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64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腕力训练球,尤其涉及一种经由转子表面与一平面之间的摩 擦力来产生足以使转子运作的腕力训练球。
背景技术
腕力训练球已被广泛地使用于腕力训练的场合。特别是在个人手腕肌肉的训练或 复健方面,则腕力训练球具有显着的运动与治疗效果。使用腕力训练球的第一步骤为令转 子获得足以启动腕力训练球的最初转速,以让使用者借由手腕的力量操作腕力训练球并且 使腕力训练球持续转动,进而达到显着的运动与治疗效果。因此,腕力训练球的启动结构为 操作腕力训练球重要的一部分。关于腕力训练球的启动结构的相关技术可参考美国专利第 5800311、6186914、D464687号案以及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364383号新型专利案。由上述的文献可知,无论是以拉绳、齿条或电动的方式来启动腕力训练球,这些拉 绳、齿条或电动机构均为独立于腕力训练球的外的启动装置。所以,当使用者遗失这些启动 装置时,使用者仅能利用手指拨动现有的腕力训练球中的旋转球体或将现有的腕力训练球 中的旋转球体与物体表面摩擦以使旋转球体转动。由于启动腕力训练球需使旋转球体具有 足够的动能,当使用者利用上述方式使旋转球体转动时,旋转球体难以具有足够动能以持 续转动产生最初的转速而无法启动腕力训练球。另外,现有的腕力训练球均需使用者以双手启动,无法提供给仅能使用单手的人 使用。再者,上述的拉绳、齿条或电动摩擦轮的启动方式均需让使用者精确地对准旋转球体 进行操作,是以现有的腕力训练球无法提供给有视觉障碍的人操作使用。基于上述,现有技 术存在有腕力训练球的操作与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腕力训练球,借以 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有腕力训练球的操作与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包括—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与一开口,该开口贯穿该壳体以与该容纳空间连通;以及一转子,以相对于该壳体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配置于该容纳空间中,该转子的部 分表面经由该开口突出于该壳体外,且突出于该开口的该转子的表面包括一摩擦部。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壳体还具有一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位于 形成该容纳空间的该壳体的壁面上,该转子具有两凸出轴,该两凸出轴分别位于该转子的 相对两侧,该两凸出轴以相对于该环状凹槽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环状凹槽中,并且每一该 凸出轴的高度均小于该环状凹槽的高度,使得该转子能够以该两凸出轴为转轴而相对于该 环状凹槽转动。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包括一对防滑条。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包括一防滑块阵列。[0012]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覆盖该转子的全部表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与一开口,该开口贯穿该壳体以与该容置空间连通;一外环,以相对于该壳体滑动的方式配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一转子,以相对于该外环转动的方式枢接该外环,该转子的部分表面经由该开口 突出于该壳体外,并且突出于该开口的该转子的表面包括一摩擦部;以及一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的一端固定于该外环,该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该转 子。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壳体还具有一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位于 形成该容纳空间的该壳体的壁面上,该转子具有两凸出轴,该两凸出轴分别位于该转子的 相对两侧,且该外环包含一固定部以及两第一穿孔,其中,该两第一穿孔之一配置于该固定 部上,该两凸出轴之一与配置于该固定部上的该两第一穿孔之一进行枢接,而另一该凸出 轴与另一该第一穿孔进行枢接,该外环的外凸端的厚度小于该环形凹槽的高度,使得该转 子能够以该两凸出轴为转轴而相对于该外环转动。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包括一对防滑条。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包括一防滑块阵列。上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中,该摩擦部覆盖该转子的全部表面。基于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外环的两端系分别结合弹性结构与具有摩擦部的转 子,并且由于突出于开口的转子的表面包括摩擦部,因此使用者能够依序以单手握持腕力 训练球的壳体;将摩擦部与物体表面的摩擦以使转子转动进而增加弹性结构的弹力位能; 以及将摩擦部自物体表面脱离等步骤,以借由弹性结构的恢复力而使转子具有足以启动腕 力训练球的动能。此外,即便本实用新型的腕力训练装置不具有弹性结构,使用者也能够以单手握 持腕力训练球的壳体,并且经由摩擦部在物体表面快速地滑动以使转子具有足以启动腕力 训练球的动能。所以,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不需要额外的 启动装置即能被启动,以让使用者进行腕力训练。