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装组合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891阅读:2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拼装组合玩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玩具,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可拼装组合玩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玩具行业中的组合玩具种类越来越多,现有的组合式儿童玩具虽然具有变形功能,从而可变换成各种不同的造型,深得儿童喜欢,但是,现有的这类玩具具有一定缺点。比如:变形之后的各种造型都是在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做出的微小变动,例如基本造型为金刚的话,其各种变形后的造型也是不同姿态的金刚,或手持武器的金刚;又比如:其变形是通过各个玩具单体相互变换位置而实现的,单个玩具单体不具备完整的独立造型,缺乏玩耍趣味性。因此总体上给人的感觉还是略显单调和乏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容易对这种单调乏味的组合玩具失去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玩具单体既可作为独立玩耍,又能相互组合成多种不同造型的可拼装组合玩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拼装组合玩具,包括有多个玩具单体,其特点是所述玩具单体至少包括第一机形单体和第二机形单体,每个玩具单体均由多个可拆卸连接或可转动连接的部件组成,通过将每个玩具单体的部件拆卸和/或转动之后,将所述第一机形单体和第二机形单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组合成玩具组合体,所述第一机形单体为运输机造型,所述第二机形单体为旋翼机造型。

其中,所述第一机形单体包括有相互连接的机头造型、机身造型、机尾造型、机翼造型以及圆筒状的发动机造型。

为了实现第一机形单体的各部件可拆卸,所述第一机形单体的机身造型可拆卸地连接在机头造型后端,所述机尾造型可拆卸地连接在机身造型后端,所述机翼造型对称设有两个且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机头造型两侧,每个机翼造型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发动机造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形单体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中间部分留空的机架造型、带有机器人头部造型的机体造型以及旋翼造型。

为了实现第二机形单体的各部件可相互转动,所述第二机形单体的机体造型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造型中间位置,所述旋翼造型对称设有两个且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造型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玩具单体可以组合成至少两种不同造型的组合体:所述第一机形单体和第二机形单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组合成大型运输机组合体;所述第一机形单体和第二机形单体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组合成机器人组合体;还可以自己发挥想象组装成其他的造型。

具体的,所述第二机形单体的部件拆卸和/或转动后形成机器人头部和肩膀;所述第一机形单体的部件拆卸和/或转动后形成机器人的身躯、双手、双脚以及背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由两个具有独立形状的玩具单体通过共同组合成至少两种外形和风格完全不同的组合体造型的结构,比如上述的机器人组合体和大型运输机组合体,不但体现了玩具组合的灵活性,使小孩子可根据玩耍兴趣而进行变化组合,提高该玩具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小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而且各个玩具单体本身可以拆装重组或可以转动而实现变形,因此更具独特性和可玩性,从而提高了小孩子的玩耍乐趣,能够获得家长和小孩的青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形单体和第二机形单体组合成机器人组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组合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形单体和第二机形单体组合成大型运输机组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形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形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形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形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拼装组合玩具,包括有两个玩具单体,其中这两个玩具单体分别为第一机形单体1和第二机形单体2,每个玩具单体均由多个可拆卸连接或可转动连接的部件组成,该第一机形单体1和第一机形单体2通过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组合成玩具组合体,比如图1所示的机器人组合体,又比如图3所示的大型运输机组合体。这两种组合体造型的外形和风格完全不同,因此不但体现了玩具组合的灵活性,使小孩子可根据玩耍兴趣而进行变化组合,提高该玩具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小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如图4和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一机形单体1为运输机造型,该第一机形单体1包括有机头造型11、机身造型12、机尾造型13、机翼造型14以及圆筒状的发动机造型15。其中,机头造型11的前端设有“Ⅱ”形扣槽31,该“Ⅱ”形扣槽31横卧设置,机头造型11的两侧和后端设有八角连接孔41;机身造型12前端设有八角连接柱42,该八角连接柱42与机头造型11后端的八角连接孔41相插接而实现机身造型12与机头造型11可拆卸连接,机身造型12的后端设有“Ⅱ”形扣槽31,该处的“Ⅱ”形扣槽31共有一对且竖向设置,机身造型12的下端设有方形孔51;机尾造型13的前端设有“Ⅰ”形扣件32,同样是有一对且竖向设置,该“Ⅰ”形扣件32与机身造型12后端的“Ⅱ”形扣槽31相扣接而实现机尾造型13与机身造型12可拆卸连接,通过机头造型11、机身造型12和机尾造型13三者如上述连接后,从而形成运输机的整个机身。该实施例的机尾造型13下端设有方形柱52,该方形柱52可以与机身造型12上的方形孔51相插接;机翼造型14的连接端设有八角连接柱42,该八角连接柱42可转动的设置在机翼造型14上,该八角连接柱42与机头造型11的两侧的八角连接孔41相插接而实现机翼造型14与机头造型11可拆卸连接,两机翼造型14连接后形成运输机的两个机翼。同时该机翼造型14还可相对机头造型11转动,机翼造型14的下端设有八角连接孔41;发动机造型15的尾端八角连接柱42,该八角连接柱42可转动的设置在发动机造型15上,该八角连接柱42与机翼造型14的下端的八角连接孔41相插接而实现发动机造型15与机翼造型14可拆卸连接,从而形成运输机的发动机造型分。通过上述的组装后就形成了完整的运输机造型。

