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肌康复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722阅读:1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肌康复训练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肌训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眼肌康复训练仪,是对眼外肌与眼内肌的训练,主要用于青少年视力不良的训练,属于视力保健康复用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眼肌训练装置,往往包括长条状的主机体及设于主机体前端的下巴托,使用者靠在下巴托上,通过长时间盯视在主机体上来回运动的光标使晶状体紧张或放松,从而达到眼肌训练康复作用,这些装置多数体积较大、拆卸困难,往往无法调节高度,而客户群体多为中小学生,身高差异较大,有些使用者过于瘦小或者个子较高,需伸着脖子或弓着背进行训练,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会非常不适,此外,由于使用者训练时需将下巴向前伸出搭置在下巴托上,身体呈前倾姿态,仅下巴一个支点,长时间的训练同样会导致姿势不够舒适,用户体验较差,这将极大地影响中小学生的耐心,使其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其得到有效、合理的训练和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舒适性高的眼肌康复训练仪,该装置关注用户体验,适用人群广,有利于使用者坚持训练从而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眼肌康复训练仪包括长条状主机体和设于主机体前端的下巴托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分别用于支撑主机体两端的两个立柱,每个立柱由依次相连的上、中、下三段构成,中段为框型结构,上段上设有用于调节主机体高度的调节旋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段为中空结构且开有内螺纹,内设螺杆与上段内螺纹相配合,螺杆上端与主机体固定,螺杆下端与调节旋钮固定。所述的调节旋钮上还刻有标记刻度。

为了增加使用时的舒适度,在所述的框型结构外侧还包裹有海绵层。

本实用新型的眼肌康复训练仪通过采用独特结构的支架,可以实现主机体高度可调,并且在训练时,训练者可将双臂搭置于框架结构上或握住框架结构,使前倾的人体有三个支点受力,减缓训练者长时训练导致的脖颈不适,舒适性高且适用性强,非常有利于使用者坚持训练,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巴托架、2旋钮、3启动开关、4前同步轮、5头靠、6同步带、7前行程开关、8主机体、9立体光标、10后行程开关、11同步电机、12后同步轮、13后壳、14控制器、15支架、18电源盒、16前壳、17液晶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眼肌康复训练仪包括长条状主机体8和设于主机体前端的下巴托架1,主机体8由前同步轮4、同步带6、前行程开关7、立体光标9、后行程开关10、同步电机11、后同步轮12、控制器14、电源盒18及液晶显示器17组成。下巴托架1设置于头靠5上,可以通过旋钮4微调下巴托架1的高度,此外,该训练仪还包括支架15,如图3所示,所述的支架包括分别用于支撑主机体8两端的两个立柱,每个立柱由依次相连的上、中、下三段15-1、15- 2、15-3构成,中段15-2为框型结构,上段15-1上设有用于调节主机体高度的调节旋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段为中空结构且开有内螺纹,内设螺杆15-4与上段内螺纹相配合,螺杆上端与主机体固定,螺杆下端与调节旋钮15-5固定。所述的调节旋钮15-5上还刻有标记刻度。

为了增加使用时的舒适度,在所述的框型结构15-2外侧还包裹有海绵层。

使用时,训练者根据其自身坐高同时调节两侧立柱上的调节旋钮,调节至适当高度并保持主机体水平,训练者将下巴靠置于下巴托架上,同时可将双臂搭置于框架结构上或者双手握住框架结构,这样下巴、臀部、及手臂三点受力,使得使用者可以将其体重分散于装置上,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不易疲劳,有利于保证训练效果。该装置通过运动立体光标训练眼内肌和眼外肌,使其达到通过自身生理自我改善屈光及生理异常的生理视觉自我补偿方法,逐步增强视力,恢复眼睛生理机能,舒适度高,适用性强,可帮助使用者利用人体生理潜能无创恢复视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