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905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的人们对健身器材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单一功能的健身器材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中国专利CN205323084U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平板是用螺丝固定在主支架上面,护腿装置焊接在主支架前端,并且在护腿装置上面设有海绵套,圆底座固定在主支架底部,勾脚装置用螺丝固定在主支架前端,以螺丝为轴可进行旋转,U形卡片焊接在主支架后下端,并在U形卡片的两个孔位上面焊接有两个螺母,后底座焊接在主支架的后端,在弧形支架中间设有两个弹簧螺丝,是用来固定U形卡片的,这样就将整个主支架固定,两个主立柱分别用螺丝固定在弧形支架的两端,主立柱设在底座上面并且用螺丝固定,支撑架两端焊接有两个卡片,以45度角方向分别用螺丝固定在主立柱和底座上面,形成一个三角结构,主立柱上面设有多个调节孔,深蹲安全档和杠铃护架都是插在调节孔里面,并在一端用卡扣固定,在主立柱顶端焊接一个Y形卡片,杠铃可放置在上面。

上述技术内容为常规的举重床结构设计,其功能单一,结构复杂,已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包括两个带伸缩杆的立柱、底座和后连接杆,底座的后端与后连接杆的中部相连,所述后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立柱;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立柱和第二活动立柱,第一活动立柱设于第二活动立柱的前方且位于底座的前端,第一活动立柱与第二活动立柱的顶端固定有可固定板垫的板垫固定架;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一端与底座可转动地相连,升降机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立柱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活动立柱的下端还设有与升降机构相连的控制开关,通过下压该控制开关可使得两活动立柱带动板垫一起向下运动。

使用者坐或躺在板垫上时,可用脚踩住控制开关,此时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立柱带动板垫向下运动,使用者松开控制开关升降机构即停止板垫下降并锁紧固定;使用者运动结束离开板垫后,可用手或脚下压控制开关,由于板垫上没有附着的重力作用,升降机构可使板垫上升到最高位置。

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方案:

所述立柱包括支撑部和可容纳伸缩杆的套管,套管上开设多个固定通孔,伸缩杆上开设多个固定孔,固定通孔与固定孔间可通过梅钮相固定。

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有卡座,该卡座为自下往上开口渐大的“乚”型结构。

所述后连接杆包括后上连接杆和后下连接杆,所述底座的后端与后下连接杆的中部相固定。

所述底座包括与后连接杆相连的两根固定杆、与两固定杆前端相连的前支撑杆,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一隔套固定于两固定杆间。

所述第一活动立柱包括第一左活动立柱和第一右活动立柱,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二隔套固定于第一左活动立柱和第一右活动立柱之间。

所述升降机构可为气弹簧、液压杆或电动伸缩杆。

所述板垫的后部设有固定脚带。

所述控制开关可为带圆弧角的L型圆柱结构,或方便脚踩的踏板型结构。

在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既保留了原有举重床的功能,又增加了坐垫可降落的结构,在增加了使用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作为健身产品,使用简单,脚踩即可控制坐垫的升降,且本产品生产加工方便,满足了消费者追求多样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的下降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的上升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的爆炸图。

其中,立柱1,伸缩杆11,卡座111,支撑部12,套管13,梅钮14,底座2,固定杆21,前支撑杆22,后连接杆3,后上连接杆31,后下连接杆32,第一活动立柱4,第一左活动立柱41,第一右活动立柱42,第二活动立柱5,板垫6,固定脚带61,板垫固定架7,升降机构8,控制开关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坐垫可升降的举重床,包括两个带伸缩杆11的立柱1、底座2和后连接杆3,底座2的后端与后连接杆3的中部相连,后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立柱1。

实施例一,底座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立柱4和第二活动立柱5,第一活动立柱4设于第二活动立柱5的前方且位于底座2的前端,第一活动立柱4与第二活动立柱5的顶端固定有可固定板垫6的板垫固定架7。

底座2上还设有一升降机构8,该升降机构8一端与底座2可转动地相连,升降机构8另一端与第一活动立柱4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第一活动立柱4的下端还设有与升降机构8相连的控制开关9,下压控制开关9后带动升降机构8往回收缩,使得活动立柱带动板垫6一起往下运动;放开控制开关9后,板垫6在升降机构8的作用下可慢慢回升,实现了板垫6的自动升起。

实施例二,立柱1包括支撑部12和可容纳伸缩杆11的套管13,套管13上开设多个固定通孔,伸缩杆11上开设多个固定孔,固定通孔与固定孔间可通过梅钮14相固定,使用者可根据身高、臂长等需要调节伸缩杆11的伸出长度。

伸缩杆11的顶端设有卡座111,该卡座111为自下往上开口渐大的“乚”型结构,以方便使用者将杠铃放入卡座上。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后连接杆3包括后上连接杆31和后下连接杆32,底座2的后端与后下连接杆32的中部相固定,后上连接杆31用于增加两立柱1间固定的稳固性。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底座2包括与后连接杆3相连的两根固定杆21、与两固定杆21前端相连的前支撑杆22,升降机构8的一端通过第一隔套81固定于两固定杆21间。同时,第一活动立柱4包括第一左活动立柱41和第一右活动立柱42,升降机构8的一端通过第二隔套82固定于第一左活动立柱41和第一右活动立柱42之间。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五,为了进一步增加使用的舒适性,控制开关9为带圆弧角的L型圆柱结构,板垫6的后部设有固定脚带61,可固定使用者的脚部。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已经参照实施例进行公开,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实施例的权利范围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