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风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93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风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一种体育运动器材,尤其是一种具有视力保健功能的运动风筝装置,通过 在普通风筝上加装可沿风筝线运动的可视装置(如风车),对眼睛进行强迫视远调节锻炼,使 普通的风筝在健身益智、休闲娱乐的基础上,对用眼不科学造成的近视进行独特的保健、治 疗、康复。
背景技术
风车, 一种利用风能产生动力的装置,广泛用于生产的各个方面,生活中也有很多风车 玩具或模型,为广大儿童和青少年所喜爱。其原理在于,当空气流动(风)经过风车的叶片时, 风车的叶片将空气流动方向对叶片产生的压力一部分转换为沿风车轴旋转的力,从而使风车 可以持续的旋转。风车的旋转方向及所获得的旋转力弓风车叶片与风的流动方向的夹角相关。
风筝,是一种古今中外广泛流行的传统游戏工具和体育器材,它以风(空气的流动)为动 力,通过线控方式来操纵模型的飞行,亦为广大儿童和青少年所喜爱。
风车和风筝均属十广泛流传的,具有相当群众基础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到 可以忽略的大众娱乐/体育运动工具。
近视,顾名思义,是指眼睛只能看清楚较正常距离为近的物体,近视的原因有很多,如 遗传,食物结构,用眼习惯,工作环境等。不同的近视原因,其医学上的原理也不相同,其 中,有些是可逆的,尤其是眼球结构因后天的使用习惯而造成的改变。而对于大多数青少年 近视而言,大都属于这种假性近视。
正丙如此,许多医疗或保健设备被用来治疗青少年近视,如各种磁疗,热疗仪,其原理 是通过磁或热的手段来消除眼部疲劳,以期恢复视力。这类设备,或多或少具有以下不足
1. 属于保健型设备,对治疗近视和恢复视力意义不显著;
2. 属于被动型设备,即:近视者在使ffl这些设备时,处于'病人'的角色,治疗过程枯 燥乏味,使用者会有一种'负担'的感觉,从而产生排斥的心理。
3. 具有相当的成本,不宜广泛使用和推广;
假性近视主要的医学解释为长时间的视近,引起眼球的适应性改变,失去了正常的调节能力,视远功能丢失或弱化。
虽然,上述设备也强调治疗时远眺(视远),但远处的景物多是静止的,单调的,并且由 于近视的形成使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模糊不清,会让视远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远视效果, 故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运动风筝装置,通过将风筝和可视装置(如风车)两种器材进行 结合,可视装置(如风车)可以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沿着风筝线在操纵者和风筝体之间移动, 从而形成一种更具娱乐性的游戏和体育用具,而且,所述运动风筝可以让近视者在放风筝的 过程中,因关注可视装置(如风车)的运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视近一视中一视远的各种锻 炼,对眼球的正常调节功能具有极大的促迸、治疗作用。
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风筝,包括风筝体,风筝线,操作者通过风筝线操纵风筝,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可以沿风筝线运动的可视装置。所述可视装置,指可以被放风筝的人看见的装置,如风车,
火箭模型,灯笼,卡通画片等等。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通过中空的轴装置附着在风筝线上,所述 风筝线从所述轴装置的中空部分穿过。
所述中空的轴装置不一定是单独的装置,它可以是可视装置上的某一部分,只要满足具 有一孔径,风筝线可从中穿过,该孔径部分即可为所述的中空的轴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通过中空的环装置附着在风筝线上,所述 风筝线从所述环装置的中空部分穿过。所述可视装置可以具有l个或多个所述环装置,多个环 装置之间可以被连接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还包括可旋转的轴装置,所述风筝线环 绕在所述可旋转的轴装置上,利用风筝线与可旋转的轴装置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控制所述轴 装置的旋转,来控制可视装置沿风筝线的运动。所述可旋转的轴装置的轴一般与风筝线非缠 绕部分相互垂直或接近相互垂直。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通过滑轮装置附着在风筝线上,所述风 筝线通过弹性装置与滑轮紧密接触(如风筝线被弹性装置压在滑轮上),或者风筝线绕在滑轮 上,利用放风筝时风筝线所承受的拉力,使风筝线与滑轮紧密接触,所述可视装置可随滑轮 的转动而沿着风筝线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包围风筝线的包围结构具有包围和非包围 两种状态,所述状态可被设置或/和固定。设计所述的结构,主要ffl于将可视装置安装在风筝 线上,所述非包围状态用于将风筝 放置于包围结构之中,所述包围状态用于将风筝线限制于包围结构之中,以实现可视装置沿着风筝线运动。
