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172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具体而言,该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1)带有雪橇本体(6)、转向装置(2)、制动装置(17)和第二滑板对(16),在转向装置(2)处固定有第一滑板对(3)。想提供一种带有改进的操纵和制动特性的雪橇。为此设置成:比起通过第二滑板对(16)限定的平行的滑动面,通过第一滑板对(3)限定的平面与雪橇本体(6)具有更大的距离。
【专利说明】
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带有雪橇本体、转向装置、制动装置和第二滑板对(Kufenpaar),在转向装置处固定有第一滑板对。

【背景技术】
[0002]将雪橇用作冬季运动器具已经在最近的100年内发展成广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开始在阿尔卑斯山脉地区中出现于运输用于家畜的冬季饲料,乘雪橇在小孩和青少年中很受欢迎。在冬季运动地区中越来越多地在夜间开放了用于乘雪橇滑雪的滑雪道。由于路线的局部极大的落差经常出现相当多的危险时刻。提供有大量不同的雪橇模型,其部分在顺坡滑行时可达到非常高的速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此时对于在顺坡滑行的区域中的驾驶者和未参与的第三者的安全方面在雪橇的结构中大多未起作用或仅起次级的作用。
[0003]在此例如可由此考虑对现代的雪橇的安全性要求,即提供一种可可靠地操纵且制动的雪橇。
[0004]雪橇的可转向性使得驾驶者可避开在斜坡上的障碍,且还可对在滑雪道上的人(例如未注意到地在滑雪道上玩耍的小孩)作出反应。因此可保护驾驶者和未参与的第三者不受事故影响。
[0005]雪橇的可制动性使得驾驶者能够在行驶期间降低速度,其例如可由于滑雪道的表面特性而是有利的,以避免通过控制雪橇而受伤或有损失。同样,雪橇可通过制动装置受控地带到静止状态。
[0006]很多已知的雪橇模型并不符合所说明的安全性要求,或仅仅以不充分的程度符合所说明的安全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改进的操纵和制动特性的雪橇。
[0008]对于开头提及的类型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该目的由此实现,即比起通过第二滑板对限定的平行的滑动面,通过第一滑板对限定的平面与雪橇本体具有更大的距离。一旦雪橇在行驶运行中利用第一滑板对和第二滑板对平放在地面(Untergrund)上且例如由驾驶者以一定的重力来使之负载,就发生第一滑板对的平面与第二滑板对的滑动面的调配。由此在雪橇本体中引起的应力意味着第一滑板对对地面的更高的压紧力。雪橇的第一滑板对与转向装置相连接。因此,第一滑板对改善地贴靠在地面处引起将转向运动更好地传递到地面上。通过雪橇的转向装置的转向运动可更容易且更精确地转化成雪橇的相应的运动。将支持转向装置的作用和改善转向性能。
[0009]在此,优选的是转向装置具有布置在雪橇本体处的转向元件(其可围绕竖向的转动轴线相对于雪橇本体转动)和集成的脚凳(Fuflraste)。雪橇的驾驶者可在使用脚凳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腿部运动确定转向装置的转向偏角(Lenkeinschlag)且由此控制雪橇。驾驶者的臂部针对其他的应用(例如制动或抓住雪橇本体)保持自由。尤其实现此类转向元件,即转向装置构造成没有转化转向运动的结构元件。缺乏此类暴露的部件可例如在跌落的情况下减少驾驶者受伤的风险。
[0010]在此优选的是第一滑板对具有导向板。
[0011]导向板在滑动面的方向上具有径向延伸部。这引起改善第一滑板对在地面中的附着性。几乎完全避免转向的转向不足(Untersteuern)。
[0012]在此,优选的是导向板的几何中心几乎与转动轴线的位置重合。
[0013]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在作用到转向上的转向偏角与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0014]同样优选的是第二滑板对在其轴向的端部处具有导向板。
[0015]导向板在滑动面的方向上具有径向延伸部;由此可避免雪橇的过度转向(Obersteuerung)。
[0016]优选的是在第一滑板对处的导向板和在第二滑板对处的导向板布置在滑板对的内侧上。滑板对的内侧在此为其径向延伸部的端部,其指向雪橇本体的方向。导向板的作用由通过驾驶者的体重的负载来改善;同样在拐弯行驶时表现出带有离心力。
[0017]此外,优选的是转向元件与雪橇本体通过转动元件相连接,转动元件将转向元件在水平面中的转动限制到确定的角度范围上。限制转向元件的转动确定最大允许的转向角,由此一方面可防止有意或无意地引起的转向操纵,其可导致不再受控的行驶状态。另一方面还可在极端的转向偏角的情况下避免转向元件的歪斜。
[0018]在此优选的是转向元件与雪橇本体经由转动元件连接的连接部具有密封元件。通过使用密封元件可应付转动元件的支承由于雪、水和异物的侵入的损耗。由此使得转动元件在其功能方面未受影响。
[0019]优选地,转向元件具有与雪橇本体相连接的预紧装置。
