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6104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尤指一种能够稳固的穿戴在使用者头部,通过吊挂重物进行颈部重量训练或者通过对抗具有弹性的绳子的弹性力进行颈部复健的头套。



背景技术:

市售有一种提供使用者配戴于头上并且悬吊重物利用对抗重物的重量进行颈部重量训练的头套,这种头套大致上包括用来包覆在额头周围的部分、抵靠于头顶的部分以及用来悬吊重物的金属炼条,使用者可以将适当重量的重物悬挂在金属链条上,进一步将头套配戴在使用者的头上,通过扭转头部将重物吊起离开地面,如此使用者的头部就能通过对抗重物的重量达到对颈部重量训练的效果。

这种颈部重量训练用的头戴只有包覆在额头周围的部分可以依据头围大小进行调整,抵靠于头顶的部分则无法调整,因此若使用者从额头至头顶的距离较短时,配戴这种头套后,本来包覆在额头上的部分可能会盖住眼睛,进一步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围带,包括相互隔开的两个衔接端以及在两衔接端之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开的一内端面与一外端面,第一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个第一连结环,第一围带还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一扣环、一第一结合环与一第二结合环,第一围带也包括分别固定在衔接端的两个衔接环,第一与第二结 合环相互隔开且分别位于一所述衔接环与所述第一连结环之间;

一第二围带,可调整地与第一围带结合,第二围带包括相互隔开的两个尾端、以及在两个尾端之间延伸的一个内侧面与一外侧面,第二围带进一步分别包括形成在外侧面且分别位于两个尾端的两个第一固定部以及形成在外侧面且位于两个第一固定部之间的一个第二固定部,第二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侧面的一连结环,第二围带的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穿入各衔接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固定部结合;

一上固定部,可调整长度地与第一及第二围带结合,上固定部包括一连结条以及固定在连结条中间的一上扣环,连结条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连结部以及位于两个第一连结部之间的一第二连结部,连结条的两个第一连结部的其中一个穿过第一连结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连结部结合,另一个穿过连结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连结部结合;

一下固定部,可调整长度地与第一围带结合,下固定部包括相互隔开的两末端,下固定部进一步包括在两末端之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开的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下固定部还包括形成在外表面且分别位于两末端的两个第一结合部以及形成在外表面且位于两个第一结合部之间的一个第二结合部,各第一结合部分别穿过第一及第二结合环且与第二连结部可拆卸地结合,第一及第二围带位于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之间;

一第一复健配件,包括一第一绳以及分别固接在第一绳末端的一第一钩部;

一重量训练配件,包括一连接绳以及分别固接在连接绳两端的两扣合件,以及设置在连接绳中央的一重物;

将头套组装为复健模式的状态下,第一复健配件的第一钩部能够与第一扣环或上扣环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地结合,以及

将头套组装为重量训练模式的状态下,重量训练配件的两个扣合件可拆卸地与第一扣环结合。

所述的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第二复健配件,包括一第二绳以及分别固接于第二绳的两端的一扣合件与提供手握的一握持件;

将头套组装为复健模式的状态下,第二复健配件的扣合件能够与第一扣环可拆卸地结合。

所述的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其中:第一绳由具有弹性的 弹性绳所构成,第二绳由具有弹性的弹性绳所构成。

所述的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其中:第一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二扣环以及一第三扣环,第一扣环位于第二扣环与第三扣环之间,第二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侧面的一扣环;

将头套组装为复健模式的状态下,第二复健配件的扣合件可选择地与第一、第二、第三扣环或扣环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地结合。

所述的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其中:第一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二扣环以及一第三扣环,第一扣环位于第二扣环与第三扣环之间,第二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侧面的一扣环;

将头套组装为复健模式的状态下,第一复健配件的第一钩部能够与第一、第二、第三扣环或扣环或上扣环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地结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围带,包括相互隔开的两个衔接端以及在两衔接端之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开的一内端面与一外端面,第一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个第一连结环,第一围带还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一扣环、一第一结合环与一第二结合环,第一围带也包括分别固定在衔接端的两个衔接环,第一与第二结合环相互隔开且分别位于一衔接环与第一连结环之间;

一第二围带,可调整地与第一围带结合,第二围带包括相互隔开的两个尾端、以及在两个尾端之间延伸的一个内侧面与一外侧面,第二围带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外侧面且分别位于两个尾端的两个第一固定部以及形成在外侧面且位于两个第一固定部之间的一个第二固定部,第二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侧面的一连结环,第二围带的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穿入各衔接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固定部结合;

