的外侧再围绕所述锅体设置一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所述锅体的外壁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吸热凸起固定安装于所述夹层内。进一步,在所述锅体外壁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所述吸热凸起。进一步,所述锅体的边缘处具有向下弯曲的翻边。[0017]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点:(I)由于在锅体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个吸热凸起,加大了锅体的受热面积,使高温的烟气与锅体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热效率。(2)设置在锅体外壁侧面的若干个吸热凸起呈相互交错排列,使得高温烟气在上升过程经过若干个吸热凸起时,在若干个吸热凸起之间形成紊流,使得高温烟气在吸热凸起之间的滞留时间加长,锅体可以充分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进一步提高热效率,缩短烹饪时间。(3)本实用新型只在锅体的侧面设置吸热的凸起,增加侧面的吸热量,使得锅的侧壁和底部受热量相当,保证整个锅的温度均匀,避免出现由于火力集中在锅底而在烹饪时糊锅的现象,特别适用于中餐烹饪时所使用的尖底锅。(4)本实用新型热效率可以提高至70%以上。(5)本实用新型中锅的边缘具有向下弯曲的翻边,可以使得从锅内流出的液体不会顺着锅体的外壁向下流至燃气灶上,而是利用翻边将流出的液体引至灶台的外侧,不但易于清理,不会粘污锅体I的外壁,同时,液体也不会因为流到燃气灶上而堵塞燃气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吸热凸起的排布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所示,锅体1,吸热凸起2,翻边3,金属板4,夹层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为铁锅、铝锅或不锈钢锅等金属的尖底锅,包括锅体1,锅体I大致呈半球形。在锅体I外壁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吸热凸起2,锅体I的底部不设吸热凸起2为光滑的表面,吸热凸起2为金属材料,与锅体I的材料一致,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与锅体I 一体成形,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锅体I的外壁上,易于加工,而且与锅体I之间的导热速度快。吸热凸起2可以采用半圆形或方形的凸起或凸台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吸热凸起2优选采用柱状体,柱状体可以采用圆柱、棱柱、锥形圆柱、锥形棱柱等形状,柱状体垂直向外伸出固定在锅体I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圆柱形状的吸热凸起2。若干个柱状的吸热凸起2以锅体I底部中心为圆点,按圆周多层排列,每层(即同一个圆周)上的吸热凸起2之间等间距排列或不等间距排列,不同层(即不同圆周)的吸热凸起2之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排列。相邻两层之间的若干个吸热凸起2之间以相互交错的方式排列,也可以一部分呈错排的方式布置,另一部分呈整齐地放射状排列的方式布置。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全部错排的方式,相邻两层之间的相邻的吸热凸起2呈等边三角形排列布置,也可以呈等腰三角形的形式排列布置。这样,由于在锅体I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个吸热凸起2,加大了锅体的受热面积,使高温的烟气与锅体I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热效率。另外,锅底的火焰产生的高温烟气顺着锅体I的侧面向上升,在向上升的过程中,气流在若干个柱状的吸热凸起2之间流过,由于各层之间的柱状体呈交错排列,更有利于紊流的形成,使得高温烟气在吸热凸起2之间的滞留时间加长,锅体I与高温烟气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锅体I充分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进一步提闻热效率,缩短念妊时间,热效率可以提闻到70%以上。吸热凸起2之间的间距不易太小或太大,间距太小会使柱状体过于密集,阻塞气流的上升,也会大幅增加整个锅体I的重量,增加成本,间距太大则不利于紊流的形成,本实施例中,经过大量的换热效率实验,相邻的两个吸热凸起2之间的距离D优选为5-80mm,更进一步优选为5-50mm,最佳值为5_30mm。由于尖底锅的特殊形状,同时,由于锅体I底部靠近火焰,高温烟气的温度较高,所以,在靠近锅体I底部位置的柱状吸热凸起2的高度较短,越往锅体I的边缘,柱状吸热凸起2的高度越高,柱状的吸热凸起2的高度为5-40mm,直径为5_30mm,这样可以降低加工难度,避免过多的增加锅体I的重量,同时也有利于热传导。柱状的吸热凸起2可以为如图1至图4所示的光滑的表面,也可以为具有凹凸结构的表面,还可以为螺纹表面,这样,采用凹凸表面和螺纹表面更有利于形成紊流,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加受热面积。吸热凸起2的布置可以从靠近锅体I底部的位置一直排布至锅体I顶部边缘的位置,在烹饪时,一般都不会利用到锅内靠上部的容积,所以,在保证换热量的前提下,最上层的吸热凸起2距离锅体I顶部的边缘大约50-200mm。本实施例,只在锅体I的侧面设置吸热凸起2,增加侧面的吸热量,使得锅体I的侧壁和底部受热量相当,保证整个锅体I的温度均匀,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热效率,缩短烹饪时间,节省燃气,同时,有利于烹饪后食物的质量,也可避免出现由于火力集中在锅底而在烹饪时糊锅的现象。实施例二、如图5所不,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锅体I外壁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柱状的吸热凸起2。由于锅体I底部直接接触火焰,温度较高,所以设置在锅体I底部的柱状吸热凸起2的高度较短,大约为5-10mm即可,越往上,柱状吸热凸起2的高度较高,大约在5-40mm之间。这样,在增加了锅体I底部的受热量的同时,也不会使锅底部的吸热量过高,以至于出现糊锅底的现象。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和二不同之处在于,在锅体I的侧面再围绕锅体I设置一呈环形的金属板4,金属板4也可以在锅体I的外侧分片设置,在锅体I底部的位置不设置金属板4,金属板4与锅体I的外壁之间形成夹层5,其中一部分或全部的柱状的吸热凸起2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锅体I和金属板4上,金属板4的材料与吸热凸起2的材料一致。吸热凸起2可以和锅体I 一体铸造成型,另一端部再和金属板4焊接固定。高温烟气从锅体I的底部向两侧上升时,烟气会顺着夹层5向上升,气流在若干个柱状吸热凸起2之间流动形成紊流的同时,金属板4的设置会将烟气集中在夹层5内,高温烟气的热量会更加充分地被吸热凸起2和锅体I吸收,热效率会进一步提高5%左右。实施例四、如图7所示,锅体I的边缘即锅沿处呈台阶状,用于放置锅盖,在边缘处还具有向下弯曲的翻边3,可以使得从锅内流出的液体不会顺着锅体I的外壁向下流至燃气灶上,而是利用翻边3将液体等引至灶台的外侧,不但易于清理,不会粘污锅体I的外壁,同时,液体也不会因为流到燃气灶上而堵塞燃气灶。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锅体外壁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吸热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凸起为柱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的表面为光滑表面,或为凹凸表面,或为螺纹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吸热凸起中,至少一部分所述吸热凸起呈相互交错的方式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凸起以所述锅体底部中心为圆点,按圆周多层排列,每层的所述吸热凸起之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排列,多层所述吸热凸起之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凸起的高度为5-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吸热凸起之间的距离为5_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体侧面的外侧再围绕所述锅体设置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所述锅体的外壁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吸热凸起固定安装于所述夹层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体外壁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所述吸热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边缘处具有向下弯曲的翻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包括锅体,至少在所述锅体外壁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吸热凸起。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锅体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个吸热凸起,加大了锅体的受热面积,使高温的烟气与锅体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热效率。
文档编号A47J27/02GK203028947SQ20132001683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4日
发明者宋焕臣 申请人:青岛瑞迪燃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