[0020]预紧装置如此为转向元件施加回位力,即使转向元件转变到在其中第一滑板对平行于雪橇本体取向的状态中。这将实现雪橇的精确的直线运行。对于驾驶者来说实现更准确且更精确的转向偏角。
[0021]同样优选的是转向元件与第一滑板对和第二滑板对与雪橇本体通过弹性的连接元件相连接。
[0022]通过弹性地连接滑板对与转向元件和雪橇本体可即使在很高的速度的情况下以充分的衰减驶过地面中的凸凹处。提高了行驶舒适性,可减弱令驾驶者的脊椎疼痛且对其有害的冲击。
[0023]在此优选的是至少一个连接元件构造为板簧。
[0024]连接元件作为板簧的构造方案在此为这样的设计,其一方面提供相应的弹性,但另一方面还可以简单的方式保证连接至邻接的构件。例如可设置有螺纹连接或铆接。
[0025]优选地,制动装置具有安装在保持元件处的制动元件,其中,保持元件以其背对制动元件的端部可转动地固定在在雪橇本体处的容纳元件中。
[0026]由此在伸延通过容纳元件的转动轴线(保持元件可围绕该转动轴线摆动)与制动元件之间得到杠杆臂。保持元件固定在雪橇本体处使得能够与转向装置无关地操纵制动装置且因此操纵制动元件。因为驾驶者通过腿部运动操纵转向装置,所以可通过自由的臂部来操纵制动装置。
[0027]在此优选的是制动元件可在环形轨道中摆动到滑动面中。
[0028]由此得到可使制动元件以其整个表面在相同的时刻与地面相接合。这意味着最大可能的减速作用(VerzSgerungswirkung),其即使在难以处理的地上在很高的行驶速度和很大的载重量的情况下也足够有效。
[0029]优选地,制动元件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可通过锁定保持元件的固定在容纳元件中的端部来固定。
[0030]为了固定制动元件的位置,必须克服一定的力,其由保持元件在容纳元件中的端部的支承决定。由此可将制动元件固定在这样的位置中,在其中制动元件不与地面相接合。由此避免制动装置的意外的非受控的触发。然而同时在跌落时出现的惯性力可松开制动元件的固定。制动元件那时在其自重的作用下摆动到滑动面中且触发制动作用。制动元件通过其自重摆动到滑动面中还可用作雪橇的驻车制动(Feststellbremse),其防止雪橇在没有驾驶者的情况下无意地滑动。
[0031]优选地,制动元件构造为V形制动爪。制动爪尤其可具有齿状的形式,其还可插入到坚固的地面(例如冰)中并且因此实现所期望的制动作用。对于相应很滑的地面,可在转弯行驶的情况下出现偏摆力矩,其引起雪橇的过度转向和滑向一旁(Ausbrechen)。如果操纵V形制动爪,则其处成近似垂直于滑向一旁的方向的面反作用于该运动。雪橇的行驶将变得稳定,而没有削减减速的作用。
[0032]此外,优选的是在转向装置与布置在雪橇本体上的支承面之间布置有固定元件。
[0033]固定元件例如可用于固定锁定和分离系统。在锁定和分离系统处可安装有带圈(Schlaufe)。带圈可以已知的方式用来挂在升降机锚件(Liftanker)中。由此实现可靠地利用升降机(Lift)与雪橇。固定元件定位在转向装置与支承面之间,即尤其定位在转动元件与驾驶者的座位位置之间,使得驾驶者能够舒适且可靠地接近固定元件且因此同样接近如有可能安装在此处的锁定和分离系统。
[0034]优选的是转向元件具有牵引装置。
[0035]牵引装置例如可包含绳索或类似物且用于可以舒适的方式在未被使用的状态中拉动雪橋。
[0036]最后,优选的是牵引装置可自动缩回。牵引装置的绳索在操纵雪橇时且对于驾驶者的座椅可证实为有干扰。因此,具有可自动收回的绳索或类似物的牵引装置简化了雪橇的操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下面借助优选的实施例利用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
[0038]图1显示了可换向且可制动的雪橇的上侧的透视图,
[0039]图2显示了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的下侧的透视图,
[0040]图3显示了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的上侧的俯视图,
[0041]图4显示了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图1至图4的图示显示了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I的实施例。雪橇I在此具有转向装置2,在其处安装有第一滑板对3。脚凳4在此形成转向元件5的部件。转向元件5布置在雪橇本体6处且与雪橇本体通过转动元件7相连接。连接部可具有密封元件(未示出)。转动元件7确定转向元件5的转动轴线。此外,转向元件5具有预紧装置8,其与雪橇本体6相连接。第一滑板对3通过连接元件9与转向元件5相连接。固定元件10 (带圈11可通过锁定和分离系统12布置在该固定元件处)处在在转向元件5处的牵引装置13与雪橇本体6的支承面14之间。在支承面14的径向的端部处设置有操纵元件15。同样在支承面14的高度上设置有连接元件91、92,以便将第二滑板对16固定在雪橇本体6处。操纵元件15用于操纵制动装置17。制动装置17具有制动元件18 (其在图1至4中构造为制动爪19)以及保持元件20和容纳元件21。最后,在图1至4的所显示的实施例中,导向板22布置在第二滑板对16处。导向板同样可设置在第一滑板对3处,然而在附图的该实施例中未示出。
