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182阅读:6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箭羽,特别涉及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用的包括奥运箭手用的箭羽,都是火鸡羽或塑胶羽,这些箭羽都是直接贴在箭杆上的。由于塑胶羽太硬,火鸡羽很厚,而且羽毛的羽根硬度较大,羽根裸露在箭杆外面。在箭从弓台上射出后,箭羽较硬的地方会与弓身碰撞,导致箭在飞行时产生弹跳、摆尾,造成箭的飞行轨迹偏移,很难控制准度,就像汽车快速驶过路面的凸起物体会弹跳、腾空一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常用毛刷箭台支撑箭杆,它由三撮毛刷匝住箭杆做支撑点。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若毛刷太软会托不起箭杆,太硬就会影响箭速,总的来说软硬都会对出箭产生阻碍。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弓身中部贴上软毛皮或用手指来做支撑点,这样的方法缺点在于软毛皮或手指容易被快速飞行的箭羽刮伤,不能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箭体会与弓体碰撞产生的摆尾、弹跳,导致离弦后的箭的飞行轨迹发生偏移,而响射击的准确度。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偏移幅度的箭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包括箭杆,箭杆尾部的箭羽,箭杆末端的尾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的改进,为了减小碰撞产生的弹跳幅度,箭杆的尾部侧壁上有沿箭杆的轴向方向的狭长的长方形细槽,箭羽的羽根部分藏于箭杆的细槽内。羽毛的羽根部分是箭羽的固定点,羽毛有一定的弹性。根据杠杆原理,箭羽的固定点和箭羽与弓体碰撞点距离越近,羽毛就越不容易弯曲,造成的弹跳也将会越强烈,就像同材质较长筷子更容易折弯。所以固定点与碰撞点间留有较大距离可使箭羽和弓体间的碰撞更柔和,因此内嵌羽根的箭羽结构可明显降低箭离弦后箭尾的弹跳幅度。并且,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的羽毛使用较柔软的鹅毛代替现有技术较硬的火鸡羽或塑料羽,更大幅度地降低了箭离弦时箭尾的弹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的改进,为了便于箭羽的安装拆卸,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的结构与现有箭不同,它包括一个内芯,内芯与尾叉固定连接。现有箭基本都是中空箭杆,细槽与箭杆尾部的空心连通,箭羽粘贴在内芯上。安装时,把粘好箭羽和尾叉的内芯从箭杆的末端装入箭体内部,箭羽刚好可以从侧面上的细槽露出来,尾叉与箭杆接触,尾叉外径大于箭杆内径,可把内芯卡住,使内芯不能被推入箭杆内。为防止内芯装入箭杆后发生转动或脱落,内芯尾部靠近尾叉处设有圆台形结构,内芯楔入箭杆方可固定。在射击过程中,尾叉在拉弦时受到手向后的拉力与箭杆对弓身的摩擦力的合力很小,不足以把内芯拉出来,而受到弦的向前推力较大,这个方向的力可使内芯推入箭杆内,不必担心在使用时内芯被拉出来而影响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具有以下优点:

1、有效减小箭离弦后的箭尾的弹跳幅度,使箭飞行平稳,提高射击的准确度;

2、箭羽可更换;

3、箭羽犹如从箭杆内长出,粘合处内藏,外表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各零部件装配示意图。

图中标识:1、箭杆,2、箭羽,3、尾叉,11、细槽,4、内芯,41、圆台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箭杆1,箭杆1尾部的箭羽2,箭杆1末端的尾叉3。

一种内置的新型箭羽的结构与现有箭的结构不同,它包括一个内芯4,并且使用的箭羽2用相对较柔软的鹅毛制成。箭羽2用强力胶粘贴在内芯4上,内芯4末端与尾叉3粘贴在一起。安装时,就把粘好箭羽2和尾叉3的内芯4从箭杆1的末端装入空心箭杆1内部,箭杆1尾部的空心结构与细槽11连通,箭羽2刚好可以从侧面上的细槽11露出来,再装上箭头就是一支完整的箭了。内芯4靠近尾叉3一端设有末端直径比内芯大的圆台形结构41,圆台最小处直径不小于内芯4直径。内芯4楔入箭杆1内后可依靠内芯4与箭杆1之间的预紧力和摩擦力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