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用变形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42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幼儿用变形玩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儿用变形玩具,详细地,本实用新型由于组装和分解容易,使得幼儿以自由的形状进行变形并安装多种立体物,且能够长久持续这种趣味,尤其即使放入嘴里也安全、无害,使得在安全规格方面也不会产生不合格事由。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包括:芯材(10),由具有柔软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变形部件(20),以缓冲良好的材质包围上述芯材(10),帽(30、40),对上述变形部件(20)的两端进行收尾,并且由合成树脂材质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的结构中,在上述帽(30、40)沿着圆周方向反复成型分别从圆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多个突出部(31、41)和多个槽部(32、42),并使一侧突出部(31、41)向另一侧槽部(32、42)紧密地插入,来维持结合状态。
【专利说明】幼儿用变形玩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儿用变形玩具,更为详细地,本实用新型由于组装和分解容易,使得幼儿以自由的形状进行变形并安装多种立体物,且能够长久持续这种趣味,尤其即使放入嘴里也安全、无害,使得在安全规格方面也不会产生不合格事由。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在能够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的游戏中,具有代表性的为粘土游戏和拼图用块。
[0003]在进行粘土游戏时,孩子们用手就能自由自在地制作想要的形状,在这一方面,可开发孩子的创造性。但是,在进行粘土游戏时,由于孩子们不注意粘土的使用而产生的污物,有可能会弄脏房间,并且由于粘土为一旦干燥就无法重新使用的消耗性物品,因而具有每次进行粘土游戏就得重新购买粘土的麻烦。
[0004]另一方面,在进行拼图用块游戏时,它是以谋求未入学幼儿的认知发达为目的来研发的玩具,因此利用三角柱乃至立方体等多种形状的块来执行堆块、拼图等,并在玩耍的情况下使身心发达的同时,还能使能动性思考发达及集中度等自然地提高。此时,为了利用永久磁铁和自粘于该永久磁铁的金属球作为用于连接各块的单元,在块的各面以填埋的方式固定永久磁铁及金属球。但是,由于利用拼图用块的玩具为拼接以相同的形状形成的多个块的位置的游戏,因而拼图的过程本身非常乏味。不仅如此,在反复拼接相同的拼图的情况下,次数越反复,拼接拼图的时间越缩短。因此,只要拼接几次相同的拼图,便会失去兴趣,从而需要购买新的拼图。即,为对拼图不失去兴趣,就要继续购买新的拼图,因而具有持续消耗费用的缺点。
[0005]为改善这种缺点,韩国登录专利10-0642501号中提供一种利用柔软的缆绳使形态能够自由变形,从而可使幼儿的创造性极大化的变形玩具。
[0006]上述韩国登录专利10-0642501号的结构为在变形部的端部形成能够以相互扩张的方式相连接的结合部,上述变形部包括由包围芯材的柔软材质形成的被覆材,而作为结合部的结构,以在结合部的内部由磁性体以露出一部分的状态进行安装的结构构成。
[0007]以往,拼图用块体利用永久磁铁作为使扩张地进行变形的单元。此时,作为用于在块体进行固定的方法,主要使用了以对应永久磁铁的大小挖孔,并利用粘结剂在块体附着永久磁铁的方法。并且,自粘于该永久磁铁的金属板乃至金属球也作为用于在块体进行固定的方法,主要使用以与金属球相对应的大小挖孔并利用粘结剂在块体附着永久磁铁的方法。像这样,作为用于附着永久磁铁乃至自粘于上述永久磁铁的金属球的单元,在使用粘结剂的情况下,作业工序数量将增加。而且,上述的幼儿用变形玩具也在结合部内侧的收容部安装磁性体作为扩张连接的单元。因此,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磁铁进入幼儿的嘴而被吸允,或由于不良而使该永久磁铁脱离,从而偶尔会发生吞咽的安全事故。
[0008]像这样,在利用对人体有害的粘结剂附着磁性体或以包含永久磁铁的磁性体暴露的状态幼儿用嘴吸吮的情况下,存在难以通过用于防止由有害物质引起的危害的幼儿安全 规定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幼儿用变形玩具,所述幼儿用变形玩具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和缺点,以对人体无害的合成树脂材料的收尾帽对变形部的两端进行收尾,并具有可在该收尾帽以相互扩张的方式连接的联接结构,由此对产品的结构进行更为简单的改善,从而不仅给制作方,也能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粘结剂及永久磁铁等,从而可通过安全法规的幼儿用变形玩具。
[00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与其他产品的差别化来提高产品的可靠度,从而可对生产者的获利做出贡献的幼儿用变形玩具。
[0013](二)技术方案
[0014]用于实现这种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包括:芯材10,由具有柔软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变形部件20,以缓冲良好的材质包围上述芯材10 ;帽30、40,对上述变形部件20的两端进行收尾,并且由合成树脂材质形成,就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而言,在上述帽30、40沿着圆周方向反复成型分别从圆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多个突出部31、41和多个槽部32、42,并使一侧突出部31、41向另一侧槽部32、42紧密地插入,来维持结合状态。
