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摩擦式玩具陀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7571阅读:10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摩擦式玩具陀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玩具,特别是摩擦式玩具陀螺。



背景技术:

大多数陀螺的运动是借助外力实现的,通过发射器可以实现陀螺的运动。陀螺与陀螺发射器的连接方式过紧,会出现陀螺不容易与发射器脱离,影响陀螺的旋转速度和力度。陀螺与陀螺发射器的连接方式过松,则陀螺容易直接脱离,更无法借助发射器的力量实现运动。

现有陀螺,在旋转之前均需要通过拉条、发射器等辅助工具进行储能,在小朋友外出玩耍时,必须携带陀螺本体以外的辅助工具,且所述辅助工具所占空间远远大于陀螺本体,携带不便。因此就以上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简单轻便的陀螺,无须辅助工具,能够通过自身结构直接储能,克服以往的陀螺辅助工具不易随身携带、操作不便的缺点。

授权公告号为CN100525872C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飞轮的多驱动玩具陀螺及其多驱动发射器,该专利公开的陀螺,虽然内部构造有所改进,但仍需要驱动发生器驱动陀螺,不是很方便。

授权公告号为CN 204275483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侧滑式玩具陀螺,该陀螺的启动无需发射器,其陀螺上设置一摩擦轮,仅需要将陀螺的摩擦轮在地上摩擦即可。但该专利公开的陀螺结构不对称,重心不再陀螺轴线上,不利于陀螺的平衡,同时摩擦轮较小,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摩擦式玩具陀螺,其结构对称,驱动非常方便,并且安装也非常便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摩擦式玩具陀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固定在中轴上的飞轮、加速齿轮组及摩擦动动力轮,中轴上固定设置动力输出轮,动力输出轮与加速齿轮组啮合,摩擦动力轮的内圈设置有齿圈,摩擦动力轮通过加速齿轮组、动力输出轮带动飞轮转动,摩擦动力轮轴线与中轴同线。

按上述方案,所述加速齿轮组至少两组,绕中轴呈等圆周角布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加速齿轮组包括至少一个加速齿轮。

按上述方案,所述加速齿轮组包括一级加速齿轮和二级加速齿轮。

按上述方案,所述摩擦轮上还安设有阻尼层。

按上述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活动圈、中躯及底盘,所述活动圈与摩擦动力轮为一体结构,上壳与中躯固定连接,中躯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上壳、活动圈及中躯构成第一腔体,加速齿轮组及动力输出轮安设在第一腔体内,中躯、活动圈与底盘构成第二腔体,飞轮设置在第二腔体内。

按上述方案,所述壳体下部位于中轴正下方还设置有陀尖。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战斗环,所述战斗环固定在壳体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壳体上部位于中轴正上方安设有磁铁。

按上述方案,所述中躯上设置有限位凸台,用于限制加速齿轮组越位。

本发明陀螺装配过程如下:

将上壳放置于活动圈内,将加速齿轮组放置于上壳上,再放置中躯,将中躯与上壳通过螺钉固定,动力输出轮插入第一腔体中,使动力输出轮与加速齿轮组啮合,中轴上端的轴承扣入上壳上;将底盘扣入中躯上,中轴下端轴承扣入底盘上的轴承套上,再通过螺钉将底盘与中躯固定;将陀尖安设在底盘上。

将战斗环套在上壳的凸台上,最后将装有磁铁的顶壳拧在上壳凸台上。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侧滑储能陀螺,包括可伸出外壳的摩擦轮,利用手动滑动摩擦轮或直接将摩擦轮与地面接触摩擦,使得摩擦轮带动加速齿轮组,通过加速齿轮组带动中心轴旋转,带动飞轮高速旋转,当摩擦轮停止外部滑动时,中心轴上的飞轮组依然依靠惯性旋转,释放储能,陀尖找到承托点,陀螺则能够维持旋转状态,此种陀螺不用使用拉条、发射器等辅助设备,携带方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较强的娱乐性;

2、由于摩擦轮与活动圈的一体结构,且摩擦轮与中轴同轴,故可任意捏握陀螺摩擦摩擦轮,使用非常方便;

3、由于摩擦轮与中轴同轴,且几组加速齿轮组绕中轴等圆周角分部,整个陀螺的重心位于中轴上,陀螺的稳定性非常高,在碰撞时不容易被碰倒,旋转更加持久;

4、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将所有的齿轮与飞轮隔离开,避免因飞轮或齿轮晃动,损害齿轮;

5、由于中躯上部设置有限制加速齿轮晃动的限位凸台,避免了加速齿轮组晃动损坏齿轮;

6、由于顶壳上设置有磁铁,可以通过磁铁控制器控制陀螺,且可以让多个陀螺堆叠,增加了陀螺的玩法。

附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拆分图;

图2是本实用新上壳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组装完成后的外形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加速齿轮组与动力输出轮位置关系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结合视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摩擦式玩具陀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固定在中轴10上的飞轮12、加速齿轮组及摩擦动动力轮4,中轴10上固定设置动力输出轮8,动力输出轮8与加速齿轮组啮合,摩擦动力轮4的内圈设置有齿圈,摩擦动力轮4通过加速齿轮组、动力输出轮8带动飞轮12转动,摩擦动力轮4轴线与中轴同线;所述加速齿轮组共三组,所述加速齿轮组包括一级加速齿轮7和二级加速齿轮9,二级加速齿轮9与动力输出轮8啮合,一级加速齿轮7与摩擦动力轮4的内齿圈啮合,所述摩擦动力轮上还安设有阻尼层3。各一级加速齿轮7以及各二级加速齿轮9均绕中轴10呈等圆周角分布。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2、活动圈、中躯15及底盘16,所述活动圈与摩擦动力轮4为一体结构,上壳2与中躯15固定连接,中躯15与底盘16固定连接,所述上壳2、活动圈及中躯15构成第一腔体,加速齿轮组及动力输出轮8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中躯15、活动圈与底盘16构成第二腔体,飞轮15设置在第二腔体内。

所述中轴10两端安设有轴承13,中轴10通过轴承13安设在壳体上,两个轴承13分别安设在上壳2和底盘16中,其中底盘16上还设置有定位轴承13的轴承套14。

所述底盘16下部位于中轴10正下方还设置有陀尖17,材质为铁,战斗环固定在上壳2上。

壳体上部位于中轴10正上方安设有磁铁,而陀尖为铁质的。

中躯15上设置有限位凸台1501,用于限制加速齿轮组及动力齿轮沿越位。

上壳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凸台用于安设战斗环1,将战斗环1安设在凸台上后再扣上垫片6,再将顶壳5拧在上壳凸台上,顶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设磁铁的凹槽。

为便于陀螺在地上摩擦,可以将摩擦轮的尺寸做大一些,大于上壳和底盘的尺寸;亦可以将摩擦轮烧做小一些,相对上壳和底盘内凹,用手指摩擦摩擦轮,这样在几个陀螺转动时,摩擦轮之间不会碰撞,动力损耗就小一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