一上固定部,可调整长度地与第一及第二围带结合,上固定部包括一连结条以及固定在连结条中间的一上扣环,连结条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连结部以及位于两个第一连结部之间的一第二连结部,连结条的两个第一连结部的其中一个穿过第一连结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连结部结合,另一个穿过连结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连结部结合;

一下固定部,可调整长度地与第一围带结合,下固定部包括相互隔开的两末端,下固定部进一步包括在两末端之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开的一内表面以 及一外表面,下固定部还包括形成在外表面且分别位于两末端的两个第一结合部以及形成在外表面且位于两个第一结合部之间的一个第二结合部,各第一结合部分别穿过第一结合环及第二结合环且与第二连结部可拆卸地结合,第一围带及第二围带位于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之间;

一第一复健配件,包括一第一绳以及分别固接在第一绳末端的一第一钩部,第一复健配件的第一钩部能够与第一扣环或上扣环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地结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围带,包括相互隔开的两个衔接端以及在两衔接端之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开的一内端面与一外端面,第一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个第一连结环,第一围带还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一扣环以及一第一结合环与一第二结合环,第一围带也包括分别固定在衔接端的两个衔接环,第一与第二结合环相互隔开且分别位于一衔接环与第一连结环之间;

一第二围带,可调整地与第一围带结合,第二围带包括相互隔开的两个尾端、以及在两个尾端之间延伸的一个内侧面与一外侧面,第二围带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外侧面且分别位于两个尾端的两个第一固定部以及形成在外侧面且位于两个第一固定部之间的一个第二固定部,第二围带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侧面的一连结环,第二围带的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穿入各衔接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固定部结合,第一及第二围带;

一上固定部,可调整长度地与第一及第二围带结合,上固定部包括一连结条以及固定在连结条中间的一上扣环,连结条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连结部以及位于两个第一连结部之间的一第二连结部,连结条的两个第一连结部的其中一个穿过第一连结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连结部结合,另一个穿过连结环且可拆卸地与第二连结部结合;

一下固定部,可调整长度地与第一围带结合,下固定部包括相互隔开的两末端,下固定部进一步包括在两末端之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开的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下固定部还包括形成在外表面且分别位于两末端的两个第一结合部以及形成在外表面且位于两个第一结合部之间的一个第二结合部,各第一结合部分别穿过第一结合环及第二结合环且与第二连结部可拆卸地结合,第一围带及第二围带位于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之间;

一重量训练配件,包括一连接绳以及分别固接在连接绳两端的一扣合件以及一重物,重量训练配件的扣合件可拆卸地与第一扣环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头套通过可选择与第一或第二复健配件结合,而能提供使用者不同型态的颈部复健功能,另外通过头套可选择与重量训练配件结合而提供重量训练功能。本实用新型头套的上固定部提供了调整的功能,可以依据使用者的额头至头顶之间的距离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套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头型的使用者。本实用新型之中固定部的第二围带可以依据使用者的头围进行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套可以适用于头围不同大小的使用者。本实用新型的下固定部可以依据使用者的下巴与脸的长度进行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套可以适用于不同下巴与脸长度的使用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套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套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沿图2的3-3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4为显示头围较小的使用者穿戴本实用新型头套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2的5-5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6为显示下巴或脸的长度较小的使用者穿戴本实用新型头套的剖视图。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头套使用第一复健配件组装为复健模式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头套使用第二复健配件组装为复健模式的使用示意图。

图9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头套使用重量训练配件组装为重量训练模式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头套;20中固定部;22第一围带;24衔接端;26内端面;28外端面;30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4第三连接部;36第一连结环;38第二连结环;40第三连结环;42第一扣环;44第二扣环;46第三扣环;48第一结合环;50第二结合环;52衔接环;54第二围带;56尾端;58内侧面;60外侧面;62第一固定部;64第二固定部;66连接部;68连结环;70扣环;72上固定部;74连结带;76第一连结部;78第二连结部;80上扣环;82下固定部;84末端;86内表面;88外表面;90第一结合部;92第二结合部;94第 一复健配件;96第一绳;98第一钩部;111第二钩部;113第二复健配件;115第二绳;117扣合件;119握持件;131重量训练配件;132连接绳;133扣合件;135重物;137环。

具体实施方式

所有图式仅便于解释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说明用实施例的元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或在阅读及了解以下描述后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以下描述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也属业界技能。

