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97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尔夫球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提高击球吸震效果的高尔夫球头。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事高尔夫球运动的人数正在逐渐地增加。一般而言,高尔夫球头依照不同的击球需求与用途,可概略区分成适用于开球或是较长距离击球用的木杆头(Wood Head)、适用于中短距离击球用的铁杆头(Iron Head),以及适用于果岭上推动高尔夫球用的推杆头(Putter)等三种类型。
如图1、2所示,现有的高尔夫球头1,包含一中空的球头本体11,及一固结于该球头本体11上并用于击球的打击面板12。当挥杆的力道愈大时,则该高尔夫球头1的打击面板12所受到的冲击力量也就愈大,相对地,所产生的震动作用力也会跟着变大。当震动作用力过大时,极容易影响击球的精确性,再加上握持球杆的打击者也会因为该高尔夫球头1所传回的震动状况,而使手部产生不适舒服感,特别是对于常用于开球或是长距离击球用的木杆头,其感觉更是明显,在长期使用挥杆击球下,无形中对打击者造成运动伤害。
由于该高尔夫球头1并未有任何可以吸震的设计,因此,所产生的震动是完完整整地传回打击者的手部并且大大地影响击球的平稳度。
如图3所示,另外一种现有的高尔夫球头2,包含一中空的球头本体21,及一固结于该球头本体21前端面上的打击面板22。该球头本体21内部的底面上可界定出一用以容置液体的容室23,利用液体作为吸震体,在该容室23流动时会形成黏滞力的现象,减缓击球时所产生的震动作用力,此方式虽然可以削减部分的震动作用力,但是,在长期使用下,对于保证液体不会泄漏出来的部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会令该球头本体21的外形变得复杂许多,也增加制造上的困难而需付出更多的制造成本。在实际使用上,打击者在挥动球杆时,由于液体是可以流动的,所以会有延迟惯性的现象,容易影响挥杆击球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尔夫球头,可以有效地吸收击球时所产生的震动,使打击者较可稳定地控制击球的方向,同时,可减轻因震动而使打击者手部所产生的不适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球头包含一具有一开口的球头本体,及一盖合于该球头本体的开口的面板单元,该面板单元具有一以钛合金材质制成且位于外侧的打击面板,及一以碳纤维材质制成并结合于该打击面板背面的吸震背板。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该碳纤维材质制成的吸震背板,可在击球时吸收该打击面板的震动,使打击者较可不受到震动的影响,而可平稳地控制击球方向,同时,因为震动回传减少了,打击者的手部也相对不会产生不适感。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现有高尔夫球头的状态;图2是一剖面侧视图,用以辅助说明图1;图3是一剖面侧视图,说明另一现有高尔夫球头的状态;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图5是图4上V-V剖面线的剖面侧视图;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图7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优选实施例是应用于推杆头的高尔夫球头类型;图8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优选实施例是应用于铁杆头的高尔夫球头类型;
图9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图10是一剖面侧视图,用以辅助说明图9;图1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四优选实施例;图12是一剖面侧视图,用以辅助说明图11;图1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五优选实施例;图14是一剖面侧视图,用以辅助说明图13;图1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六优选实施例;图16是一剖面侧视图,用以辅助说明图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表示。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包含一具有一开口51的球头本体5,及一盖合于该球头本体5的开口51上的面板单元6。
该面板单元6具有一以钛合金材质制成且位于外侧的打击面板61,及一以碳纤维质制成并结合固定于该打击面板61背面的吸震背板62。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是在该打击面板61与吸震背板62之间涂布黏胶的胶合方式,而使两者相互结合在一起。该打击面板61的厚度为0.5厘米(cm)。
该吸震面板62是具有一对应于该打击面板61外侧缘的外环肋部621、一位于该外环肋部621内并与之相间隔的内环肋部622,一纵向连贯该外环肋部621与内环肋部622的纵向肋部623、一横向连贯该外环肋部621与内环肋部622且与该纵向肋部623相交错的横向肋部624,及八个弹性吸震体625。该外环肋部621、内环肋部622、纵向肋部623、横向肋部624与该打击面板61相配合可界定出八个容料槽626。该八弹性吸震体625是分别容置固定于该八容料槽626中。