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致动的腕力 训练球具有可单手启动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大幅地增进了仅能使用单手的人或是有视 觉障碍的人使用腕力训练球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腕力训练球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腕力训练球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腕力训练球的壳体及外环侧视剖面与转子的结构 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腕力训练球的俯视结构示意4[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四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六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七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腕力训练球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结构运作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腕力训练球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腕力训练球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腕力训练球的壳体及外环侧视剖面与转子的 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200腕力训练球102容纳空间104 开口106 壳体108夕卜环1081 固定部1082、1083 第一穿孔1084 外凸端110弹性结构112、112a、112b、112c 旋转球体112d、lUe、112f 旋转球体114上壳体1141凹型边缘116下壳体1161凸型边缘118环状凹槽120、122 凸出轴1201、1221 凸出端124、124a、124b、124c 摩擦部124d, 124e,124f 摩擦部126非摩擦部128a 第一凹槽128b、128c、128d 圆形凹槽130弹性装置1301、1302 凸肋[0069]1303 第二穿孔132 钩臂1321第三穿孔1322 缺口134 第一转轴136定位组件138C 型扣环140、142 第二凹槽144第四穿孔C、D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图2与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腕力训练球100,其包括具有 容纳空间102与开口 104的壳体106、外环108、转子以及弹性结构110。在本实施例中,转 子为旋转球体112。请参照图4,其是为图2的壳体106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6是由 两个次壳体所组成。换句话说,壳体106是由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6所组成。开口 104 贯穿上壳体106以与容纳空间102连通。更详细地说,上壳体114中相对于开口 104的的 另一侧的周缘有一凹型边缘1141,且下壳体116经由一凸型边缘1161而与上壳体114的 凹型边缘1141接合,以在凸型边缘1161与凹型边缘1141之间形成环型凹槽118。换句话 说,环型凹槽118是位于形成容纳空间102的壳体106的壁面上。需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 例的环型凹槽118是由凸型边缘1161与凹型边缘1141所构成,但是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 定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环型凹槽118亦可以经由两个L型的边缘所组成。另外,需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的壳体106是由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6所构 成,但是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壳体106 亦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次壳体所构成。请共同参照图1、图3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球体112以可相对于壳体106滑 动以及转动的方式配置于容纳空间102中。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球体112是经 由外环108而以可相对于壳体106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配置于容纳空间102中。外环108 包含固定部1081、一对第一穿孔1082、1083以及外凸端1084,其中,第一穿孔1082配置于 固定部1081上。外凸端1084的厚度小于环形凹槽118的高度,是以外环108能够以可相 对于壳体106滑动的方式配置于环形凹槽118内。旋转球体112具有凸出轴120与凸出轴 122,并且凸出轴120与凸出轴122分别位于旋转球体112的相对两侧。凸出轴120与第一 穿孔1082进行枢接,而凸出轴122与第一穿孔1083进行枢接。所以,旋转球体112能够以 两凸出轴120、122为转轴而相对于外环108转动。图5绘示为图3的腕力训练球100的俯视示意图。请共同参照图3以及图5,旋转 球体112的部分表面经由开口 104突出于上壳体114外。突出于开口 104的旋转球体112 的表面包括摩擦部124以及非摩擦部126,其中,摩擦部124的摩擦系数高于非摩擦部1
6的摩擦系数,且摩擦部124的表面高度大于或等于非摩擦部126的表面高度。以下将对摩 擦部124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本实施例中,摩擦部124为一对防滑条。较佳的是,摩擦部124如图1所示,为 一对环状防滑条。请参照图1、图2、图3与图6,旋转球体112具有一对第一凹槽U8a,摩 擦部124(即一对环状防滑条)是位于该对第一凹槽128a内,其中,摩擦部124的表面高度 大于或等于非摩擦部126的表面高度。需注意的是,上述关于图1、图2、图3与图6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 摩擦部1 必须被配置在旋转球体112的第一凹槽128a内。请参照图7,在依据本实用新 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摩擦部12 为防滑条,但是摩擦部12 是直接被配置在不具有凹陷的 平滑面上。摩擦部12 是被直接地黏贴于旋转球体11 的平滑表面。