所述包围结构指风筝线从可视装置中穿过,被可视装置用来"限定"其运动轨迹沿着风 筝线运动的那部分结构。该结构在可视装置沿风筝线运动时,对风筝线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 的包围,以避免风筝线从中"脱出"。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风筝线由于一端在空中,连接着风筝体,另一段在操纵者手中,一 般在放线器上,而可视装置包围风筝线的包围结构一般孔径比较小(与线的粗细相似),基本 上不可能,也不方便将风筝线从包围结构的一段穿过到另一端,可行的办法是打开包围结构, 将风筝线放进去,再合上包围结构。
安装时,将包围结构设置为非包围状态,这样,风筝线可以进入,然后,将包围结构设 置为包围状态,风筝线即处于包围结构中,可视装置得以沿着风筝线运动,而不至于失去轨 迹。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可视装置沿风筝线向上运动的动力来自于电池或发电 装置。电池或发电装置产生的电力,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提供可视装置运动动力。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装置,操纵者通过遥控装置控制可视装置沿 风筝线的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是风车。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可视装置沿风筝线向上运动的动力来自于空气流动对 风车叶片产生的压力。所述压力将导致直接的升力或导致风车的旋转,该旋转可以通过传动 装置来带动滑轮或转轴的旋转,甚至可以带动发电装置,产生电力。
也就是说,风车即可以作为可视装置本身,也可以作为可视装置的动力产生源。
本发明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上具有发光装置或荧光装置,可以在晚 上或傍晚使用。当可视装置是风车时,发光装置或荧光装置可以随着风车的转动变换颜色。
虽然木发明主要是以风车为例子,但该技术方案^^不仅仅适用于风车与风筝的结合,该 技术原理在所属技术领域内可以无需创造的'移植'到其他可视装置上,使其他可视装置与 风筝相结合,形成各种具有娱乐性的新型器材。
技术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运动风筝装置,结构简单,构思精妙,具有广泛的大众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其成本低廉,即可大规模量产,也适宜6己动手制作。
本发明所述的运动风筝装置,具有良好的体育运动效果,不但使用者可以享受两种工具的 使用乐趣,吏可增添新的运动方式,开展围绕风车运动方式,速度,技巧以及风车样式等各 种益智活动。
本发明所述的运动风筝装置,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保健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寓治于玩, 更易于被青少年所接受。
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基础,可以形成以风筝为基础的,具有健身娱乐和视力保健,治疗 近视效果的多种运动器材和娱乐工具。


-
图l-a:普通风筝结构示意图,其中,200为风筝体,100为风筝线,300为收线器; 图l-b:本发明所述运动风筝结构示意图,其中,200为风筝体,100为风筝线,300为收线 器,500为可沿风筝线运动的可视装置(如风车),图中,500-1,500-2,500-3表示同一可视 装置运行在不同位置,或者多个可视装置同时沿风筝线运动;
图2-a:可视装置(500)实施例风车的俯视图,图中,500为风车,550为空心轴,510为风 车叶片,100为风筝线;
图2-b:可视装置(500)实施例风车的侧视图,图中,500为风车,550为空心轴,IOO为风
筝线;;
图2中,风筝线从风车的空心轴中穿过,风车通过本身叶片旋转产生的动力,沿风筝线由 收线器端运动至风筝体端;
图3-a:可视装置(500)实施例风车的组装图,图中,风车从轴线分为两个部分, 520-la, 520-2a为连接装置的凸柱,520-lb, 520-2b为连接装置的凹槽,将风筝线放置迸 风车的空心轴(550)中,再把520-la与520-lb, 520-2a与520-2b,相结合,可将风车组装好。 图3-b:可视装置(500)实施例风车的另一组装图,图中,风车从轴线分为两个部分,521 为连接装置的轴装置,522为连接装置的连接器,将风筝线放入风车的空心轴中,将连接 器522-a与522-b连接,完成风车的组装',
在图3-a和图,Vh中,空心轴在风车组装前是两个沿轴线剖开的非闭合结构(以方便放置风 筝线),组装完成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空心轴结构,风筝线居其中,以保证风车沿 风筝线运动。
图3-c:可视装置(500)实施例具有导线槽的风车,图中,523为导线槽,风筝线从该槽中 被放进风车的空心轴中,在导线槽和空心轴的交界处有一销子(524),风筝线进入时,销子 处于开启状态,风筝线被放置入空心轴后,销子锁上,防止风筝线滑出。
阁4-a:可视运动装置通过中空的环装置附着于风筝线上,图中56f)-1,560-2分别为两个 环装置, 一般与可视装置相连接,风筝线(iOO)从所述环中穿过;
图4-b:可视运动装置通过中空的轴装置附着于风筝线上,图中550为空心轴,如一段空心 的圆柱,风筝线从中穿过,空心轴(550)与可视运动装置相连接,或者是可视运动装置的 一部分,通过空心轴,可视运动装置可以沿着风筝线转动或上下移动。
