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85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由固定带、缓冲带及补偿结构所组成。所述缓冲带以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叠接一体,且于一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该分叉的第一织层车缝于固定带顶缘,该分叉的第二织层车缝于固定带底缘,并控制该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所形成的开口朝向固定带方向,使缓冲带能因固定带坠落而撕开,补偿结构进一步控制固定带对折,且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设有至少一结合区,使该结合区能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借此,据以改善习用中缓冲带因坠落而单侧撕开情形,进而达到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及欧盟 EN360标准的边缘测试SRL?LE(SRL?Leading Edge)要求。
【专利说明】
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装置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攀岩运动、登山运动、建筑施工等须升降的环境中,皆须借由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来确保人员的安全。
[0003]先前技术,如中国台湾申请第091200907号「防坠落安全带改良」、第101210703号「高空安全绳」、第099202772号「安全工作服及其缓冲包」、第099104089号「附设缓冲包之安全工作服」…专利案,前案所示,这些专利前案均无法通过现今美国ANSI Z359.14标准及欧盟EN360标准中的边缘测试,该边缘测试又称SRL-LE(SRL-Leading Edge),进而造成所接出的测试钢索仍会被R0.13测试钢板割断,实难构成万无一失的保护作用,且有无法继续贩卖的困扰。
[0004]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鉴于此,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终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欧盟EN360标准的边缘测试SRL-LE(SRL-Leading Edge)要求、强化安全保护作用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
[0006]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的目的。
[0007]—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0008]—固定带,其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一长度;
[0009]—缓冲带,其至少以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叠接成一体,且于一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该分叉的第一织层车缝于固定带顶缘,该分叉的第二织层车缝于固定带底缘,该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所形成的开口朝向固定带方向,当固定带坠落时,该缓冲带撕开;以及
[0010]—补偿结构,其进一步控制固定带对折,且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设有至少一结合区,该结合区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
[0011]进一步,该补偿结构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依序设有结合区、释放区、结合区,一结合区处于接近缓冲带的位置,另一结合区处于远离缓冲带的位置,释放区使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二结合区依序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在配合释放区作用下,使固定带多段式作用缓冲带。
[0012]进一步,该补偿结构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依序设有结合区、释放区、结合区、释放区,前端结合区处于接近缓冲带的位置,末端释放区处于远离缓冲带的位置,二释放区使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二结合区依序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
[0013]进一步,该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进一步控制前端结合区拉力强度小于末端结合区拉力强度、末端结合区拉力强度小于缓冲带拉力强度。
[0014]进一步,该缓冲带在两端之间依序形成有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沿着第一区外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在承受坠落作用力时,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依序撕开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且进一步控制第一区拉力强度大于第二区拉力强度、第二区拉力强度小于第三区拉力强度。
[0015]进一步,该结合区由上向下的依序设有多个水平排列的缝线,且上下相邻缝线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的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
[0016]进一步,该缓冲带两端之间所形成的长度不大于固定带长度,且固定带、缓冲带分开折叠,然后以一塑料套固定。
[0017]更进一步,该固定带顶端接出有上联结部、底端则接出有下联结部。
[0018]本实用新型中的缓冲带和补偿结构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符合现今美国ANSIZ359.14、欧盟EN360标准的边缘测试SRL-LE(SRL-Leading Edge)要求,通过固定带能多段式作用缓冲带,进而有效优化该缓冲带的缓冲作用,达到强化安全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收折状态时的外观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带及缓冲带的展开示意图。
[0021]图3、图4为图2撕开缓冲带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C塑料套
[0026]I固定带11上联结部
[0027]12下联结部
[0028]2缓冲带2A第一织层
[0029]2B第二织层21第一区
[0030]22第二区23第三区
[0031]31、33结合区32、34释放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看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有:
[0033]—固定带I,其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一长度,还于顶端接出有上联结部11,使之可通过扣环而安装于防坠器(图中未示),而固定带I底端则接出有下联结部12,该下联结部12可供钢索(图中未示)系结,使之可以连接至使用者身上的安全带;