在不同图式中系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元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顶部”、“底部”、“第一”、“第二”、“向前”、“向后”、“反向”、“前”、“后”、“高度”、“寛度”、“长度”、“端”、“侧”、“水平”、“垂直”等等及类似用语系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说明用实施例而已。

依据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兼具颈部复健及重量训练功能的头套10包括一中固定部20,中固定部20由一第一围带22以及可调整长度地与第一围带22结合的一第二围带54所构成,第一围带22包括相互隔开的两个衔接端24以及在两衔接端24之间延伸且平行地相互隔开的一内端面26与一外端面28,第一围带22还包括固定在外端面28的一第一连接部30、一第二连接部32以及一第三连接部34,第一连接部30位于第二与第三连接部32、34之间,第二与第三连接部32、34分别位于靠近两衔接端24的位置,第一围带22又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部30上的一第一连结环36以及一第一扣环42,固定在第二连接部32上的一第二连结环38、一第二扣环44以及一第一结合环48,第二扣环44位于第二连结环38与第一结合环48之间,第一围带22也包括固定在第三连接部34上的一第三连结环40、一第三扣环46以及一第二结合环50,第一扣环42沿第一围带22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二与第三扣环44、46之间,第一连结环36沿第一围带22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二与第三连结环38、40之间,第一围带22包括分别固定在衔接端24的两个衔接环52(如图1所示)。

依据图式所示,第二围带54包括相互隔开的两个尾端56,以及在两尾端56之间延伸且平行地相互隔开的一内侧面58与一外侧面60,第二围带54进一步包括固定在外侧面60且分别位于两个尾端56的两个第一固定部62以及位于 两个第一固定部62之间的一第二固定部64,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62可以选择采用粘扣带的钩面或毛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64可以选择粘扣带的钩面或毛面的其中另外一者,第二围带54还包括固定在外侧面60且位于第二围带54中央的一个连接部66,以及固定于连接部66上的一连结环68与一扣环70。

第二围带54的两个尾端56分别穿入第一围带22的各衔接环52后并且反折造成两个第一固定部62分别与第二固定部64可拆卸的结合(如图2、图3所示),如此由第一与第二围带22、54构成之中固定部20系形成环圈状。

依据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进一步包括可调整长度地与中固定部20结合的一上固定部72,上固定部72包括排列成十字且相结合的两条连结带74,各连结带74分别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连结部76以及位于两个第一连结部76之间的一第二连结部78,上固定部72进一步包括固定在两条连结带74中央交界处的一上扣环80,其中第一连结部76可以采用粘扣带的钩面或毛面的其中任意一个,第二连结部78可以采用粘扣带的钩面或毛面的其中另外一者。上固定部72的各第一连结部76分别穿过第一、第二与第三连结环36、38、40以及连结环68后反折,造成各第一连结部76与对应的第二连结部78可拆卸地结合(如图2所示)。

依据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包括带状的一下固定部82,下固定部82包括相互隔开的两末端84,以及在两末端84之间延伸且平行地相互隔开的一内表面86与一外表面88,下固定部82包括结合在外表面88且分别位于两个末端84的两个第一结合部90,以及结合在外表面88且位于两个第一结合部90之间的一个第二结合部92,其中各第一结合部90可以采用粘扣带的钩面或毛面的其中任意一个,第二结合部92可以采用粘扣带的钩面或毛面的其中另外一者。

下固定部82的各第一结合部90分别穿入第一围带22的第一及第二结合环48、50的后反折,造成各第一结合部90可拆卸地与第二结合部92结合(如图2所示)。

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为了执行复健功能进一步提供一个第一复健配件94以及一个第二复健配件113,其中第一复健配件94包括具有弹性且可被拉引而伸长的一第一绳96,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一绳96两端的一第一钩部98以及一第二钩部111。第二复健配件113包括具有弹性且可被拉引而伸长的一第二绳115,第二复健配件113进一步包括固定在第二绳115一端的一扣合件117以及固定在第二绳115另一端的一握持件119。

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为了执行重量训练功能,提供一个重量训练配件131,重量训练配件131包括一条不具弹性的连接绳132,连接绳132的两端各固设一个扣合件133,连接绳132穿过一个重物135具有的环,造成重物135大致上位于连接绳132之中央。