[0043]下面借助图1至4的实施例来说明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I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0044]图1至图3显示出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I具有主要包括雪橇本体6和转向装置2的两件式的结构。
[0045]雪橇本体6通过限定转动轴线的转动元件7与转向元件5相连接。连接可由此实现,即将槽装入转向元件5中,转动元件7利用该槽接合至雪橇本体6中。转动元件7例如可构造为销。塑料套筒(其尺寸准确地容纳在转向元件5中的槽中)在此例如可用作转动元件7的径向支承。例如布置在转向元件5与雪橇本体6之间的盘件考虑为轴向支承。两个支承可实施为滑动支承,其可通过合适的固定器件(例如止动螺母)很大程度上实施成无空隙。还可设置有密封元件(未示出),其保护转向元件5与雪橇本体6通过转动元件7的连接不受雪、水或其他污物的侵入影响。此外,可优选地设置成转动元件7如此构造为止挡销,即其将转向元件5的最大允许的转向偏角限制到确定的角度范围上。为了防止转向元件5的不利的过度转动(其导致雪橇I的危险的且不可受控的行驶性能),优选将最大的转向偏角限制到关于第一滑板对3相对于雪橇本体6的平行位置测得的正/负20°的角度范围上。同样可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将槽布置在雪橇本体6中且将转动元件7布置在转向元件5中。
[0046]转向元件5具有脚凳4。因此对于驾驶者来说能够通过相应的腿部运动确定转向元件5的偏角且由此控制雪橇I。于是驾驶者的臂部保持自由以用于操纵操纵元件15,其引起触发制动装置17。脚凳4在此实施成与转向元件5成一体。这使得用于转化驾驶者的转向运动的其他的结构元件变得多余;这种结构元件的缺乏避免在跌落时驾驶者的受伤风险。
[0047]此外,转向元件5通过连接元件9与第一滑板对3相连接。连接元件9此处实施为U形弯曲的板簧,其与第一滑板对3和转向元件5例如拧在一起。
[0048]转向元件5同样布置在雪橇本体6的下侧处。因为连接元件9、91、92如此实施,即其在转向元件5或雪橇本体6处的固定部至第一滑板对3或第二滑板对16的距离相同,所以相比于雪橇本体6和第二滑板对16,在雪橇本体6与第一滑板对3之间产生更大的距离。因此支持转向的效果,因为提高了与转向元件5相连接的第一滑板对3的压紧力。相同的效果可通过未示出的其他构件或雪橇本体6的变型来实现。
[0049]转向元件5与雪橇本体6还通过预紧装置8相连接。该预紧装置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包括弹簧,其在一定的预紧的情况下安装在转向元件5与雪橇本体6之间。预紧装置8的轴向方向在此与雪橇本体6的纵向延伸部一致且处在雪橇本体以及转向元件5的径向的中间中。因此预紧装置8通过加载相应的回位力使转向元件5如此取向,即第一滑板对3布置成平行于雪橇本体6。
[0050]最后,转向元件5具有牵引装置13,可利用该牵引装置例如通过自动卷起的绳子与把手在其端部中的一个处在未使用的状态中或例如在小孩占用的情况下由人拉动雪橇
1
[0051]在转向装置2与支承面14之间布置有固定元件10。固定元件10例如可用于将锁定和分离系统12固定在雪橇本体6处。锁定和分离系统12又可设有带圈11。带圈11例如可用于为雪橇I的驾驶者提供用于抓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其可用于接合升降机锚件。由此可即使在装载的状态中利用传统的缆车(Skilift)运输雪橇I。为了实现在带圈11与固定元件10之间的连接,可使用由马术运动已知的应急挂钩(Panikhaken)。于是例如在进入到升降机中时将带圈11挂入应急挂钩中;然后使带圈11与旁经的升降机锚件相接合;在从升降机出来时操纵应急挂钩的触发机构且带圈11由此从固定元件10松开,升降机锚件由此被开启。固定元件10定位在转向装置2与支承面14之间使得驾驶者可很好地接近。
[0052]在支承面14的高度上,雪橇I具有第二滑板对16,其通过连接元件91、92与雪橇本体6相连接;固定可如在第一滑板对3中那样例如通过拧紧来实现。连接元件91、92如连接元件9那样实施成有弹性。比起连接元件92,在此可设置成连接元件91构造成在弹性方面更弱。由此避免第一滑板对3的卸载、提高其作用到地面上的压紧力且进一步改善雪橇I的转向性能。第二滑板对16在其一端部处还具有导向板22。导向板22尤其避免在转弯行驶和地面结冰时过度转向且增强雪橇I的驾驶方向稳定性。同样,导向板22用于改善转向的有效性。此外,可将导向板(未示出)如此安装在第一滑板对3处,即其重心中心处在转动元件7的高度上且与此同时处在转动轴线上。避免了转向的摆动,例如其可在快速行驶时出现。
[0053]尤其在图2和图4中显示了制动装置17的实施例。制动装置17具有操纵元件15,其可由驾驶者无问题地在行驶期间且与转向(其通过腿来实现)无关地通过手来操纵。操纵元件15与制动元件18 (其在此处实施为制动爪19)相连接。制动爪19构造成V形且具有多个齿。制动元件18通过保持元件20可转动地支承在容纳元件21中。容纳元件21布置在雪橇本体6处。以该方式实施制动装置17具有以下技术上的效果。雪橇I的驾驶者或如有可能副驾驶可通过朝滑动面的方向上下压操纵元件15触发制动装置17。
