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空气榨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28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空气榨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包括基座和设置于基座上的榨油组件,所述榨油组件的顶部还设置有炒料组件,炒料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锅体和盖合在锅体顶部的锅盖,锅体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器和出料口,锅盖的内侧设置有发热装置和风轮,锅盖的外侧设置有驱动风轮的电机和与基座进行铰接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气榨锅,具有油料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榨油效率高、出油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高效空气榨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榨油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炒料功能的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榨油机,其炒料装置包括锅体,锅体的外部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将 锅体进行加热,间接性地对锅体内的诸如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进行加热。这样的加热方 式使得锅体内的油料受热不均,与锅体直接接触的油料容易因温度过高而被焦化,即俗称 的炒焦,焦化后的油料会产生毒素,人体食用后容易致癌;而锅体中心位置的油料则因远离 锅体而难以被加热至工艺所需的温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对油料进行快速均匀加 热,且可加工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用油的高效空气榨锅。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种高效空气榨锅,包括基座和设置于基座上的榨油组件,所述榨油组件的顶部 还设置有炒料组件,炒料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锅体和盖合在锅体顶部的锅盖,锅体的底部 设置有搅拌器和出料口,锅盖的内侧设置有发热装置和风轮,锅盖的外侧设置有驱动风轮 的电机和与基座进行铰接的连接部。
[0006] 进一步,所述发热装置为环绕在风轮外围的卤素管。
[0007] 进一步,所述锅盖的内侧还设置有围闭发热装置和风轮的保护罩,保护罩上设置 有与锅体的内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排风口。
[0008] 进一步,所述保护罩内还设置有以风轮为中心、径向向外扩散的涡旋型风道,所述 发热装置设置于涡旋型风道内。
[0009] 进一步,所述榨油组件包括榨杆,榨杆包括杆体和环绕在杆体外部的螺旋片,杆体 的外径由后端往前端逐渐增大,螺旋片沿杆体轴线依次设置进料段、过渡段和保压段,进料 段、过渡段和保压段的螺距分别为第一螺距、第二螺距和第三螺距,第一螺距大于第三螺 距,第二螺距介于第一螺距与第三螺距之间,螺旋片的进料段、过渡段和保压段在杆体轴线 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0010] 进一步,所述榨油组件包括榨樘,榨杆套装于具有中空筒状结构的榨樘内,榨樘的 前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设有端盖,端盖上设置有出渣口和使榨杆与榨樘的轴线相重合并以 可转动的方式固定榨杆的支撑部,支撑部通过轴承与榨杆的前端相连接。
[0011] 进一步,所述轴承为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
[0012] 进一步,所述榨杆的前端设置有容纳轴承并固定轴承外圈的凹槽;所述支撑部为 设置于端盖中心并用于固定轴承内圈的第一凸起。
[0013] 进一步,所述榨杆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轴承内圈的第二凸起;所述支撑部为设置于 端盖中心并用于固定轴承外圈的第一轴承座。
[0014] 进一步,所述端盖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卡合连接的方式固设于榨樘的前端。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气榨锅,通过在 锅盖内侧设置加热装置和风轮,使加热装置产生的热空气在风轮的作用下在锅体内部进行 循环,不但减少了能源的损耗,还提高了锅体内的诸如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的加热速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气榨锅采用的是热空气进行加热,因此可对与热空气相接触的油 料进行均匀加热,并且通过设置在锅体底部的搅拌器的不断搅动,使得油料能不断地与锅 体内的热空气相接触,从而加快油料的加热速度,并且使油料能得到均匀加热,不会出现炒 焦的现象,避免了油料因炒焦而产生毒素,使高效空气榨锅能加工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的油料。