为了方便说明,系假设将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如图2所示),中固定部20系围绕在使用者大约额头的位置,且第一围带22的内端面26与第二围带54的内侧面58贴靠在使用者的额头与后脑上,使用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头围大小调整第二围带54的长度,参阅图3所示在使用者头围较大的情况下,使第二围带54的两个第一固定部62反折的区段短一点,如此由第一与第二围带22、54所构成之中固定部20的内径就会比较大,因此能够给头围较大的使用者穿戴,参阅图4所示,当使用者的头围较小时,系调整第二围带54的各第一固定部62加大反折的区段,如此由第一与第二围带22、54构成中固定部20的内径就会缩小,能够给头围较小的使用者穿戴。

所述的上固定部72抵靠在使用者的头顶上,下固定部82抵靠在使用者的下巴(如图2、图5、图6所示),上固定部72能依据使用者从额头至头顶的长度作调整,详细地说,如果使用者从额头至头顶的长度较长,如此上固定部72的各第一连结部76反折的区段短一点,就能允许由额头至头顶距离较长的使用者穿戴(如图5所示),如果使用者的额头至头顶的长度较短,将上固定部72的各第一连结部76反折的区段设置长一点(如图6所示),如此就能适合头顶至额头距离较短的使用者配戴。

下固定部82能依据使用者的下巴长度作调整,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的下巴或脸型较长时,下固定部82的各第一结合部90反折后的区段设定短一点,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就能适用下巴或脸型较长的使用者(如图5所示),若使用者的下巴或脸型较短时,下固定部82的第一结合部90反折后的区段设定短一点,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就能适用下巴或脸型较短的使用者(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可以选择组装为颈部复健模式或者颈部重量训练模式,若要将头套10组装为颈部复健模式,可以选择第一复健配件94或第二复健配件113的其中一个,进一步说,若选择第一复健配件94,可以将第一复健配件94的第一钩部98选择与第一、第二、第三扣环42、44、46、扣环70或上扣环80的其中任意一个扣合,另外一手拉动第二钩部111的部分,通过对抗第 一绳96的弹力达到颈部复健的效果(图未显示),但第一复健配件94较佳的使用方法系将第一钩部98与上扣环80扣合,第二钩部111与使用者所在场所的天花板的一个环137扣合(如图7所示),如此使用者可以通过半蹲的方式拉引第一绳96伸长,使用者可以借着第一绳96产生的弹力拉引颈椎达到复健的效果。

假设选择将头套10与第二复健配件113组装成颈部复健模式,第二复健配件113的扣合件117可以选择与第一、第二、第三扣环42、44、46、扣环70或上扣环80的其中任意一个扣合,但第二复健配件113较佳的使用方法系将扣合件117与第一、第二、第三扣环42、44、46的其中任意一个扣合,如第2、8图所示,第二复健配件113选择与第二扣环44扣合之后,允许使用者的手握住握持件119,如此使用者可以利用手臂拉引第二绳115伸长产生弹力,再由使用者的颈部与第二绳115的弹力对抗来,达到复健的效果。

若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来进行颈部的重量训练,系要选择将头套10与重量训练配件131组合成重量训练模式,详细地说,系将重量训练配件131的两个扣合件133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扣环42、44、46以及扣环70的其中任意两个扣合,或者也可以使重量训练配件131的两个扣合件133与第一、第二、第三扣环42、44、46以及扣环70的其中任意一个扣合,如此使用者扭转颈部时,需要对抗重量训练配件131的重物135的重量,如图8所示,系将重量训练配件131的两个扣合件133分别与第二扣环44以及第三扣环46扣合进行颈部的重量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通过可选择与第一或第二复健配件94、113结合,而能提供使用者不同型态的颈部复健功能,另外通过头套10可选择与重量训练配件131结合而提供重量训练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与第二绳96、115采用具有弹性的绳子设计,如此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者施力过度而造成颈部受伤的机率,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头套10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头套10的上固定部72提供了调整的功能,可以依据使用者的额头至头顶之间的距离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头型的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之中固定部20的第二围带54可以依据使用者的头围进行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可以适用于头围不同大小的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下固定部82可以依据使用者的下巴与脸的长度进行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套10可以适用于不同下巴与脸长度的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者。举例言的,上固定部72可以只包括一条连结带74,如此连结带74可选择与第一连结环36及连结环68可调整长度地结合或者选择与第二连结环38与第三连结环40可调整长度地结合。或者,第一复健配件94的第一绳96可以是没有弹性的绳子所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动第一复健配件94仍然会对使用者的颈部产生作用力,进一步达到复健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