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6110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属于健身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大量的体力劳动由自动化装置所承担,人们用脑越来越多,用体力越来越少。为了保持健康和体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最为常见的健身项目是跑步和快走,跑步和快走对心肺等脏器以及下肢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对于上肢的锻炼作用却不大。为了使上肢得到锻炼,以保持完美的体形并预防肩颈劳损等疾病的发生,许多人选择哑铃运动。进行哑铃运动时,除了哑铃外,通常还要借助于哑铃凳。哑铃凳的基本功能是用于让人体躺在上面完成哑铃锻炼的动作,当然还可以进行一些像仰卧起坐之类的徒手运动。做哑铃运动的人通常习惯于用俯卧撑来加强对胸大肌和肩部周边肌肉的锻炼。如果将手撑在地板上做俯卧撑,冬天会觉得冰冷、不舒适,人们很自然想到将手撑在哑铃凳上做俯卧撑锻炼。现有技术中,在干燥的季节时,如使用常规的哑铃凳做俯卧撑锻会导致脚发生打滑,甚至在手的撑力作用下,使得哑铃凳也会滑动,因此俯卧撑经常无法进行下去,所以需要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通过添加滑轮、限位杆、滑套架以及泡棉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包括哑铃凳主体部分以及哑铃凳限位滑动部分,所述哑铃 凳主体部分由前贴地管、主架、后贴地管、限位杆、转轴、滑套架、矩形脚套、座垫架、靠背架、泡棉管以及泡棉组成,所述前贴地管是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管状结构,所述后贴地管是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圆弧状结构,所述前贴地管与后贴地管之间通过主架进行连接,所述主架的左侧位置安装有泡棉管,所述泡棉管的中轴线平行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泡棉管上安装有泡棉,所述主架的下端安装有滑套架,所述滑套架的左侧与前贴地管相连接且滑套架右侧与后贴地管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架的上端安装有座垫架,所述座垫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座垫架关于主架对称进行布置,所述座垫架与靠背架之间通过转轴装配在一起,所述靠背架通过限位杆与滑套架连接在一起,所述矩形脚套固定在前贴地管与后贴地管的两侧端面上,所述哑铃凳限位滑动部分由座垫、靠背垫以及滑轮组成,所述座垫安装在座垫架的上端,所述靠背垫与靠背架固定在一起,所述滑轮固定在前贴地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泡棉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泡棉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前贴地管、后贴地管与滑套架的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贴地管与后贴地管的下端面上分布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滑轮对称布置在前贴地管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前贴地管与后贴地管横截面的长度为70mm,宽度为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通过在传统的哑铃凳上添加滑轮来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哑铃凳移动不方便的问题,另外圆弧形后贴地管的设计则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本实用新型倾倒的情况,另外滑套架的设计则实现对前贴地管与后贴地管之间的固定,进而防止地面不平造成本实用新型安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 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中滑套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贴地管、2-主架、3-座垫、4-靠背垫、5-后贴地管、6-限位杆、7-转轴、8-滑套架、9-矩形脚套、10-滑轮、11-座垫架、12-靠背架、13-泡棉管、14-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哑铃凳,包括哑铃凳主体部分以及哑铃凳限位滑动部分,哑铃凳主体部分由前贴地管1、主架2、后贴地管5、限位杆6、转轴7、滑套架8、矩形脚套9、座垫架11、靠背架12、泡棉管13以及泡棉14组成,前贴地管1是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管状结构,后贴地管5是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圆弧状结构,圆弧形后贴地管5的设计则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本实用新型倾倒的情况,前贴地管1与后贴地管5之间通过主架2进行连接,主架2的左侧位置安装有泡棉管13,泡棉管13的中轴线平行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泡棉管13上安装有泡棉14,主架2的下端安装有滑套架8,滑套架8的设计则实现对前贴地管1与后贴地管5之间的固定,进而防止地面不平造成本实用新型安装不便的问题,所述滑套架8的左侧与前贴地管1相连接且滑套架8右侧与后贴地管5连接在一起,主架2的上端安装有座垫 架11,座垫架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座垫架11关于主架2对称进行布置,座垫架与靠背架之间通过转轴7装配在一起,靠背架通过限位杆6与滑套架8连接在一起,矩形脚套9固定在前贴地管1与后贴地管5的两侧端面上,哑铃凳限位滑动部分由座垫3、靠背垫4以及滑轮10组成,座垫3安装在座垫架11的上端,靠背垫4与靠背架12固定在一起,滑轮10固定在前贴地管1上,通过在传统的哑铃凳上添加滑轮10来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哑铃凳移动不方便的问题。

泡棉1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泡棉14规格相同,前贴地管1、后贴地管5与滑套架8的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前贴地管1与后贴地管5的下端面上分布有防滑纹,滑轮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轮10对称布置在前贴地管1的两端,前贴地管1与后贴地管5横截面的长度为70mm,宽度为50mm。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调节滑套架8的位置,进而实现对前贴地管1与后贴地管5之间距离的调节,调节完成后将座垫3与靠背垫4固定在座垫架11与靠背架12的上端,接下来使用者坐在底座的上端,然后整个人向后倾倒,此时,使用者的脚部限定在泡棉14的位置,继而使用者即可进行锻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 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