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37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



背景技术:

一些患者因为受伤或者疾病的原因,需要进行卧床,然而长期卧床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使得患者身体变得更差。又因为为了让患者渐渐康复,需要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身体训练。但是卧床的病人并不能很好的操控训练机器,也缺少合适的训练机器使用,普通的训练机器,容易在训练时,造成肌肉拉伤。这些问题,给患者的康复训练带来了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少康复训练机械,患者卧床不能训练的缺陷,提供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端垂直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手臂压板,所述手臂压板的一侧活动连接第一传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杆的杆体与第二传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杆体与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杆体下端插入套管的上部空腔,所述第一传动杆位于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的连接部下方固定套设环板,所述第一传动杆位于环板与套管之间套设弹簧,所述套管的下部安装支撑螺杆,支撑螺杆的底端安装支撑盘,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之间间隔连接背板。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对称固定安装在床体边侧板处,所述安装架的架体上贯穿开设通孔,床体的边侧板开设有与安装架的通孔位置对应的螺纹槽孔,安装架的通孔内插入螺栓,螺栓的端部与床体边侧板的螺纹槽孔旋紧。

进一步的,所述手臂压板上设有手臂固定带。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内设有隔板,套管位于隔板下部的空腔侧壁设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上侧面分布着按摩凸点,按摩凸点的尖角做弧形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能够利用患者手臂的力量带动上身前后移动,在移动训练的过程中具有刺激按摩背部穴位的作用,手臂和腰背均可得到训练,同时高低可调,成本低廉,特别适合患者卧床进行小幅度的上身康复训练,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安装架;2-支撑架;3-手臂压板;4-第一传动杆;5-第二传动杆;6-套管;7-环板;8-弹簧;9-支撑螺杆;10-支撑盘;11-背板;12-手臂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2可知:一种康复用上身联动训练支架,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的一端垂直连接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手臂压板3,所述手臂压板3的一侧活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杆4的杆体与第二传动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5的杆体与安装架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4的杆体下端插入套管6的上部空腔,所述第一传动杆4位于第一传动杆4与第二传动杆5的连接部下方固定套设环板7,所述第一传动杆4位于环板7与套管6之间套设弹簧8,所述套管6的下部安装支撑螺杆9,支撑螺杆9的底端安装支撑盘10,所述第二传动杆5的另一端之间间隔连接背板11。

所述安装架1对称固定安装在床体边侧板处,所述安装架1的架体上贯穿开设通孔,床体的边侧板开设有与安装架1的通孔位置对应的螺纹槽孔,安装架1的通孔内插入螺栓,螺栓的端部与床体边侧板的螺纹槽孔旋紧,便于使用安装和拆卸;所述手臂压板3上设有手臂固定带12,防止手臂乱动;所述套管6内设有隔板,套管6位于隔板下部的空腔侧壁设有内螺纹,便于调节支架整体高低;所述背板11的上侧面分布着按摩凸点,按摩凸点的尖角做弧形处理,提高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使用时,先对床体的边侧板进行开孔,用螺栓将两个安装架1对称固定安装在床体边侧板处,患者的上身躺在背板11上,将患者手臂用手臂固定带12固定在手臂压板3上,当患者的手臂下压手臂压板3时,手臂压板3带动第一传动杆4的下降,第一传动杆4带动第二传动杆5的一端下降,第二传动杆5的另一端带着背板11上升,使患者上身前移,此时的第一传动杆4向套管6内下压,弹簧8压缩,患者再反向压动手臂压板3,第一传动杆4带动第二传动杆5的一端上升,第二传动杆5的另一端带着背板11下降,使患者上身后移,此时第一传动杆4从套管6内伸出,弹簧8起一个稳定和辅助的作用,根据床体的高低,旋转支撑螺杆9,调节整个支架的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