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内环肋部622是概呈圆环形并对应位于该打击面板61的优选击球区域,如其甜蜜区(Sweet Spot),是位于该打击面板61的中心区域,能击出最远的射程。该纵向肋部623是呈垂直走向,该横向肋部624是与该纵向肋部623正交而呈水平走向,当然该纵向肋部623与横向肋部624也可以是呈斜向的交叉状。不应以所揭示的状态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通过该外环肋部621、内环肋部622、纵向肋部623,及横向肋部624相互交织以构成类网状的结构,主要是能提供优选的吸震效果,并且可节省材料的使用。
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弹性吸震体625是由硅胶所制成,但也可以是橡胶、热塑性基胺聚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之类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质,或是,如铝、镁、铜、锌、锡金属或其合金等硬度不高的软性金属所制成,提升该高尔夫球头的吸震能力。
在打击者使用该高尔夫球头打击高尔夫球时,由于该吸震背板62是直接贴附于该打击面板61的背面,也就是说,该打击面板61承受高尔夫球所施予冲击力量而产生的震动作用力会有效地被该吸震背板62所吸收,而能减少震动回传至打击者的手部,避免影响打击者的手部的稳定性,以精确控制击球的方向,同时,也因震动回传的减少因而能减轻手部的不适感。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相同的地方不重复说明,其中不同之处在于该吸震背板62还具有多个补强肋部627。所述的补强肋部627是呈现出由该纵向肋部623、横向肋部624的相交处向外并延伸连接该内环肋部622、外环肋部621的放射状状态,通过上述的补强肋部627能提高该吸震背板62的弹性强度。
在该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强肋部627是等角度间隔排列设置,且其宽度均比该纵向肋部623或横向肋部624为小。在实际实施时,可以就承受撞击的应力分布状况,予以适当地调整其间隔及粗细,以达到优选的吸震效果,不应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在该第二优选实施例中,以应用于木杆头的高尔夫球头类型为例,当然,也可以应用于推杆头的高尔夫球类型(参见图7所示),或是应用于铁杆头的高尔夫球类型(参见图8所示),同样也能让打击者在使用铁杆头进行远距离击球,或是以推杆头进行果岭上的推杆时,可吸收击球时所产生的震动,以稳定地推动高尔夫球。
如图9、10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相同的地方不再重复说明,其中不同之处在于该面板单元6还具有四紧固件63,该面板单元6的打击面板61具有一板体611、一自该板体611背面向后延伸并可界定出一置板槽610的环形凸壁612,及四间隔自该板体611向后凸起且位于该环形凸壁612内的定位凸柱613,每一定位凸柱613具有一可与每一紧固件63锁合的内螺孔614。
该吸震背板62设有四可供该四定位凸柱613穿设的通孔620。结合时,是将该四定位凸柱613穿入该吸震背板62的每一通孔620中,再以该四紧固件63锁合该四内螺孔614,而将该吸震背板62压抵固定于该打击面板61上。在该第三优选实施例中,该吸震背板62是呈实心状,而所述的紧固件63是螺丝,当然也可以是如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是以肋条所架构而成中空状,并于中空处填充具有弹性的吸震体料。
如图11、12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四优选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相同,相同的地方不再重复说明,其中不同之处在于该面板单元6的打击面板61上的每一定位凸柱613设有一外螺纹615,而每一紧固件63上则设有可与每一定位凸柱613的外螺纹615螺合的内螺孔630,利用所述的紧固件63,将该吸震背板62压抵并固定于该打击面板61上。在该第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紧固件63是无贯通的螺帽,也可以是一般的螺帽。易于想象的是,该四定位凸柱613是对应于该吸震背板62中,但也可以略为向外移动,而位于该吸震背板62与环形凸壁612之间,同样可以达到固定该吸震背板62的目的。
如图13、14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五优选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相同,相同的地方不再重复说明,其中不同之处在于该面板单元6还具有一盖覆于该打击面板61的环形凸壁612上的固定盖64,该打击面板61的环形凸壁612与该固定盖64的外周面上各设有四贯通并相间隔的穿孔616、641,所述的穿孔616、641是相对应的,该吸震背板62具有四位于外周面上并对应上述穿孔616、641的螺孔628。而该打击面板61则无须设置该四定位凸柱613(见图9),并且该吸震面板62也无须开设该四通孔620(见图9)。
利用每一紧固件63由外向内穿入该固定盖64的穿孔641,并通过该环形凸壁612的穿孔616,再锁合于该吸震背板62上的每一螺孔628,借此将该吸震背板62固定于该打击面板61上。所使用紧固件63的个数是以能将该吸震背板62稳固地固定为目的,不应以图中所揭示的状态为限。
如图15、16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头的第六优选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五优选实施例相同,相同的地方不再重复说明,其不同的地方是变更锁合方式,将该固定盖64的四穿孔641(见图13)更换为一设于内表面的内螺纹642,且将该打击面板61的环形凸壁612上的四穿孔616(见图13)更换成一设于其外表面上并可与该固定盖64的内螺纹642锁合的外螺纹617,通过转动该固定盖64的方式,可将该吸震背板62压抵并固定结合于该打击面板61上。