[0054]在图4中显示的状态中,制动元件18通过保持元件20锁定在容纳元件中21而在其位置方面固定在雪橇本体6的下侧处。这防止在行驶期间意外地触发制动装置17和伴随于此的危险。驾驶者必须施加一定的力来触发制动装置17,然而那时可几乎将其所有的重量施加到操纵元件15上,由此得到充分的制动作用。如果制动装置17如此来操纵,则制动元件18借助于通过支承在容纳元件21处的保持元件20产生的杠杆臂在圆周运动中摆动到滑动面中。制动力直接传递到制动元件18处。操纵元件15如此构造使得其在制动元件18摆动时贴靠第二滑板对16。由此避免制动元件18进一步向外摆动。如果操纵元件15贴靠第二滑板对16,制动元件18的一部分处在由第二滑板对16限定的滑动面之下且因此与地面相接合。制动元件18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制动爪19示出。制动爪19具有齿,其例如还可抓入冰中且可因此在地面上提供必需的减速。于是,制动元件18在环形轨道上的摆动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实现制动爪19的所有的齿几乎在相同的时刻接合到地面中,因为制动元件18在锁定的状态中布置成相对于滑动面有角度。因此制动元件18可在其整个宽度上起作用,这引起最大可能的减速。
[0055]在未锁定的状态中,制动元件18借助于其自重摆动到滑动面中且因此用作雪橇I的驻车制动。
[0056]保持元件20例如可构造为管状的杆。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I),带有雪橇本体¢)、转向装置(2)、制动装置(17)和第二滑板对(16),在该转向装置(2)处布置固定有第一滑板对(3),其特征在于,比起通过所述第二滑板对(16)限定的平行的滑动面,通过所述第一滑板对(3)限定的平面与所述雪橇本体(6)具有更大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2)具有布置在所述雪橇本体(6)处的转向元件(5)和集成的脚凳(4),该转向元件可围绕竖向的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雪橇本体(6)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对(3)具有导向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的几何中心几乎与转动轴线的位置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板对(16)在其轴向的端部处具有导向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滑板对(3)处的所述导向板(22)和在所述第二滑板对(16)处的所述导向板布置在所述滑板对(3,16)的内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元件(5)与所述雪橇本体(6)通过转动元件(7)相连接,该转动元件将所述转向元件(5)在水平面中的转动限制到确定的角度范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转向元件(5)和雪橇本体(6)通过所述转动元件(7)连接的连接部具有密封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元件(5)具有与所述雪橇本体(6)相连接的预紧装置(8)。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元件(5)与所述第一滑板对(3)和所述第二滑板对(16)与所述雪橇本体(6)通过弹性的连接元件(9,91,92)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 91, 92)构造为板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17)具有安装在保持元件(20)处的制动元件(18),其中,所述保持元件(20)以其背对所述制动元件(18)的端部可转动地固定在在所述雪橇本体(6)处的容纳元件(21)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元件(18)可在环形轨道中摆动到滑动面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元件(18)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可通过锁定所述保持元件(20)的固定在所述容纳元件(21)中的端部来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元件(18)构造为V形的制动爪(19) ο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在转向装置(2)与布置在所述雪橇本体(6)上的支承面(14)之间布置有固定元件(10)。
17.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元件(5)具有牵引装置(1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操纵且可制动的雪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13)可自动缩回。
【文档编号】A63C7/08GK204050912SQ20142018382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发明者】S.博克 申请人:博克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