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5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
吸尘器发展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其发展初期是用以清理地毯上的灰尘,但在消费者购置后却发现其不单能够用来清理地毯,同时也可在一般的地面上使用,而可发挥极佳的清扫效果,而相关厂商也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而开发出各种不同的吸气头,而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组装衔接在吸气管的末端,以利于墙角、墙面、窗帘……等不同位置的清理,其确具方便性与实用性。
但消费者在使用中发现,传统的吸尘器无法适用于积水的处理,一旦吸尘器吸入地面上的积水,就会使积水渗透穿过吸尘器中的过滤袋或过滤网,并进入马达扇叶室,这样易造成吸尘器的损坏,尤其是在传统的吸尘器马达末配置任何的防水设计,故而使水进入马达扇叶室中时,相当容易发生短路现象,而使马达被烧毁,轻则造成消费者无谓的经济损失,重者更可能引发火灾而发生危险,虽然现代化家庭中使用者一般都具有相当强的概念,不会用一般的干式吸尘器去吸地面上的积水,但若操作时稍有不慎,仍有可能发生意外,其显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为了解决传统干式吸尘器无法适用于积水地面的困扰,又由相关厂商发展出了干湿两用吸尘器,该种结构则是将传统干式吸尘器的结构配置作了整体性的改变,而将马达室与集尘室作适切的隔离,并采不同高度的配置方式,甚至将马达室作密封处理,这样才能避免吸入的积水渗入马达室而发生危险,此一设计确实能够达到设计时所要求的实用性功效,而提供使用者一份更为方便的操作特性,但对于已经购置有干式吸尘器的消费者而言,即无法享受干湿两用的功效,毕竟没有消费者愿意另外购置一台干湿两用的吸尘器来使用,并将已拥有的干式吸尘器抛弃。
有鉴于现有的干式吸尘器有其结构上的限制,而无法提供干湿两用的功效,又市面上的干湿两用吸尘器又因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等等因素让人无法接受,而让一般消费者只能够忍耐干式吸尘器的限制,而勉强使用,其显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主要是以适切的结构配合,而可衔接在干式吸尘器的吸气管末端,这样即可运用干式吸尘器的动力来提供干湿两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凭借桶体与上盖的配合,可在客置适量废弃物时,方便的进行倾倒与清理,提供使用者方便的操作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桶体与一上盖组合而成,在该桶体侧设有一吸入口,而在上盖上则设有排气口,可将一干式吸尘器的吸气管衔接至上盖排气口处,并在桶体吸入口处衔接一吸管。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的周围设有扣合缘,并在桶体周围设有与上盖扣合缘相配合的扣合钩。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桶体的吸入口内侧设有一挡片。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桶体吸入口内侧的挡片是朝向侧边及下方开口。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上盖一侧设有一提把。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底面设有一内套座,该内套座是由底板、肋板与上环所构成,该上环以组装螺栓与上盖相结合,肋板呈辐射分布,而在肋板外侧套设组装过滤层,又肋板中央的底板上方为一环座,其中组装有一浮筒,且该浮筒位于上盖排气口的正下方。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上盖内侧的排气口周围环设有一圈组装壁,该组装壁上设有组装螺孔,而可由组装螺栓将内套座组装至组装壁的下方。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浮筒可为一密封的中空筒体。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浮筒可为一底面开放的筒状结构。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上设有一显示孔,上盖内侧设有一与排气口连接的侧吸管,在上盖相对于显示孔内侧的位置组装有一滑座,并在滑座中组装有一显示块及一弹簧,又在滑座一侧以一衔接管与上盖内侧的侧吸管相衔接。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桶体的下方设有一可供桶体安置其上的环状底座环,该底座环的内径与桶体底面的外径相配合,并在底座环底面设有滚轮。