图5:可视装置通过旋转轴沿风筝线移动结构示意图,图中,560-1和560-2为限制环,700 为旋转轴,风筝线在其上环绕,限制环(560)和旋转轴(700)被固定或连接于可视运动装置上。图中所示为风筝线放松状态,以便清晰的展示环绕结构,当风筝线收紧时(放风筝 的过程中),风筝线将紧紧地环绕在旋转轴(700)上,当旋转轴转动时,由于旋转轴与风筝 线的摩擦力,其将沿着风筝线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可视运动装置上下运动,限制环 (560)的作用在于使上述运动能沿着风筝线进行。
图6:可视装置通过滑轮装置沿风筝线移动结构示意图,图中800为滑轮,被固定或连接在 可视运动装置上,通过滑轮与风筝线的摩擦力,当滑轮转动时,即可带动可视装置沿风筝 线运动,所不同的是,图6-a和图6-c使用人对风筝的拉力,来使风筝线与滑轮紧密接触, 从而保证摩擦力,而图6-b使用弹压物(810)来调节滑轮和风筝线之间的摩擦力。
图6-a中,限制环(80I-1, 80]-2)被固定或连接在可视运动装置上,或被固定或连接在 滑轮轴上,所述限制环(801-1, 801-2)也可以使用挂钩。
限制环的作用在于l.使可视装置沿风筝线移动;2.使风筝线与滑轮紧密接触; 图6-b中,弹压物(810)被固定或连接在可视运动装置上,或被固定或连接在滑轮轴上; 图6-c中,风筝线绕在滑轮上(图中为风筝线放松状态),当风筝线拉紧时,风筝线 将紧紧的环绕于滑轮上。
在图6-h和图6-c所示的方案中,可视装置通过空心轴结构或环结构附着在风筝线上。
图7:可视装置通过固定点轮替沿风筝线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7-a和图7-b和图7-c描述的是具有上下肢的可视装置(如一个猴子模型)沿着风筝线 向上移动(爬)的结构示意图,可视装置具有触点570-ia和570-ib(相当于两上肢)和触点 570-23和570-2b(相当于两下肢),触点570-la和触点570-2a先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然后, 可视装置向上移动相应的距离,最后触点570-lb和触点570-2b上移相应的位置,如此,一 次上移完成。
阁7-d和阁7-e和图7-f描述的是具有单上肢和单下肢的可视装置沿着风筝线向上移 动的结构示意图,其一个可能的移动过程为初始状态为图7-d,上肢(触点570-l)向上移 动(结果见图7-e),下肢(触点570-2)向上移动(结果见图7-f),身体向上移动(结果见图
所述触点一般包括一个固定装置和一个限制装置,前者用于使触点(卜-下肢)可以抓 住或松开风筝线,以便移动或固定动作,后者用于使上下肢的运动沿着风筝线进行,如一 个圆环。
图8-a:电机直接驱动螺旋桨提供卜.升动力结构示意图,图中,1000为电机,1100为螺旋 桨,电机转动,带动螺旋桨,提供上升动力。
图8-b:电机通过机械传导装置提供上升动力结构示意图,图中,1000为电机,1500为传 动轴,2000为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可以使皮带轮或齿轮,电机转动,带动轴l (1500-1)转动, 轴l通过齿轮或皮带轮传导,带动轴2 (1500-2)转动,从而,最终带动旋转轴(图5中,700)或滑轮(图6中,800)转动,使可视运动装置上下运动。 具体实施例
图l-b为本发明所述运动风筝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风筝体可以选用一飞鸟模型, 风筝线使用细的玻璃绳,可视装置为风车,风车使用轻质泡沫塑料浇筑制成,即可设计成从 轴线剖开,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可以拆卸或组装,如图3-a,3-b所示,也可设计为一体化 带导线槽和销子结构,如图3-c所示。
在使用过程中,先将风筝放飞到高空,然后,将拆卸开的风车组装,使得风筝线被限定 于风车的空心轴内,或者从导线槽中将风筝线放进空心轴内,锁住销子,如图2-a,2-b所示, 然后放开风车,在风力的作用下,风车将沿着风筝线,从近地端上升到空中,在此过程中, 放风筝的人,眼睛从近端开始,逐渐远视,从ffn达到调节眼球的保健效果。
由于风车以及风车的空心轴,均具有开/合两种状态,所以,可以方便的将风车附着在风 筝线上,而且,可以根据风向以及放飞的实际位置,来决定风车的朝向,从而决定风车正转 还是反转,最终保证风车能沿着风筝线向上运动,而不是向下运动。
当一个风车到达风筝体端时,可以放飞第二个风车,从而进行新一次的眼部训练与调节, 甚至可以同时有间隔的放飞多个风车,以增加使用者的兴趣。
通过在风车卜.增加或减少压重片,可以调节风车沿风筝线卜.升的速度。 通过控制风车叶片的数目和旋转角度,可以调节风车的转速及上升速度。 当风筝放飞结束,收回风筝体时,可将放飞的风车拆卸,收回,以备下次使用。 由于风车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所以, 一套运动风筝可配套多个风车,多个风车可以 具有多种不同的重量,叶片数目,叶片的旋转角度,颜色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展示了一种将可视装置(风车)附着于风筝线上的结构,即包围风筝线 的结构是可开合或拆卸的,这种结构适宜于具有空心轴的可视装置,如图4-b所示。
另一种可以将可视装置附着于风筝线上的结构如图4-a所示,即使用l个或多个环装置来 完成,所述环装置可以有多种开合结构,如螺旋环结构(常用于钥匙环),弹簧控制缺口的环 结构(常见于项链的环),活页夹结构,以及具有多个具有缺口的子环结构(子环缺口重合,为 开启状态,子环缺口不重合,为闭合),以及由以上结构衍生出来的其他的开合结构。