[0015]在上述帽30、40的外侧,在突出部31、41的另一侧方向以包围变形部件20的外部的方式形成保护圈33、43,并且在上述帽30、40的内侧以一体的方式成型空心的凸台34、44,使得在上述芯材10和变形部件20之间以插入的方式结合。
[0016]并且,以与形成于上述帽30、40的多个突出部31、41相对应的大小在装饰板60挖出夹孔61,从而还结合变形玩具和装饰板60。
[0017]另一方面,还具有夹具50,沿着圆周方向反复成型有分别从圆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突出片51和槽部52,使得在上述变形部件20的中间部的位置以扩张的方式连接其他变形玩具。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根据这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对人体无害的合成树脂材料的收尾帽对变形部的两端进行收尾,使得具有在该收尾帽以相互扩张的方式连接的联接结构,从而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简单,并可改善为便于幼儿的操作。因此,不仅给制作方,也可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示出组装于本实用新型的变形部件的两端的多个帽以相互插入的方式组装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21]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相结合的过程的剖视图。
[0022]图3为示出利用中间部件来扩张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图4为图3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0024]图5为示出在帽将突起部和槽部分别分割成型3个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0025]图6和图7为示出利用夹具来扩张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图8a及图Sb为基于在帽中形成的突出部和槽部的数量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7]图9至图12为例示通过本实用新型完成的安装物的形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9]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大致包括:芯材10 ;变形部件20,包围芯材10 ;以及帽30、40,对上述变形部件20的两端进行收尾。芯材10由铝或铜、铁丝等的挠性金属材质按规定的粗度以长的方式形成,并由变形部件20包裹外部。
[0030]优选地,变形部件20在对人体无害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的硅及合成树脂材料中,尤其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发泡成型。
[0031]因此,通过由变形部件20包裹由金属材质形成的芯材10的外部,如果幼儿按自己所需的形态稍微施加力量,使变形部件20发生变形,就能按原样维持变形状态。
[0032]并且,使芯材10不会过度弯曲,从而防止芯材10折断或腐蚀的同时,防止因与金属的直接接触而使人体受到伤害。
[0033]而且,从芯材10的腐蚀变形状态变形为其他形态的过程自由,并对可变形的次数没有限制。
[0034]包裹芯材10的变形部件20的两端部分别由以合成树脂材料成型的帽30、40进行收尾处理。
[0035]在本实用新型 中,在上述帽30、40沿着圆周方向反复成型分别从圆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多个突出部31、41和多个槽部32、42。
[0036]以这种结构,分别以相同结构形成的多个帽30、40坚固地固定于变形部件20及芯材10的两端部,并以这种状态使用户在必要时如图1所示一样,可使两端的帽30、40相互
结合 ?
[0037]并且,如图2所示,能够以沿着长度方向使一侧帽30和另一侧帽40互相接触的方式连接其他多个变形玩具。
[0038]如图8a所示,形成于帽30、40的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制作成分别以相同形状和结构从圆的中心各分割成90度角。
[0039]因此,形成于一侧帽30的突出部61向另一侧帽40的槽部42插入,并且该帽40的突出部41向相邻的帽30的槽部32紧密地插入,使得维持结合状态。
[0040]此时,要考虑通过模具设计形成于帽30、40的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在相互结合时不容易脱离并能维持紧密的联结状态的同时,若幼儿施加力则能够脱离的程度的公差来制作。
[0041]并且,如图Sb所示,形成于帽30、40的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可制作成分别以相同形状和结构以从圆的中心各分割60度角的方式分别形成三个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ο
[0042]另一方面,在上述帽30、40的外侧,在突出部31、41的另一侧方向以包围变形部件20的外部的方式形成空心的圆筒形的保护圈33、43,并且在上述帽30、40的内侧中心以一体的方式成型空心的凸台34、44,以使在上述芯材10和变形部件20之间以插入的方式结人