再者,虽然上述实施例的摩擦部114或摩擦部12 是为防滑条,但是上述的本实 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摩擦部124也可为多 个排列为一防滑块阵列的各种形状的防滑块。举例而言,请参照图8,是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在图8 所绘示的实施例中,摩擦部124b为多个防滑圆块。更详细地说,旋转球体112b具有多个 圆形凹槽U8b,并且这些圆形凹槽128b是以阵列的方式排列于旋转球体112b上。摩擦部 124b被配置于这些阵列式圆形凹槽12 内。另外,除了可以经由图8的实施利所揭露的将摩擦部124b配置在圆形凹槽12 之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如图9所绘示的实施例,将摩擦部12 以涂布以及烘烤的方式形 成于旋转球体112c的平滑表面,其中摩擦部12 是为圆弧状防滑块。再者,虽然图8的实施例的摩擦部124b为多个防滑圆块,并且这些摩擦部124b是 沿着单一环状路径排列。但是,这样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防滑块的排列 方式。请参照图10,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在图10的实施例中,摩 擦部124d除了是多个防滑块之外,这些防滑块还沿着两条彼此平行的环状路径排列。详细 地说,旋转球体112d具有多个沿着两条彼此平行的环状路径排列的圆形凹槽128c、U8d, 其中圆形凹槽U8c、128d的位置相互交错。摩擦部124d被配置于这些圆形凹槽U8c、128d 内。请参照图11所绘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摩擦部12 为一环状的压花图案, 且配置于旋转球体11 的平滑表面。虽然本实施例中的摩擦部12 为一环状压花图案, 但非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摩擦部1 亦可为各种形状 的压花图案且以各种排列方式配置于旋转球体112。上述的旋转球体112部分表面包括摩擦部124,但非以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照图 12,是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第七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在图12所绘示的实施例中,摩 擦部124f覆盖旋转球体112f的全部表面。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旋转球体112可为组合式旋转球体,也可为一体成型 的旋转球体。举例而言,旋转球体112可由摩擦部124以被黏贴的方式置于旋转球体112 的平滑表面,也可由制造旋转球体112时以射出成型的方式一并制造出摩擦部124。请再次参考图1,弹性结构110包含具有两凸肋1301、1302与第二穿孔1303的弹 性装置130、具有第三穿孔1321与缺口 1322的钩臂132、第一转轴134、定位组件136以及C型扣环138。弹性结构110置于旋转球体112与固定部1081间。固定部1081具有两第二 凹槽140、142,两第二凹槽140、142与相对应的两凸肋1301、1302结合,以使弹性结构110 的一端固定于外环108。凸出轴120穿过第二穿孔1303与固定部1081进行枢接。请参考图1与图13,旋转球体112包含第四穿孔144。第一转轴134的一端穿过 具有第四穿孔144的旋转球体112且利用C型扣环138固定于具有第四穿孔144的旋转球 体112上,第一转轴134的另一端穿过第三穿孔1321与弹性装置130连结,以使弹性装置 130的另一端与旋转球体112连接。缺口 1322与凸出轴120接触,定位组件136置于旋转 球体112 —侧内对应于钩臂132旋转摆动的轨迹位置上。其中,钩臂132可为导磁金属或 磁性片,定位组件136可为磁铁或导磁金属块,但不以此为限。请参考图14,根据上述的弹性结构110,使用者便能够使旋转球体112于物体表面 上摩擦,以使旋转球体112转动,进而使弹性装置130产生压缩弹力。当旋转球体112脱离 物体表面时,弹性装置130会产生恢复弹力以带动旋转球体112以方向C转动,进而使旋转 球体112具有足以启动腕力训练球的动能。需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旋转球体112于 脱离物体表面时以方向C转动,但是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当旋转 球体112于物体表面上摩擦,以使旋转球体112以方向C转动,进而使弹性装置130产生压 缩弹力,当旋转球体112脱离物体表面时,旋转球体112以方向C的相反方向转动。虽然上述的实施利所述的腕力训练球100具有外环108以及弹性装置130,然而这 样的结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腕力训 练球也可以不具有外环108以及弹性装置130,并且经由摩擦部的设计而具有能够自动启 动的功能。请参照图15、图16与图17,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腕力训练球200。 腕力训练球200包括具有容纳空间102与开口 104的壳体106以及转子。在本实施例中, 转子是为旋转球体112,但是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6由两个次壳体所组成。更详细地说,壳体106是由上壳体 114与下壳体116所组成。开口 104贯穿上壳体114以与容纳空间102连通,且旋转球体 112以可相对于壳体106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配置于容纳空间102中。旋转球体112的部 分表面经由开口 104突出于上壳体114外。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4中相对于开口 104的另一侧的周缘有一凹型边缘 1141 (参阅图4所示),且下壳体116经由一凸型边缘1161而与上壳体114的凹型边缘1141 接合,以在凸型边缘1161与凹型边缘1141之间形成环型凹槽118。换句话说,环型凹槽118 是位于形成容纳空间102的壳体106的壁面上。需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环型凹槽118 是由凹型边缘1141与凸型边缘1161所构成,但是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 例而言,环型凹槽118也可以经由两个L型的边缘所组成。需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壳 体106是由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6所构成,但是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壳体106亦可以经由两个以上的次壳体所构成。参照图17,本实施例中,旋转球体112具有凸出轴120与凸出轴122,并且凸出轴 120与凸出轴122分别位于旋转球体112的相对两侧。凸出轴120与凸出轴122以可相对 于环状凹槽118滑动的方式设置于环状凹槽118中,并且凸出轴120与凸出轴122的高度 均小于环状凹槽118的高度,以使得旋转球体112能够以两凸出轴120、122为转轴以方向D 相对于环状凹槽118转动。上述所描述的凸出轴120与凸出轴122的高度为凸出端1201、