如图6和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二机形单体2为旋翼机造型,该第二机形单体2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中间部分留空的机架造型21、带有机器人头部造型221的机体造型22以及旋翼造型23。其中机体造型22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造型21中间位置,旋翼造型23对称设有两个且分别可转动连接在机架造型21两侧,该旋翼造型23是通过联动转杆24与机架造型21连接的,该联动转杆24可相对机架造型21转动,该旋翼造型23又可相对联动转杆24转动。该实施例采用的转动连接是通过设置轴柱与轴孔相配合的连接方式。另外在机架造型21的后端和下端设有“Ⅰ”形扣件32,其中后端的“Ⅰ”形扣件32仅有一个且横卧设置,其下端的“Ⅰ”形扣件32共有一对且竖向设置,且这一对“Ⅰ”形扣件32的间距与第一机形单体1的机身造型12后端的一对“Ⅱ”形扣槽31的间距相同,机架造型21的两侧设有八角连接孔41。当以旋翼机形态存在时,该机体造型22的机头处于前上方位置,而机器人头部造型221处于后下方位置。

如图3所示,在保持第一机形单体1的运输机形态以及第二机形单体2的旋翼机形态下,将第一机形单体1的机头造型11前端的“Ⅱ”形扣槽31与第二机形单体2的机架造型21后端的“Ⅰ”形扣件32相扣接,从而组合成大型运输机组合体。

此外,该大型运输机组合体还可以变形成外形及风格迥然不同的机器,如图1所示。

具体的变换过程为:如图2所示,先将第二机形单体2的机体造型22翻转大约180°,使机器人头部221朝前,同时将其两旋翼造型23略微向上转动使两旋翼造型23呈微翘状态,此时的第二机形单体2就变形成了机器人的头部和肩膀;接着将第一机形单体1的机尾造型13和两个发动机造型15拆卸下来,然后将机身造型12和机头造型11以机头造型11朝下的方向竖起,从而形成机器人的身躯,此时机身造型12后端的一对“Ⅱ”形扣槽31处于上端位置,将第二机形单体2的机架造型21下端的一对“Ⅰ”形扣件32与该对“Ⅱ”形扣槽31相扣接,从而实现将机器人的头部和肩膀与机器人的身躯相连接;再将两个机翼造型14向下转动,即机翼造型14绕其上的八角连接柱42转动,同时保持该八角连接柱42与机头造型11的八角连接孔41相插接,两机翼造型14转动后形成机器人的双脚;由于机身造型12竖起后其下端的方形孔51恰好处于机器人的后背上,此时将拆卸下来的机尾造型13的方形柱52朝前与该机身造型12的方形孔51相插接,从而使该机尾造型13形成机器人的背包;最后将拆下来的两个发动机造型15的八角连接柱42相对发动机造型15转动呈相互垂直状态,然后将八角连接柱42插接到第二机形单体2的机架造型21两侧的八角连接孔41上,从而形成机器人的双手。通过上述的拆卸和转动后相互拼装即可组装变形成如图1所示的机器人组合体。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