口 O
[0043]因此,向该凸台34、44的内侧由芯材10以插入的方式结合,向凸台34、44的外侧与保护圈33、43之间的空间由变形部件20以插入的方式进行组装。
[0044]此时,在上述帽30、40的保护圈33、43和与凸台34、44相接触的变形部件20及芯材10周围涂敷粘结剂,从而使帽30、40与变形部件20及芯材10分别粘接,由此可以更坚固地进行固定。
[0045]另一方面,还具有夹具50,沿着圆周方向反复成型有分别从圆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突出片51和槽52,使得在上述变形部件20的中间部位置以扩张的方式连接其他变形玩具。
[0046]如图6所示,在该夹具50仅向一侧方向形成突出片51和槽52,上述突出片51和槽52为了在与变形部件20弹性结合的状态下,向一侧以扩张的方式连接其他变形部件20而用于与帽30、40相结合。
[0047]并且,如图7所示,可向两侧方向分别形成两个突出片51和槽52,上述突出片51和槽52为了在与变形部件20弹性结合的状态下,向两侧以扩张的方式连接其他变形部件20而用于与帽30、40相结合。
[0048]另一方面,以与形成于上述帽30、40的多个突出部31、41相对应的大小在装饰板60挖出夹孔61,从而还能结合变形玩具和装饰板60。
[0049]上述装饰板60由于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来制作完成品时,特定动物的脸部或花朵等具有难以制作的问题,因此提供例如小狗等的多种动物的脸部及各种花朵的设计等会以规定厚度的板状来成型装饰板60,从而以印刷方式在该表面进行多种设计的装饰板。
[0050]而且,在该装饰板60分别挖出夹孔61,从而通过位于最前端的帽30、40的突出部31,41以插入夹孔61的方式进行组装,由此能够以更加完美的形状制作完成品。
[0051]根据这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若想使变形部件20变成圆形时,可分别通过突出于一侧帽30的突出部31向另一侧帽40的槽部42以紧密地插入的方式结合,且该帽40的突出部41向帽30的槽部32以紧密地插入的方式结合,来维持圆形的变形状态。
[0052]并且,在沿着长度方向连续配置多个变形部件20的状态下,可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使一侧帽30与相邻的另一侧帽40以紧密地插入的方式相结合,从而能够沿着直线以长的方式扩张地进行连接。(图2)
[0053]具有这种结构的变形玩具以多个为一组向作为消费者的幼儿提供,但分别以多种方式制作变形部件20的长度和颜色及粗度,从而使幼儿对所需的立体物能够进行多种变形、制作。
[0054]由这种结构形成的本实用新型,作为一例,可容易完成如图9所示的像数字4 一样的图形。
[0055]并且,如图10所示,骨架利用变形部件20来完成,并在前表面结合装饰板60,从而可制作小狗等动物形态的完成品。
[0056]并且,可制作如图11所示的孔雀或如图12所示的花朵形状。
[0057]另一方面,能够以多种形状和数量提供具有突出片51和槽52的多个夹具50,以使在上述变形部件20的中间部的位置以扩张的方式连接其他变形玩具。[0058]该夹具50以内径小于变形部件20的外径的方式由合成树脂材料注塑,从而以强制结合于具有弹性的变形部件20的外部的方法在任何位置可使变形部件20和夹具50在没有相互移动的情况下相结合。
[0059]另一方面,在上述帽30、40的末端部位置还具有中间部件70,上述中间部件70在两侧分别具有突出片71和槽72,上述突出片71和槽72具有与上述突出部31、41和槽部32、42相对应的大小和形状,使得以扩张的方式连接其他变形玩具。
[0060]根据利用本实用新型来完成的多个变形玩具所要表现的形状,可提高注意力、观察力、组织力及对事务的理解力。
[0061]因此,由于幼儿们能够以提高认知发达的状态入学,因而可提高对学习生活的适应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幼儿用变形玩具,包括:芯材(10),由具有柔软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变形部件(20),以缓冲良好的材质包围所述芯材(10);帽(30、40),对所述变形部件(20)的两端进行收尾,并且由合成树脂材质形成,上述幼儿用变形玩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帽(30、40)沿着圆周方向反复成型分别从圆的中心以均等角度分割的多个突出部(31、41)和多个槽部(32、42),并使一侧突出部(31、41)向另一侧槽部(32、42)紧密地插入,来维持结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儿用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帽(30、40)的外侧,在突出部(31、41)的另一侧方向以包围变形部件(20)的外部的方式形成保护圈(33、43),并且在所述帽(30、40)的内侧以一体的方式成型空心的凸台(34、44),以使在上述芯材(10)和变形部件(20)之间以插入的方式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儿用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以与形成于上述帽(30、40)的多个突出部(31、41)相对应的大小在装饰板(60)挖出夹孔(61),从而还结合变形玩具和装饰板(60)。
【文档编号】A63H33/08GK203609873SQ201290000511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
【发明者】徐龍锡 申请人:徐龍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