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扣式胶条刷轮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232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套扣式胶条刷轮及其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扣式胶条刷轮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刷轮可以对设备或者产品的表面进行清理。

目前的刷轮其结构为,一根筒状或者棒料的主体,在主体上设有若干刷毛植入孔,在刷毛植入孔中植入刷丝。

这种结构的刷轮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不易组装,刷丝的植入工序繁琐,无形中降低了组装和更换效率;

2、刷丝在清理产品时,其容易发生卡料的现象,导致清理效果较差,同时,增加了更换刷丝的频率。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棕刷轮[申请号:97209913.1],其主要是涉及一种为便于换装木工磨光机棕刷轮的棕刷组而设计的轮盖,该轮盖是由凹模套座及套盖所组成,可利用凹模套座上所形成的开口凹槽快速、正确地将各棕刷组套入其中,通过套盖对各棕刷组产生限止定位的作用,藉此可达到快速、正确安装棕刷组,并可避免各棕刷组于操作时发生松散、脱离的现象,以维护操作者的安全。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诸多的优点,但是,上述的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刷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易卡料且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套扣式胶条刷轮。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组装且不易卡料的套扣式胶条刷轮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套扣式胶条刷轮包括环形主体,在环形主体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第一凹凸配合结构,在环形主体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能与第一凹凸配合结构匹配的第二凹凸配合结构,在环形主体的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胶条且所述的胶条合围形成至少一圈。

胶条呈外端小内端大的圆锥柱结构。

在上述的套扣式胶条刷轮中,所述的第一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环形主体一端端面上的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配合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一配合凹槽之间形成第一配合凸起;所述的第二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环形主体另一端端面上的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配合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二配合凹槽之间形成第二配合凸起。

在上述的套扣式胶条刷轮中,所述的第一配合凹槽和第二配合凹槽错位设置,且所述的第一配合凹槽与第二配合凸起一一对应,第一配合凸起与第二配合凹槽一一对应。

在上述的套扣式胶条刷轮中,在每个第一配合凸起和环形主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根胶条,且所述的胶条合围形成一圈。

在上述的套扣式胶条刷轮中,在每个第二配合凸起和环形主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根胶条,且所述的胶条合围形成一圈。

在上述的套扣式胶条刷轮中,所述的第一配合凹槽呈外大内小的燕尾槽结构,第一配合凸起呈外小内大的燕尾体结构。

在上述的套扣式胶条刷轮中,所述的第二配合凹槽呈外大内小的燕尾槽结构,第二配合凸起呈外小内大的燕尾体结构。

在上述的套扣式胶条刷轮中,所述的环形主体的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胶条植入孔,所述的胶条内端插于胶条植入孔中。

本套扣式胶条刷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环形主体,相邻的两个环形主体之间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对接,在环形主体的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胶条且所述的胶条合围形成至少一圈。

在上述的套扣式胶条刷轮组件中,所述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环形主体中的一个环形主体一端端面上的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配合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一配合凹槽之间形成第一配合凸起,在另外一个环形主体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配合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二配合凹槽之间形成第二配合凸起,所述的第一配合凹槽与第一配合凸起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所述的第一配合凸起与第二配合凹槽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套扣式胶条刷轮的优点在于:

1、设计更合理,设置的胶条其代替了多根刷丝的结构,其避免了在清理过程中的卡料,同时,更加易于组装和更换。

2、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

3、设置的第一凹凸配合结构和第二凹凸配合结构,其可以提高生产组装效率,符合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环形主体1、第一凹凸配合结构2、第一配合凹槽21、第一配合凸起22、第二凹凸配合结构3、第二配合凹槽31、第二配合凸起32、胶条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套扣式胶条刷轮包括环形主体1,环形主体1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在环形主体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第一凹凸配合结构2,该第一凹凸配合结构2包括设置在环形主体1一端端面上的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配合凹槽21,相邻的两个第一配合凹槽21之间形成第一配合凸起22;第一配合凸起22与环形主体1连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便于后续的组装,上述的第一配合凹槽21呈外大内小的燕尾槽结构,第一配合凸起22呈外小内大的燕尾体结构。

在环形主体1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能与第一凹凸配合结构2匹配的第二凹凸配合结构3,该第二凹凸配合结构3包括设置在环形主体1另一端端面上的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配合凹槽31,相邻的两个第二配合凹槽31之间形成第二配合凸起32。第二配合凸起32与环形主体1连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便于后续的组装,上述的第二配合凹槽31呈外大内小的燕尾槽结构,第二配合凸起32呈外小内大的燕尾体结构。

其次,第一配合凹槽21和第二配合凹槽31错位设置,且所述的第一配合凹槽21与第二配合凸起32一一对应,第一配合凸起22与第二配合凹槽31一一对应。

在环形主体1的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胶条4且所述的胶条4合围形成至少一圈。在环形主体1的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胶条植入孔,所述的胶条4内端插于胶条植入孔中。

胶条4为PU胶条,当然,只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其它材质同样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中。

设置的胶条4其代替了多根刷丝的结构,其避免了在清理过程中的卡料,同时,更加易于组装和更换。

另外,在每个第一配合凸起22和环形主体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根胶条4,且所述的胶条4合围形成一圈。在每个第二配合凸起32和环形主体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根胶条4,且所述的胶条4合围形成一圈。

设置的第一凹凸配合结构2和第二凹凸配合结构3,其可以提高生产组装效率,符合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

如图1-4所示,本套扣式胶条刷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环形主体1,相邻的两个环形主体1之间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对接,在环形主体1的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胶条4且所述的胶条4合围形成至少一圈。

具体地,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环形主体1中的一个环形主体1一端端面上的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配合凹槽21,相邻的两个第一配合凹槽21之间形成第一配合凸起22,在另外一个环形主体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配合凹槽31,相邻的两个第二配合凹槽31之间形成第二配合凸起32,所述的第一配合凹槽21与第一配合凸起22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所述的第一配合凸起22与第二配合凹槽31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

将组件设计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刷轮,同时,设置的凹凸配合结构,其可以大幅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在在每个刷轮上分别具有干圆周均匀分布的胶条4,其可以对每个独立的刷轮进行预先组装,组装后对接即可完成组件的组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环形主体1、第一凹凸配合结构2、第一配合凹槽21、第一配合凸起22、第二凹凸配合结构3、第二配合凹槽31、第二配合凸起32、胶条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