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38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康复锻炼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肩周炎又称冷冻肩,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肩盂肱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肩关节疼痛、各方向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和上抬活动)为特点的疾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关节镜下手术松解关节内粘连带的方法。

关节镜下松解术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术者的手术技术,更取决于术后的功能锻炼方式,有效的术后锻炼不仅可以有利于间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并且有利于肩关节肌肉肌力的提升,所以术后功能锻炼至关重要。由于肩周炎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的外旋功能受损,所以术后锻炼的主要目的即是锻炼外旋功能。

目前对于肩周炎术后,并无任何民用康复器械,仅仅依靠医院采购的大型综合性康复器械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回家后便失去了锻练环境,无法借助康复器械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无形中影响了患者在家中的术后恢复效果。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肩关节术后对于外展及上抬功能的恢复,并且需要相对便携的康复器械,以供患者在家训练医生告知的康复动作。

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肩周炎术后康复器械,使用带有若干档杆的门形框架,门框上沿设置有松紧带,两条松紧带水平横挂一拉杆,患者可在各个档杆的限位下握持拉杆做牵引运动,该器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但对于居家而言,带有若干档杆的门形框架占地面积可观,并不适宜多数家庭,更不用谈便携性,更重要的是,松紧带的拉力与松紧带长度正相关,而患者初期使用的档位恰恰是松紧带长度较长的状态,松紧带对患者的施力较大,故而实用性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乏肩周炎术后民用康复器械,且现有解决方案笨重,实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包括固定件、牵引件和拉手,所述固定件固定于高处,如房门上缘,单杠、晾衣杆等位置,将该装置固定在高于锻炼者身高的位置,下侧与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牵引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并固定,所述牵引件用于保护和限制锻炼者肩部的活动度,上侧与所述固定件连接,中部或者下侧与所述拉手连接;所述拉手设置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牵引件上,用于保护和限制锻炼者肩部的活动度,患者握持所述拉手做上抬运动,抻拉肩关节,在所述固定件和牵引件的配合下锻炼锻炼者肩部的上抬动作,提升肩关节的活动度。

所述拉手设置多于一个时,从所述牵引件的下部向上等距设置所述拉手。

所述固定件可以但不限于U型角铁,所述U型角铁上方开设有开口,所述U 型角铁倒扣在房门上缘等处固定,此处规定对于U型角铁而言,U型角铁的开口方向为上方,U型角铁封闭的一端方向为下方。

所述牵引件可以但不限于尼龙制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设置有按扣,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设置有若该开孔,所述开孔根据预设间距相互对称的设置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所述开孔使用环形垫片等形式进行加固,所述开孔与所述拉手相对应。

所述拉手分别通过螺钉在所述开孔和垫片的配合下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

一种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包括固定件、牵引件和拉手,该方案大体与前述方案相同,其区别点在于:所述拉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上。所述拉手可在所述固定件和牵引件的配合之下锻炼锻炼者的肩部外展的动作,提升肩关节的活动度。

本技术方案的意义在于结构非常简单,几乎不占用任何多余空间,且根据不同的康复阶段对应了不同的训练高度和体位,患者便于控制发力状况同时,医生及患者便于根据训练的位置变化控制康复训练的强度,监控康复状况;锻炼方法简单、动作便于掌握,遵循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术后肩部的康复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二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固定件、2——牵引件、3——拉手、101——开口、201——连接带、 202——按扣、203——开孔、204——第一连接带、205——第二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解决上述缺乏便携有效的肩周炎术后康复辅助器件,本实用新型给出如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一图二所示:一种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包括固定件1、牵引件2和拉手3,所述固定件1固定在房门、单杠、晾衣杆等高度适当的地方,所述牵引件2固定在所述固定件1上,所述牵引件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拉手3,患者可握持拉手3并做抻拉动作,所述牵引件2和所述固定件1配合所述拉手3训练提升患者手臂的活动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1包括304不锈钢制U型角铁和两个开口101,所述 U型角铁挂扣在房门上缘,所述开口101设置在所述U型角铁侧面上方,因多数家装房门,尤其是木门的厚度为40mm到50mm故所述U型角铁的跨度与之相适应,所述牵引件2通过所述开口101与所述U形角铁连接,所述上方为U型角铁开口101一端,反之下方为U形角铁封闭一端。

该方案的优势在于,使用角铁挂扣在房门上缘,无需任何连接件固定,便于安装拆卸,简化制作工艺。

再进一步的,所述牵引件2包括两条600D尼龙制连接带201和按扣202,所述按扣202设置在所述连接带201一端,所述连接带201可穿过所述开口101 并由所述按扣202固定在所述开口101上。

该方案的优势在于,便于安装拆卸和更换。

更进一步的,所述牵引件2包括至少一组带有环形垫片的开孔203,所述开孔203以设定的间隔对称设置在所述两条连接带201上,所述拉手3通过螺钉和所述开孔203固定在所述连接带201上。

使用时患者面向、背向或侧向器材,用患病手臂握持所述拉手3做拉伸运动,首先使用待训练的手臂握持所述拉手3,接下来将手臂上抬,直至患者或牵引件2的极限,接下来通过若干次幅度适宜的下蹲动作抻拉该手臂,训练初期患者握持位置最低的拉手3,视康复状况的进展,逐步更换更高位置的拉手3,逐步扩大患病手臂肩关节向上的活动范围,直至康复,值此期间,患者及大夫可根据当前拉手3的高度判断恢复程度,同时也可尊医嘱调整合适的训练强度。

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在定量监控下,循序渐进的提升肩关节上抬的活动度。

实施例二

如图三所示:一种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该方案大体与方案一相同,其区别点在于:所述拉手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带204和所述第二连接带205上,所述第一连接带204和所述第二连接带205可向两侧张开。

使用时患者面向或背向器材,用双臂握持所述拉手3做拉伸运动,首先使用双臂分别握持所述第一连接带204和第二连接带205上的所述拉手3,接下来将双臂向两侧推开,直至患者或第一连接带204和第二连接带205的极限,接下来通过若干次幅度适宜的拉回和打开的动作抻拉该手臂,训练初期患者握持位置最高的拉手3,视康复状况的进展,逐步更换更低位置的拉手3,逐步扩大患病手臂肩关节向两侧的活动范围,直至康复,值此期间,患者及大夫可根据当前第一连接带204和第二连接带205上拉手之间的最大距离判断恢复程度,同时也可尊医嘱调整合适的训练强度。

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在定量监控下,循序渐进的提升肩关节打开的活动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