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炒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5241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炒菜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炒菜机,其结构包括锅胆,驱动和控制锅胆工作的主机,锅胆与主机之间为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轴接。所述的主机由主机架、定位机构、驱动机构、锅座、可分区域对锅胆进行加热并且贴近锅胆弧形表面的电磁加热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机构、电磁加热机构联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分别与定位机构和锅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固定在定位机构上并且位于定位机构与锅座之间。通过内锅特定的结构,尽可能实现大容量;可以翻炒不同形状、体积的食材。方便清洗、使用,使用寿命长,受热面积大,升温快,传热均匀。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自动烹饪锅的部件,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烹饪锅有两类,一类的加热方式以底部加热为主,无搅拌功能,所以不适合炒菜。另一类采用上下加热方式,锅内配置搅拌叶片,可以起到炒菜的作用,但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加热烹饪锅。
[0003]现有带有搅拌叶片的烹饪锅的加热方式是设有发热盘加热,通过锅体与发热盘接触传热,对锅体底部与发热盘的贴合面要求较高,不足之处是能耗大、升温慢;另外一种是电磁加热,采用平面电磁线圈结构,优点是升温快,缺点是只能底部加热,为此,在锅体上部配置光波管加热来辅助加热。
[0004]采用电磁加热且上部有光波管加热的烹饪锅,时间长后会积碳,清洁困难,碳集聚太多容易着火。而且为了达到自动翻炒的效果,如果采用下部电机驱动搅拌叶片,缺点是在转动轴部位容易渗油渗水、生锈,导致烹饪锅漏电。如果采用上部驱动搅拌,即电机设置在锅体的顶部,电机长期处在高温状态的工作环境中,加速电机的老化速度,使得产品的故障率高。
[0005]从使用操作角度看,现有的产品的操作极不方便,无论是上部驱动还是下部驱动,必须先放搅拌棒再放入需要加工的食材,否则先放食物无法再置入搅拌棒;并且在炒菜时经常有搅拌棒脱落的现象,使用极不方便。
[0006]由于现有的搅拌叶片的烹饪锅为了能更有效地翻炒食物,搅拌棒的叶片需要非常贴近锅体底,否则无法有效将食物进行翻炒。搅拌棒转动时,容易将锅体内的涂层刮落,并将刮落的涂层混合到食物中。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烹饪锅的加热效果差、故障率高、升温效果差、容易刮落锅内的涂层等技术缺点,重新设计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0008]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烹饪锅存在的技术缺点,重新设计一种多功能炒菜机,其结构包括锅胆,驱动和控制锅胆工作的主机,锅胆与主机之间为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轴接。所述的主机由主机架、用于调整和限定锅体倾斜角度的定位机构、通过与锅胆底部的连接器连接从而驱动锅胆转动的驱动机构、安放并容纳整个锅胆的锅座、可分区域对锅胆进行加热并且贴近锅胆弧形表面的电磁加热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机构、电磁加热机构联接。所述的锅座与定位机构连接,锅座与锅胆之间使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方便用户取出食物和清洗锅胆。所述的驱动机构分别与定位机构和锅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固定在定位机构上并且位于定位机构与锅座之间。本发明是通过定位机构调整锅胆的角度,当锅胆的开口水平向上并且不进行转动时,可用作煮饭、煮粥、熬汤用;当锅胆的开口倾斜向上时,是用作炒菜;当锅胆开口水平朝向时,可以用作烘烤食物;当需要取出食物时,只需将锅胆的开口倾斜朝下,方便用户取出烹饪好的食物。
[0009]锅胆由用于盛放食物的锅体和设置在锅体底部的用于与驱动机构进行连接的连接器组成,所述的锅体的内壁由球面的侧壁和锅体底面组成;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翻炒食物的长条状的筋条,所述筋条与锅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筋条由锅体的底部顺着锅体旋转的方向延伸至开口处,筋条的底面与锅体的侧壁相互贴合。当用于炒菜时,锅体内的筋条可以将食物提高并向锅体底面进行翻炒。可拆卸的筋条方便用户拆卸和清洗锅体和筋条。
[0010]所述的锅体为耐高温的磁感应材料制成。或者锅体是由耐高温材料制成,锅体外侧覆盖有一层磁感应材料涂层。具体地说,耐高温材料是使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铝合金材料制成,在耐高温材料外侧覆盖一层能发生磁感应后发热的磁性材料,在耐高温材料内覆盖一层防粘锅涂层。
[0011]所述的电磁加热机构至少由两个可独立控制工作状态的电磁线圈层组成,独立工作电磁线圈层由上至下固定在定位机构内侧,用户可以自由控制电磁加热机构的输出功率。每个电磁线圈层至少由两个可独立工作状态的电磁线圈组成。用户在不同做饭、炒菜模式下,可以选择控制温度。当用于炒菜时,由于食材是处于锅体一侧的侧壁上,只需要对锅体进行局部加热,所以对于没有接触到食材的大部分锅体的侧壁所对应的电磁线圈可自动关闭,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0012]所述的定位机构的内侧面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锅体的轴承或滑轮,锅座上开设有可让轴承或滑轮延伸至锅座内部支撑锅体的通孔。可防止锅胆在进行旋转时与锅座发生摩擦,也可以防止锅座因紧贴高温的锅胆而发生软化、变形。
[0013]所述的定位机构可分别将锅体的开口朝向固定在垂直向上或倾斜30°?60°或倾斜0°?20°。具体地说,定位机构可分别将锅体的开口朝向固定在倾斜35°或40°或45°或50°或55°或倾斜5°或10°或15°或-10°?0°。
[0014]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定位器和定位座组成,所述的定位座与主机架轴接;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轴承或滑轮设置在定位座内侧;所述的驱动驱动机构设置在定位座的底部。
[0015]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内锅特定的结构,尽可能实现大容量;可以翻炒不同形状、体积的食材,具备有炒菜、煎肉排功能;还能具备煮饭、焖、煽、煲汤等功能。