81221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旋转球体112能够以两凸出轴120、122为转轴以方向D相对于 环状凹槽118转动,但是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旋转球体112亦能 够以两凸出轴120、122为转轴以方向D的相反方向相对于环状凹槽118转动。旋转球体112的部分表面经由开口 104突出于上壳体114外。突出于开口 104的 旋转球体112的表面包括摩擦部124以及非摩擦部126,其中,摩擦部124的摩擦系数高于 非摩擦部126的摩擦系数,且摩擦部IM的表面高度大于或等于非摩擦部1 的表面高度。 当然,摩擦部124的结构除了可以是防滑条的结构外,也可以是防滑块的结构,于此便不再 多作赘述。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外环的两端分别结合弹性结构与具有摩擦部的转 子,并且由于突出于开口的转子的表面包括摩擦部,因此使用者能够依序以单手握持腕力 训练球的壳体、由摩擦部与物体表面的摩擦以使转子转动进而增加弹性结构的弹力位能并 且将摩擦部自物体表面脱离以借由弹性结构的恢复力而使转子具有足以启动腕力训练球 的动能。此外,即便本实用新型的腕力训练装置不具有弹性结构,使用者也能够以单手握 持腕力训练球的壳体,并且经由摩擦部与物体表面的快速摩擦以使转子具有足以启动腕力 训练球的动能。所以,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能不需要 额外的启动装置即能被启动,以进行腕力训练。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 练球具有可单手启动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大幅地增进了仅能使用单手的人或是有视觉 障碍的人使用腕力训练球的便利性。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 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与一开口,该开口贯穿该壳体以与该容纳空间连通;以及一转子,以相对于该壳体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配置于该容纳空间中,该转子的部分表 面经由该开口突出于该壳体外,且突出于该开口的该转子的表面包括一摩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环状 凹槽,该环状凹槽位于形成该容纳空间的该壳体的壁面上,该转子具有两凸出轴,该两凸出 轴分别位于该转子的相对两侧,该两凸出轴以相对于该环状凹槽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环状 凹槽中,并且每一该凸出轴的高度均小于该环状凹槽的高度,使得该转子能够以该两凸出 轴为转轴而相对于该环状凹槽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部包括一对防 滑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部包括一防滑 块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部覆盖该转子 的全部表面。
6.一种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与一开口,该开口贯穿该壳体以与该容置空间连通;一外环,以相对于该壳体滑动的方式配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一转子,以相对于该外环转动的方式枢接该外环,该转子的部分表面经由该开口突出 于该壳体外,并且突出于该开口的该转子的表面包括一摩擦部;以及一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的一端固定于该外环,该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该转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环状 凹槽,该环状凹槽位于形成该容纳空间的该壳体的壁面上,该转子具有两凸出轴,该两凸出 轴分别位于该转子的相对两侧,且该外环包含一固定部以及两第一穿孔,其中,该两第一穿 孔之一配置于该固定部上,该两凸出轴之一与配置于该固定部上的该两第一穿孔之一进行 枢接,而另一该凸出轴与另一该第一穿孔进行枢接,该外环的外凸端的厚度小于该环形凹 槽的高度,使得该转子能够以该两凸出轴为转轴而相对于该外环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部包括一对防 滑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部包括一防滑 块阵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部覆盖该转子 的全部表面。
专利摘要一种摩擦致动的腕力训练球,包括具有容纳空间与开口的壳体、旋转球体、外环以及弹性结构。旋转球体配置于容纳空间中。开口贯穿壳体以与容纳空间连通,使得部分的旋转球体经由开口突出于壳体外,且突出于开口的旋转球体的表面包括摩擦部。旋转球体以可相对于外环转动的方式枢接外环,且外环以可相对于壳体滑动的方式配置于容纳空间内。由于弹性结构与旋转球体结合,使用者能够握持腕力训练球且与物体表面摩擦使旋转球体转动进而增加弹性结构的弹力位能,并且腕力训练球脱离物体表面以借由弹性结构的恢复力而使旋转球体具有足以启动腕力训练球的动能。
文档编号A63B21/22GK201815057SQ201020533429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庄培松 申请人:宜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