[0034]一缓冲带2,其两端之间长度不大于固定带I长度,而缓冲带2以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叠接成一体,其可以通过缝线将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叠接车缝成一体,其也可以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本身织线而交织的叠接成一体,另,沿着缓冲带2—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该分叉第一织层2A车缝于固定带I顶缘,该分叉第二织层2B车缝于固定带I底缘,并控制该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开口朝向固定带I方向,以使固定带1、缓冲带2能如图1所示般的分开折叠,然后以一塑料套C固定成一缓冲包,以便在承受坠落作用力时,固定带1、缓冲带2能不互相干涉的展开,使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能如图3及图4所示的依序撕开叠接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举例而言,该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得设定在200kg*面积至300kg*面积,该拉力强度设定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欧盟EN360标准除边缘测试SRL-LE外的最低标准,或略小于该最低标准;以及
[0035]—补偿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其进一步控制固定带I底端朝顶端对折、或者固定带I顶端朝底端对折,且于该固定带I对折的区域,依序的设有结合区31、释放区32、结合区33、释放区34,最前端的结合区31处于接近缓冲带2的位置,最末端的释放区34处于远离缓冲带2的位置,其中,前述释放区32、34使该固定带I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2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31、33通过缝线而将该固定带I对折的区域车缝成一体,其亦可以其它结构将该对折区域固定成一体,只须该二结合区31、33能依序补偿缓冲带2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并控制释放区32能解除该固定带14的补偿作用,即可使固定带I能多段式作用缓冲带2,进而使本实用新型能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欧盟EN360标准,以及其边缘测试SRL-LE要求,经实测发现,当前端结合区31拉力强度小于末端结合区33拉力强度、末端结合区33拉力强度小于缓冲带2拉力强度时,确能强化固定带I及缓冲带2在坠落时的安全保护作用。
[0036]请参看图5,其进一步说明该缓冲带2两端之间依序形成有第一区21、第二区22、第三区23,另,沿着第一区21外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该分叉的第一织层2A车缝于固定带I顶缘,而分叉的第二织层2B车缝于固定带I底缘,并控制该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开口朝向固定带I方向,以便在承受坠落作用力时,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能依序撕开第一区21、第二区22、第三区23,且进一步控制第一区21拉力强度大于第二区22拉力强度、第二区22拉力强度小于第三区23拉力强度,如此即可进一步强化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式缓冲效果。
[0037]请参看图6,其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固定带I对折的区域设有一结合区31,所述结合区31由上向下的依序设有多个水平排列的缝线,且上下相邻缝线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的将该固定带I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这些水平排列缝线,即可因坠落依序断裂,此结合区31交替具有补偿缓冲带2抗撕开的拉力强度、解除该固定带I的补偿作用,进而达到所需的多段式缓冲效果,进而强化其对使用者的安全保护作用,且不会损害使用者身体。
[00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I能多段式作用缓冲带2的结构特征,进而有效优化该缓冲带2的缓冲作用,其在现有结构中可以说是前所未见,且确为一相当杰出且优异的设计,其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创作或公开的发表,故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请。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一固定带,其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一长度; 一缓冲带,其至少以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叠接成一体,且于一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该分叉的第一织层车缝于固定带顶缘,该分叉的第二织层车缝于固定带底缘,该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所形成的开口朝向固定带方向,当固定带坠落时,该缓冲带撕开;以及 一补偿结构,其进一步控制固定带对折,且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设有至少一结合区,该结合区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结构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依序设有结合区、释放区、结合区,一结合区处于接近缓冲带的位置,另一结合区处于远离缓冲带的位置,释放区使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二结合区依序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在配合释放区作用下,使固定带多段式作用缓冲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结构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依序设有结合区、释放区、结合区、释放区,前端结合区处于接近缓冲带的位置,末端释放区处于远离缓冲带的位置,二释放区使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二结合区依序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进一步控制前端结合区拉力强度小于末端结合区拉力强度、末端结合拉力强度小于缓冲带拉力强度。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带在两端之间依序形成有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沿着第一区外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在承受坠落作用力时,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依序撕开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且进一步控制第一区拉力强度大于第二区拉力强度、第二区拉力强度小于第三区拉力强度。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区由上向下的依序设有多个水平排列的缝线,且上下相邻缝线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的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带两端之间所形成的长度不大于固定带长度,且固定带、缓冲带分开折叠,然后以一塑料套固定。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带顶端接出有上联结部、底端则接出有下联结部。
【文档编号】A63B29/02GK205699214SQ20162030490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3日
【发明人】吴芳宽
【申请人】吴芳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