[0016]2.内锅配置不同的搅拌筋条形状,能够满足各种食物的翻炒,加上筋条可拆卸,用户清洗方便。
[0017]3.内锅使用外部驱动、外部加热的结构,并且节省了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搅拌叶的结构,可以防止搅拌叶脱落、避免涂层脱落、延长驱动电机寿命、使用方便。
[0018]4.锅体倾斜角度可以根据烹饪食物状态来调节,食物烹饪好后,调整锅口朝下倾斜,方便取出。
[0019]5.电磁线圈布局在锅体周边,受热面积大,升温快,传热均匀;食物在翻炒过程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加热。加热功率可以根据食物的状态来调节。
[0020]6.内锅旋转翻炒速度快慢可以固定和调节。
[0021]7.内胆可以取出,清洗方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一的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一的锅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一的锅胆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一的电磁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一:如图1、2、5所示,其结构包括锅胆1、驱动和控制锅胆I工作的主机2,锅胆I与主机2之间为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轴接。所述的主机2由主机架21、用于调整和限定锅胆I倾斜角度的定位机构3、通过与锅胆I底部的连接器12连接从而驱动锅胆I转动的驱动机构4、安放并容纳整个锅胆I的锅座5、可分区域对锅胆I进行加热并且贴近锅胆弧形表面的电磁加热机构6和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机构4、电磁加热机构6联接。如图1、2、5所示,所述的锅座5与定位机构3连接,锅座5与锅胆I之间使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方便用户取出食物和清洗锅胆I。所述的驱动机构4分别与定位机构3和锅座5固定连接,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6固定在定位机构3上并且位于定位机构3与锅座5之间。
[0024]如图4、5所示,锅胆I由用于盛放食物的锅体11和设置在锅体11底部的用于与驱动机构4进行连接的连接器12组成,所述的锅体11的内壁由球面的侧壁13和锅体底面14组成;所述侧壁13上设置有用于翻炒食物的长条状的筋条15,所述筋条15与锅体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筋条15由锅体11的底部顺着锅体11旋转的方向延伸至开口 16处,筋条15的底面与锅体11的侧壁13相互贴合。
[0025]如图4所示,所述的锅体11为耐高温的磁感应材料制成。
[0026]如图6所示,所述的电磁加热机构6由两个可独立控制工作状态的电磁线圈层61组成,独立工作电磁线圈层61由上至下固定在定位机构3内侧,用户可以自由控制电磁加热机构6的输出功率。每个电磁线圈层61由十个可独立工作状态的电磁线圈62组成。
[0027]如图1、2、6所示,所述的定位机构3的内侧面设置有三个用于支撑锅体11的轴承7,锅座5上开设有可让轴承7延伸至锅座5内部支撑锅体11的通孔51。
[0028]如图6所示,所述的定位机构3由定位器31和定位座32组成,所述的定位座32与主机架21轴接;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6、轴承7设置在定位座32内侧;所述的驱动驱动机构4设置在定位座32的底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炒菜机,其结构包括锅胆,驱动和控制锅胆工作的主机,锅胆与主机之间为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轴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由主机架、用于调整和限定锅体倾斜角度的定位机构、通过与锅胆底部的连接器连接从而驱动锅胆转动的驱动机构、安放并容纳整个锅体的锅座、可分区域对锅胆进行加热并且贴近锅胆弧形表面的电磁加热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机构、电磁加热机构联接;所述的锅座通过定位机构与支架活动轴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分别与定位机构和锅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固定在定位机构上并且位于定位机构与锅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锅胆由用于盛放食物的锅体和设置在锅体底部的用于与驱动机构进行连接的连接器组成,所述的锅体的内壁由球面的侧壁和锅体底面组成;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翻炒食物的长条状的筋条,所述筋条与锅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筋条由锅体的底部顺着锅体旋转的方向延伸至开口处,筋条的底面与锅体的侧壁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为耐高温的磁感应材料制成;或者锅体 是由耐高温材料制成,锅体外侧覆盖有一层磁感应材料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加热机构至少由两个可独立控制工作状态的电磁线圈层组成,独立工作电磁线圈层由上至下固定在定位机构内侧,每个电磁线圈层至少由两个可独立工作状态的电磁线圈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的内侧面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锅体的轴承或滑轮,锅座上开设有可让轴承或滑轮延伸至锅座内部支撑锅体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可分别将锅体的开口朝向固定在垂直向上或倾斜30°~60°或倾斜0°~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定位器和定位座组成,所述的定位座与主机架轴接;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轴承或滑轮设置在定位座内侧;所述的驱动驱动机构设置在定位座的底部。
【文档编号】A47J27/00GK104013300SQ201410294530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刘卫林, 王超, 刘诗锋, 黄昭, 张连宝 申请人:广东顺德金易厨电器有限公司, 佛山顺德东方麦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