前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底座环内侧设有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上盖20盖合在桶体10顶面开口处,并将扣合钩13扣合在上盖20周缘的扣合缘23上,而使上盖20与桶体10间形成一密闭的空间,然后将一般传统干式吸尘器的吸气管末端连接至上盖20的排气口21上方,并在桶体10侧的吸入口11侧衔接一吸管,而可由该吸管进行灰尘或积水的吸除清理,当灰尘或积水由吸管吸入桶体10侧的吸入口11时,即会受到挡片12的导引而落入或流入桶体10底部,将灰尘及积水存积于桶体中,空气则穿过过滤层34后由排气口21送至吸尘器中,而可由本实用新型配合干式吸尘器来提供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功效。
又当本实用新型的桶体10内的积水不断增加时,为避免积水充满桶体10内,而由排气口21被吸往吸尘器中,故而可由内套座30中的浮筒36来进行控制,当桶体10中的水量逐渐增加时,其浮筒36即会在内套座30中的环座35内向上浮起,在浮至最高点时,即由浮筒36的顶面将排气口21封阻,为确保其封阻效果,也可在排气口21底缘设置一橡胶垫圈38,而达到更佳的密封效果,另在排气口21侧设有一侧吸管27,当排气口21被封阻时,该侧吸管27中即会产生极强的负压,经由衔接管43的传递,会使滑座40中的显示块41将弹簧42压缩,而被拉向衔接管43侧,由于该显示块41贴靠上盖20显示孔24的一面上设有不同的颜色标示,故而当该显示块41在滑座40中产生位移时,即可在显示孔24处显示出红色或不同的颜色,以告知使用者桶体10中的积水已需倾倒,并避免干式吸尘器本身吸入气流不足,产生马达过热而烧毁,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搭配传统的干式吸尘器来提供干湿两用的吸尘器功效,其结构简单而成本低廉,同时可搭配各种不同型式的现有干式吸尘器来运用。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的部份结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的上盖内侧的平面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
图1中的底座环部份放大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
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其中可以见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桶体10与上盖20构成,在桶体10一侧设有一吸入口11,并在桶体10周围设有与上盖20相扣合的扣合钩13;上盖20的造型规格与桶体10开口相配合,而可盖合在桶体10上方,在上盖20顶面上设有一排气口21,并在一侧设有一提把22,又在其周缘设有供扣合钩13相扣合的扣合缘23,另在上盖20上适当位置设有一显示孔24,另在上盖20底面设有一覆设有过滤层34的内套座30;在桶体10的下方设有一环状的底座环50,该底座环50的内径与桶体10底面的外径相配合,并在底座环50底面设有滚轮51,而可将桶体10安置在底座环50上,以利于拉行时移动位置。
配合图2中的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的部份结构组合剖面示意图观之,其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配置有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桶体10的吸入口11内侧设有一挡片12,该挡片的开口是朝向侧边及下方,而可让吸入口11进入桶体10中的气流偏转方向;在上盖20上设有一排气口21,在上盖20内侧的排气口21周围环设有一圈组装壁25,配合图3的平面图可知,该组装壁25的适当位置上设有组装螺孔26,而可由组装螺栓37将一内套座30组装至组装壁25的下方;该内套座30主要是由底板31、肋板32与上环33所构成,该上环33可供组装螺栓37,肋板32呈辐射分布,而可在其外侧套设组装过滤层34,又肋板32中央的底板31上方为一环座35,其中组装有一浮筒36,该浮筒36可为一密封的中空筒体,也可为一如图中所示底面开放的筒状结构;在上盖20相对于显示孔24内侧的位置组装有一滑座40,并在滑座40中组装有一显示块41及一弹簧42,又在滑座40一侧以一衔接管43与上盖20内侧组装壁25侧的侧吸管27相衔接。
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上盖20盖合在桶体10顶面开口处,并将扣合钩13扣合在上盖20周缘的扣合缘23上,而使上盖20与桶体10间形成一密闭的空间,然后将一般传统干式吸尘器的吸气管末端连接至上盖20的排气口21上方,并在桶体10侧的吸入口11侧衔接一吸管,而可由该吸管进行灰尘或积水的吸除清理,当灰尘或积水由吸管吸入桶体10侧的吸入口11时,即会受到挡片12的导引而落入或流入桶体10底部,将灰尘及积水存积于桶体中,空气则穿过过滤层34后由排气口21送至吸尘器中,而可由本实用新型配合干式吸尘器来提供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功效。
