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包括拌锅叶片,和用于清理拌锅内侧壁上水泥混凝土残渣的清理片,在清理时,清理片一端与拌锅叶片固定安装在一起,另一端与拌锅内侧壁上的水泥混凝土残渣相接。本实用新型中将清理片安装在拌锅叶片上,安装好后,启动水泥混凝土拌合锅,随着拌锅叶片不断的旋转,清理片能够将紧贴于拌锅内壁的水泥混凝土残渣刮落,避免了人工清除的繁琐和不安全性,效率高,清理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清理片是在拌合结束后安装在拌锅叶片上的,所以不会影响水泥混凝土正常的拌合过程;本实用新型应用广泛,清除水泥混凝土残渣效率高,避免了人工清除的繁琐和危险性。
【专利说明】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混凝土清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水泥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等材料用水混合后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水泥混凝土问世以来,一直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道路工程领域中。根据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年报,全国有铺装路面210.34万公里,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59.13万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151.21万公里,比上年年底分别增加18.54万公里、4.88万公里和13.66万公里。鉴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的广泛性,国内外与公路交通行业有密切关系的各大高校、研宄院和检测中心等单位,需要经常成型并养护水泥混凝土试件用以科学研宄。然而,常见的试验用水泥混凝土拌合锅在拌合水泥混凝土后,拌锅内不可避免的会留有残渣,并且不易手工进行清理。但若不及时清理,这些水泥混凝土残渣会逐渐硬化,并紧贴于拌锅内壁或拌锅叶片,从而变得异常难于清理,严重时更会使拌锅叶片受阻挡无法转动,导致仪器失效,给科研机构等单位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影响了科学研宄的进程。
[0003]现有水泥混凝土拌合锅叶片边缘很光滑,且其与拌锅内壁之间有一定宽度的缝隙,这就导致拌锅叶片不能将拌锅内壁上粘附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刮干净。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清理装置能将这些粘附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清理干净,一般利用平铲等工具刮除、敲打残留物使之脱落。但是,人工清理往往比较繁琐且由于拌合锅空间所限,人工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清理。一旦未清理干净,残留的水泥混凝土将会硬化并紧紧粘附于拌锅内壁,导致更加难以清理。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清理效率高、效果好的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包括拌锅叶片,和用于清理拌锅内侧壁上水泥混凝土残渣的清理片,在清理时,清理片一端与拌锅叶片固定安装在一起,另一端与拌锅内侧壁上的水泥混凝土残渣相接。
[0007]所述清理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锯齿和锯背,其中锯齿与水泥混凝土残渣相接,锯背与拌锅叶片固定安装。
[0008]所述清理片与拌锅叶片的弯曲弧度一致。
[0009]所述锯背为片状且与拌锅叶片的一侧部分重叠后固定安装在一起。
[0010]所述锯背设置有能够卡接在拌锅叶片上的U型卡槽结构。
[0011]所述拌锅叶片和清理片上对应设置通孔,且通过配套的螺母和螺帽进行固定。
[0012]所述清理片与拌锅内侧壁之间留有0.5?1.5mm的间隙。
[0013]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中按照常规方法拌合水泥混凝土,当水泥混凝土拌合完成后,清理干净拌锅叶片上粘附的水泥混凝土,将清理片安装在拌锅叶片上,安装好后,启动水泥混凝土拌合锅,随着拌锅叶片不断的旋转,清理片能够将紧贴于拌锅内壁的水泥混凝土残渣刮落,避免了人工清除的繁琐和不安全性,效率高,清理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清理片是在拌合结束后安装在拌锅叶片上的,所以不会影响水泥混凝土正常的拌合过程;水泥混凝土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广泛,无论是各个科研院校,或者是检测中心、施工单位实验室等,大多都配备有水泥混凝土拌锅,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清理拌合后拌锅内壁的水泥混凝土残渣,保证了拌锅的良好使用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水泥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本实用新型造价低、装置原理简单、安装方便,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本实用新型清除水泥混凝土残渣效率高,避免了人工清除的繁琐和危险性。
[0015]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水泥混凝土残渣相接的锯齿,可以对已经硬化并紧贴于拌锅内壁的水泥浆或水泥混凝土进行破碎并逐渐刮落。
[0016]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清理片与拌锅叶片的弯曲弧度一致,能够有效保证清理片安放合适,与拌锅叶片结合牢固。