上述的环结构或空心轴结构,可以是可视装置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固定于可视装置上的 单独装置。可视装置甚至可以通过柔性装置,如一段线,连接于环装置上,从而实现沿着风 筝线运动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中,可视装置(风车),是通过风力获得向上运动的动力的,下一实施例中, 我们使用电力驱动可视装置沿风筝线双向可遥控操纵运动。
具体实施为,风筝体为一老鹰模型,风筝线为具有较好摩擦力的线,可视装置为一兔子 模型(游戏可视为老鹰抓兔子),可视装置内部包含了图5所示结构的装置以及图8-b所示结构 的装置,电力系统通过图8-b所示装置来带动图5所示装置的旋转轴(700)的转动,在风筝线拉 紧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力,旋转轴的转动将转换为可视装置上下运动的动力。
图5中,环1(560-1),环2(560-2),旋转轴(700)与可视装置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无线遥控信号的发送与接受,以及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决定可视装置的运动方向),这些 均为本领域内成熟、公知技术。
所述实施例的供电,来源于电池(含太阳能电池),或风力发电。
图8-a提供了另一种动力使用方式,如可视装置是直升飞机模型时,比较适合,使用螺旋 桨直接驱动,而在此例下,直升飞机可以通过一段柔性连接物和一个环装置(套在风筝线上), 来限定其沿着风筝线上升或下降。
图6提供了另3种将旋转转化为可视装置上下运动动力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猴子登天),可以这样来实施,可视装置为猴子模型,猴子模型 依次移动四肢,逐步向上爬动。所述猴子的移动,其动力来源于屯力,可以是通过屯机驱动, 通过遥控来控制猴子以固定的步伐(通过各种传动结构实现)沿风筝线卜.下的运动,甚至, 为增加趣味性,可以让使用者来遥控猴子模型每个肢体的运动,如左手松开,上移,抓紧, 右手松开,上移,抓紧
9
权利要求
1.一种运动风筝,包括风筝体,风筝线,操作者通过风筝线操纵风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以沿风筝线运动的可视装置。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通过中空的轴装置附着在风筝线上, 所述风筝线从所述轴装置的中空部分穿过。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通过中空的环装置附着在风筝线上, 所述风筝线从所述环装置的中空部分穿过。
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还包括可旋转的轴装置,所述风 筝线环绕在所述可旋转的轴装置上,利用风筝线与可旋转的轴装置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控 制所述轴装置的旋转,来控制可视装置沿风筝线的运动。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的轴装置是滑轮。
6. 按照权利要求l-5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通过包围结构附着在风筝线 上,所述包围结构具有包围和非包围两种状态。
7. 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可视装置沿风筝线向上运动的动力来自于电 池或发电装置。
8. 按照权利要求l-5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装置,操纵者通过遥控装置控制 可视装置沿风筝线的运动:。
9. 按照权利要求l-5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是风车。
10. 按照权利要求l-5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装置上具有发光装置或荧光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视力保健功能的运动风筝装置,通过在普通风筝上加装可沿风筝线运动的可视装置(如风车),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可视装置沿着风筝线在操纵者和风筝体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一种更具娱乐性的游戏和体育用具,而且,所述运动风筝可以让近视者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因关注可视装置(如风车)的运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视近—视中—视远的各种锻炼,对眼球的正常调节功能具有极大的促进、治疗作用;所述可视装置通过可开合的包围结构附着在风筝线上,通过风力或电池提供动力,甚至可以使用遥控装置来控制可视装置的移动。
文档编号A63H27/00GK101664605SQ20081021220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
发明者杨万森 申请人:杨万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