应说明的是,该第三优选实施例至第六优选实施例只是揭露众多将该吸震背板62固定结合于该打击面板61上的其中几个方法而已,实际上,尚有许多可作简易变化而产生不同形态的结合方式,不应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如图4所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球头,是将该碳纤维材质制成的吸震背板62直接贴附结合于该打击面板61的背面上,利用碳纤维材质的吸震特性,再加上所述的弹性吸震体625,能在击球时有效地吸收该打击面板61被撞击所产生的震动作用力,减少因震动影响打击者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回传到打击者手部的震动已大幅被吸收,也能减轻手部的不适感,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球头,包含一具有一开口的球头本体,及一盖设于该开口上的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具有一以钛合金材质制成的打击面板,及一以碳纤维材质制成并结合于该打击面板背面的吸震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的吸震背板具有一对应于该打击面板外侧缘的外环肋部、一位于该外环肋部内并与之相间隔的内环肋部,及相互交错并与该内、外环肋部相连接的一纵向肋部与一横向肋部,该外环肋部、内环肋部、纵向肋部、横向肋部与该打击面板相配合可界定出多个容料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的吸震背板还具有多个补强肋部,所述的补强肋部是呈现出由该纵向肋部、横向肋部的相交处向外并延伸连接该内、外环肋部的放射状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的吸震背板还具有多个分别容置于该多个容料槽内的弹性吸震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背板的弹性吸震体是选自下列中的一种材质橡胶,硅胶、热塑性基胺聚甲酸酯、软性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的打击面板与吸震背板是以胶合的方式相互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的打击面板的厚度为0.5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的打击面板具有一板体,及一自该板体背面向后延伸并可界定出一置板槽的环形凸壁,该吸震背板是固定容置于该置板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的打击面板还具有多个间隔自该板体向后凸起且位于该环形凸壁内的定位凸柱,该面板单元还具有多个可分别与该多个定位凸柱锁合的紧固件,该吸震背板设有多个可供该多个定位凸柱穿设的通孔,利用所述的紧固件,可将该吸震背板固定结合于该打击面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打击面板上的每一定位凸柱设有一可与每一紧固件锁合的内螺孔,借此将该吸震背板固定于该打击面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打击面板上的每一定位凸柱设有一外螺纹,每一紧固件设有可与每一定位凸柱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孔,借此将该吸震背板压抵固定于该打击面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还具有一盖覆于该打击面板的环形凸壁上的固定盖,利用该固定盖可抵压该吸震背板,而使该吸震背板固定于该打击面板的置板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盖与该打击面板的环形凸壁上各设有多个相间隔且相对应的穿孔,该吸震背板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分别对应前述穿孔的螺孔,该面板单元还具有多个紧固件,利用每一紧固件由外向内穿过该固定盖与环形凸壁的穿孔,并螺合于该吸震背板上的每一螺孔,借此压抵该吸震背板并固定于该打击面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单元的固定盖内面设有一内螺纹,该打击面板的环形凸壁外周面设有可与该固定盖上的内螺纹锁合的外螺纹,借此将该吸震背板固定在该打击面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头,其特征在于该打击面板的厚度为0.5厘米。
专利摘要一种高尔夫球头,包含一具有一开口的球头本体,及一盖合于该球头本体的开口上的面板单元,该面板单元具有一以钛合金材质制成且位于外侧的打击面板,及一以碳纤维材质制成并结合于该打击面板背面的吸震背板,通过该碳纤维材质制成的吸震背板,可在击球时直接吸收该打击面板产生的震动,使打击者可较不受到震动的影响,而平稳地控制击球方向,同时,因为震动回传的状况减轻了,打击者的手部也较不会产生不适感。
文档编号A63B53/04GK2922960SQ20062012042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0日
发明者林忠谦, 胡顺富, 许燕吉 申请人:大田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