经过试验验证,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气榨锅比现有技术中的炒料装置的加热速度 要快3倍以上。此外,将榨杆的进料段的第一螺距设置成大于保压段的第三螺距,从而使 得螺旋片能根据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在压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压榨力及进 给速度。进料段的第一螺距设置为相对较大值,能使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的供给速度提 高,使压榨效率提升;而保压段的第三螺距设置为相对较小值,则会使油料在保压段的停留 时间延长以及所受到的压榨力增大,使得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能得到充分的压榨,从而 提高油料的出油率。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气榨锅还能提高油料的压榨效率以及油料的出油 率。通过在榨樘的前端设置用于固定榨杆自由端的端盖,使得榨樘与榨杆的轴线能始终保 持重合状态,进而使得榨杆与榨樘之间能保持均匀的工艺间隙,使得榨杆受力均匀,从而确 保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气榨锅能保持高效运转并延长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7] 图1为实施例一的高效空气榨锅的锅盖闭合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0018] 图2为实施例一的商效空气棒锅的锅盖打开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0019] 图3为实施例一的榨杆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4为实施例一的榨杆的剖视图;
[0021] 图5为实施例一的榨樘与端盖的示意图;
[0022] 图6为实施例一的榨油组件拆解剖视图;
[0023] 图7为实施例二的榨油组件拆解剖视图;
[0024] 图8为实施例三的榨油组件拆解剖视图;
[0025] 图9为实施例四的榨油组件拆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一
[0027] 如图1-图6所示的高效空气榨锅5,包括基座50、榨油组件51和炒料组件6。
[0028] 设置于基座50上的榨油组件51包括榨樘1、端盖2和榨杆3。
[0029] 榨樘1呈中空筒状结构,其径向截面呈正多边型,优选为正六边形,以利于被压榨 出来的植物油可在榨樘1的内壁夹角处形成集油槽。榨樘1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口 10,榨樘 1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 13。
[0030] 榨杆3从榨樘1的后端套装于的榨樘1内,花生、芝麻、大豆等呈松散状态的油料 从进料段33处落入榨杆3,螺旋片31将油料往保压段35方向进行推送,并在此过程中将花 生、芝麻、大豆等油料逐步进行加压挤榨,从而使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中所含的植物油被 压榨出来,而油渣则在保压段35的末端通过端盖2上的出渣口 20排出高效空气榨锅5外, 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空气榨锅5内配置容器用于收集油渣。由于油料在保压段35停留 的时间越长、受到的压力越大,则出油量也越大。因此,将第一螺距T1设置成大于第三螺距 T3,能使油料在保压段35停留更长时间、承受更大的压力,使油料的出油率更高,同时,也 能实现进料段33的快速供料,提升榨杆3的油料供给速度。
[0031] 榨樘1的前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设有端盖2,端盖2上设置有使榨杆3与榨樘1两 者的轴线相重合并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榨杆3的前端的支撑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通过 滚动轴承4与榨杆3的前端进行连接,以减少支撑部与榨杆3之间的摩擦。
[0032] 榨杆3通过滚动轴承4可以实现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端盖2的支撑部上。具体 为,榨杆3的前端设置容纳滚动轴承4并固定滚动轴承4外圈的凹槽32,支撑部为设置于端 盖2上并用于固定滚动轴承4内圈的第一凸起24,从而使得支撑部能起到支撑并固定榨杆 3的前端的作用,使榨杆3的前端与榨樘1的内壁保持均匀的工艺间隙。
[0033] 为便于清理榨樘1内的油渣以及方便滚动轴承4的拆装,端盖2设置为以可拆卸 的方式固设于榨樘1的前端。具体为,端盖2与榨樘1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榨樘1 的前端设置外螺纹11 ;端盖2包括本体22、设置于本体22中心位置的支撑部和沿本体22 的边缘并朝向榨樘1的方向延伸出的折边21,折边21上设置有与外螺纹11进行配合的内 螺纹211,内螺纹211与外螺纹11的相互配合使得端盖2能紧固于榨樘1的前端。榨樘1 内的油渣虽然可从榨樘1的径向上开口往外排,但为使榨杆3的受力均匀,优选为从榨樘1 的前端排出,并在本体22上设置出渣口 20。