[0017]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清理片的锯背与拌锅叶片的一侧部分重叠的方式固定安装,使安装方便,连接牢靠,在清理水泥混凝土的过程中,清理片受力均匀。
[0018]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锯背上设置卡槽结构,使固定更牢靠稳定。
[0019]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拌锅叶片和清理片上设置通孔,使用螺母和螺帽进行固定,安装固定方便、快捷。
[0020]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清理片和拌锅内侧壁直接设置间隙,即能够有效地将水泥混凝土残渣清理干净,又能保证清理片和拌锅内侧壁无摩擦,减少两者之间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的后视图。
[0024]其中:1-拌锅叶片;2_清理片;3-螺母;4_据齿;5_据背。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拌锅叶片I和清理片2,两者具有相同的弯曲弧度,便于紧密贴合,安装牢固。清理片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锯齿4和锯背5,锯背5为片状或者开设U型卡槽结构,U型卡槽结构的开口在背对锯齿4的一端。
[0027]拌锅叶片I和锯背5上分别钻有孔径相同的通孔,锯背5为片状时将锯背5和拌锅叶片I部分重叠,锯背5开设U型卡槽结构时,将U型卡槽结构卡接在清理片2上,使两者上的通孔能够相接,通过配套的螺母3和螺帽穿过该通孔将两者固定连接,连接完成后,锯齿4与拌锅内侧壁之间留有0.5?1.5mm的间隙。
[0028]本实用新型主要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按照常规方法拌合水泥混凝土,当水泥混凝土拌合完成后,清理干净拌锅叶片I上粘附的水泥混凝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清理片2能够安放合适,此时,将清理片2与拌锅叶片I部分重叠或者卡接,使锯背5上的通孔与拌锅叶片I上的通孔重叠,将螺母3穿过通孔并上紧螺帽,保证清理片2和拌锅叶片I能够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清理片2在安装后应保证其锯齿4顶端与拌锅内壁之间的缝隙宽度应在Imm左右,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以确保其能最大限度地清理残渣,同时锯齿5又不与拌锅内壁直接接触产生摩擦,间隙优选0.5?1.5mm。安装好清理片2后,启动水泥混凝土拌合锅,随着拌锅叶片I不断的旋转,带动清理片2转动,清理片2能够将紧贴于拌锅内壁的水泥混凝土残渣刮落,避免了人工清除的繁琐和不安全性。此外,对于已经硬化并紧贴与拌锅内壁的水泥浆或水泥混凝土,亦可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清理,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清理片2前端坚硬的锯齿5可以对硬化的水泥浆或水泥混凝土进行破碎并逐渐刮落。本实用新型清理片是在拌合结束后安装的,不会影响水泥混凝土正常的拌合过程。
[002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
[0030]首先,水泥混凝土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广泛,无论是各个科研院校,或者是检测中心、施工单位实验室等,大多都配备有水泥混凝土拌锅。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清理拌合后拌锅内壁的水泥混凝土残渣,保证了拌锅的良好使用性,促进水泥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
[0031]第二,本实用新型造价低、装置原理简单、安装方便,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0032]第三,本实用新型清除水泥混凝土残渣效率高,避免了人工清除的繁琐和危险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拌锅叶片(I),和用于清理拌锅内侧壁上水泥混凝土残渣的清理片(2),在清理时,清理片(2) —端与拌锅叶片(I)固定安装在一起,另一端与拌锅内侧壁上的水泥混凝土残渣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片(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锯齿(4)和锯背(5),其中锯齿(4)与水泥混凝土残渣相接,锯背(5)与拌锅叶片(I)固定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片(2)与拌锅叶片(I)的弯曲弧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锯背(5)为片状且与拌锅叶片(I)的一侧部分重叠后固定安装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锯背(5)设置有能够卡接在拌锅叶片(I)上的U型卡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拌锅叶片(I)和清理片(2)上对应设置通孔,且通过配套的螺母(3)和螺帽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残渣简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片(2)与拌锅内侧壁之间留有0.5?1.5mm的间隙。
【文档编号】B08B1/02GK204261975SQ201420666404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申爱琴, 薛翠真, 宁利鹏, 张明虎, 张敬 申请人: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