又当本实用新型的桶体10内的积水不断增加时,为避免积水充满桶体10内,而由排气口21被吸往吸尘器中,故而可由内套座30中的浮筒36来进行控制,当桶体10中的水量逐渐增加时,其浮筒36即会在内套座30中的环座35内向上浮起,在浮至最高点时,即由浮筒36的顶面将排气口21封阻,为确保其封阻效果,也可在排气口21底缘设置一橡胶垫圈38,而达到更佳的密封效果,另在排气口21侧设有一侧吸管27,当排气口21被封阻时,该侧吸管27中即会产生极强的负压,经由衔接管43的传递,会使滑座40中的显示块41将弹簧42压缩,而被拉向衔接管43侧,由于该显示块41贴靠上盖20显示孔24的一面上设有不同的颜色标示,故而当该显示块41在滑座40中产生位移时,即可在显示孔24处显示出红色或不同的颜色,以告知使用者桶体10中的积水已需倾倒,并避免干式吸尘器本身吸入气流不足,产生马达过热而烧毁,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另在本实用新型的桶体10下方组装有一底座环50,该底座环50底面设有滚轮51,而可将桶体10安置其上以便于移位使用,又配合图4中所示,可以见到在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环50内侧设有小巧的凸块52,当使用者将桶体10置入底座环50中并略为施力下压时,即会使桶体10的底缘夹设在底座环50凸块52中,而不会在移位时轻易脱离,又当使用者欲倾倒清理桶体10中的污水或废弃物时,仅需稍加施力,即可使桶体10从底座环50中脱出,其在运用上相当的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桶体与一上盖组合而成,在该桶体侧设有一可衔接一吸管的吸入口,而在上盖上则设有可衔接干式吸尘器吸气管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的周围设有扣合缘,并在桶体周围设有与上盖扣合缘相配合的扣合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桶体的吸入口内侧设有一挡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桶体吸入口内侧的挡片是朝向侧边及下方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上盖一侧设有一提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底面设有一内套座,该内套座是由底板、肋板与上环所构成,该上环以组装螺栓与上盖相结合,肋板呈辐射分布,而在肋板外侧套设组装过滤层,又肋板中央的底板上方为一环座,其中组装有一浮筒,且该浮筒位于上盖排气口的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上盖内侧的排气口周围环设有一圈组装壁,该组装壁上设有组装螺孔,而由组装螺栓将内套座组装至组装壁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浮筒为一密封的中空筒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浮筒为一底面开放的筒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上设有一显示孔,上盖内侧设有一与排气口连接的侧吸管,在上盖相对于显示孔内侧的位置组装有一滑座,并在滑座中组装有一显示块及一弹簧,又在滑座一侧以一衔接管与上盖内侧的侧吸管相衔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桶体的下方设有一供桶体安置其上的环状底座环,该底座环的内径与桶体底面的外径相配合,并在底座环底面设有滚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底座环内侧设有凸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吸尘器的干湿分离器,其主要是由一桶体与一上盖组合而成,在该桶体侧设有一吸入口,而在上盖上侧设有排气口,其可将一般干式吸尘器的吸气管衔接至上盖排气口处,而由该排气口将桶体中的空气抽出,并在桶体吸入口处衔接一吸管,可由吸管进行灰尘或积水的吸除清理,并将灰尘及积水存积在桶体中,而可由本实用新型配合干式吸尘器提供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功效。
文档编号A47L5/12GK2261225SQ95213500
公开日1997年9月3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2日
发明者李大唐 申请人:汇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