[0034] 榨杆3由高效空气榨锅5上的驱动装置36带动其转动,驱动装置36与榨杆3的 后端进行连接。榨杆3包括杆体30和环绕在杆体30外部的螺旋片31,杆体30的外径由 后端往前端逐渐增大,以逐步压榨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螺旋片31沿杆体30的轴线依 次设置进料段33、过渡段34和保压段35,进料段33、过渡段34和保压段35的螺距分别为 第一螺距T1、第二螺距T2和第三螺距T3。为使进料段33能快速地将油料往保压段35方 向进行推送以及增加保压段35的出油率,第一螺距T1设置成大于第三螺距T3,而第二螺 距T2则优选为介于第一螺距T1与第三螺距T3之间。第一螺距T1与第三螺距T3的比值 优选为3:1?2:1,也即是当第三螺距T3为8mm时,第一螺距T1可为16mm-24mm。进料段33、 过渡段34和保压段35在杆体30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相等,也即是把杆体30划分成 长度相同的三段,每一段分别对应进料段33、过渡段34和保压段35。
[0035] 榨油组件51的顶部设置有炒料组件6,炒料组件6包括顶部开口的锅体61和盖 合在锅体61顶部的锅盖62,锅盖62的边缘位置还可以设置密封圈,以使锅盖62与锅体61 之间进行紧密接触,防止锅体61内的热空气扩散出锅体61外。锅体6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 使诸如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进行翻滚和加快油料之间进行热传递的搅拌器611。锅体61 的底部设置有使油料排出的出料口 613,出料口 613设置于榨樘1的入料口 13的上方,出料 口 613与入料口 13之间设置有使出料口 612打开或关闭的落料器63,以使加热后的油料能 根据需要自动落入榨樘1内。
[0036] 锅盖62的内侧设置有发热装置和风轮623。锅盖62的内侧还设置有围闭发热装 置和风轮623的保护罩624,以防止锅体61内的油料弹入风轮623中,损坏风轮623,并且还 能在打开锅盖62时,防止风轮623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保护罩624上设置有与锅体61的内 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以使锅体61内腔的空气能在发热装置与油料之间进行循环。 保护罩624内设置有以风轮623为中心、径向向外扩散的涡旋型风道625,涡旋型风道625 应绕风轮623外围一圈以上,风轮623驱动空气并通过保护罩624上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在 锅体61的内腔与涡旋型风道625之间进行循环。发热装置设置于涡旋型风道625内,以增 强热交换的效果。发热装置为可将空气进行加热的装置,优选为至少环绕在风轮623外围 1圈的齒素管622,齒素管622具有热效率1?、加热不氧化、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37] 锅盖62的外侧设置有驱动风轮623的电机621和与基座50进行铰接的连接部 620。连接部620用于将锅盖62和基座50进行铰接,便于使用者打开或闭合锅盖62,连接 部620呈中空结构,其中空腔体用于收纳锅盖62上的电器部件与基座50相连的电线。连 接部620还具有围闭电机621防止使用者或其他人员误触电机621造成伤害的作用。
[0038] 实施例二
[003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的端盖2与榨樘1以螺纹连接的 方式进行连接,榨樘1的前端设置外螺纹11 ;端盖2包括本体22、设置于本体22中心位置 的支撑部和沿本体22的边缘并朝向榨樘1的方向延伸出的折边21,折边21上设置有与外 螺纹11进行配合的内螺纹211,内螺纹211与外螺纹11的相互配合使得端盖2能紧固于榨 樘1的前端。
[0040]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端盖2与榨樘1以法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榨樘1的 前端设置有第一法兰12,端盖2包括本体22、设置于本体22中心位置的支撑部和沿本体22 的边缘朝并朝向榨樘1的方向延伸出的折边21,折边21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12进行配合 的第二法兰212,第一法兰12与第二法兰212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端盖2能紧固于 榨樘1的前端。其他部分则与实施实施例一相同。
[0041] 实施例三
[004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的榨杆3的前端设置容纳滚动轴 承4并固定滚动轴承4外圈的凹槽32,支撑部为设置于端盖2上并用于固定轴承内圈的第 一凸起24。端盖2与榨樘1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榨樘1的前端设置外螺纹11 ;端 盖2包括本体22、设置于本体22中心位置的支撑部和沿本体22的边缘并朝向榨樘1的方 向延伸出的折边21,折边21上设置有与外螺纹11进行配合的内螺纹211,内螺纹211与外 螺纹11的相互配合使得端盖2能紧固于榨樘1的前端。
[004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榨杆3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滚动轴承4内圈的第二凸起 321 ;支撑部为设置于端盖2上并用于固定滚动轴承4外圈的第一轴承座241。
[0044]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端盖2与榨樘1以法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榨樘1的 前端设置有第一法兰12,端盖2包括本体22、设置于本体22中心位置的支撑部和沿本体22 的边缘朝并朝向榨樘1的方向延伸出的折边21,折边21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12进行配合 的第二法兰212,第一法兰12与第二法兰212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端盖2能紧固于 榨樘1的前端。其他部分则与实施实施例一相同。
[0045] 实施例四
[004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的榨杆3的前端设置容纳滚动轴 承4并固定滚动轴承4外圈的凹槽32,支撑部为设置于端盖2上并用于固定轴承内圈的第 一凸起24。
[0047]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榨杆3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滚动轴承4内圈的第二凸起 321 ;支撑部为设置于端盖2上并用于固定滚动轴承4外圈的第一轴承座241。其他部分则 与实施实施例一相同。
[0048] 上述实施例均以选用滚动轴承4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本实用新 型的高效空气榨锅5也可以使用滑动轴承对滚动轴承4进行替换;还可以使用平面轴承对 滚动轴承4进行替换,相应地,在端盖2的中心设置能安装并固定平面轴承静止端的第二轴 承座。
[0049] 端盖2与榨樘1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除了上述实施例所具体列举的螺纹 连接和法兰连接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卡合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5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 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包括基座和设置于基座上的榨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 组件的顶部还设置有炒料组件,炒料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锅体和盖合在锅体顶部的锅盖, 锅体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器和出料口,锅盖的内侧设置有发热装置和风轮,锅盖的外侧设置 有驱动风轮的电机和与基座进行铰接的连接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为环绕在风 轮外围的卤素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内侧还设置有 围闭发热装置和风轮的保护罩,保护罩上设置有与锅体的内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排风口。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内还设置有以 风轮为中心、径向向外扩散的涡旋型风道,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涡旋型风道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组件包括榨杆, 榨杆包括杆体和环绕在杆体外部的螺旋片,杆体的外径由后端往前端逐渐增大,螺旋片沿 杆体轴线依次设置进料段、过渡段和保压段,进料段、过渡段和保压段的螺距分别为第一螺 距、第二螺距和第三螺距,第一螺距大于第三螺距,第二螺距介于第一螺距与第三螺距之 间,螺旋片的进料段、过渡段和保压段在杆体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组件包括榨樘,榨 杆套装于具有中空筒状结构的榨樘内,榨樘的前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设有端盖,端盖上设 置有出渣口和使榨杆与榨樘的轴线相重合并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榨杆的支撑部,支撑部通 过轴承与榨杆的前端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滚动轴承或滑 动轴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杆的前端设置有容 纳轴承并固定轴承外圈的凹槽;所述支撑部为设置于端盖中心并用于固定轴承内圈的第一 凸起。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杆的前端设置有固 定轴承内圈的第二凸起;所述支撑部为设置于端盖中心并用于固定轴承外圈的第一轴承 座。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以螺纹连接、法 兰连接或卡合连接的方式固设于榨樘的前端。
【文档编号】C11B1/06GK203831822SQ20142007500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0日
【发明者】江友飞, 余文俊, 方于祥, 黄家聪, 吴卫新 申请人:江门市君盛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